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張毓芬
研究生英文姓名:Chang, Yu-Fen
中文論文名稱:親子網路管教方式對臺北市高年級學童Facebook使用影響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Parent-Child Internet Monitoring on Facebook Use for 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指導教授姓名:蔡俊明
謝吉隆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位學習碩士學位學程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國小高年級學生Facebook 使用親子網路管教方式
英文關鍵字: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Facebook useparent-child Internet monitor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隨著網際網路和國小資訊教育的推行,網路和社群網站(如Facebook等)使用者的年齡,已從早期的國、高中生,到今日以家庭為生活重心的國小學童,因此,父母本身的資訊近用情形,以及所衍生出來的電腦網路使用管教方式,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童網路(或社群網站)的使用。在這樣的親子管教與互動中,本研究感興趣的是,父母的管教方式與子女所感受的管教方式,是否有所差異。是的話,這些差異是否影響親子,藉由網路或社交媒體的互動,或是子女的網路使用行為。由於社交網站Facebook呈現了跨年齡層與跨朋友圈的多元朋友關係,其中不乏師生、親子、或主管與員工互相加對方為朋友的情形,使得Facebook更值得作為探究親子網路互動的平台,因此,本研究針對十三歲以下的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探究,以觀察親子雙方的管教方式感受差異及其影響。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在於: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於70%(72.08%)有使用Facebook,使用時間多半少於一小時,通常在家中使用Facebook,而使用動機通常是社交或遊玩。而本研究結果指出,這些學童在對父母網路使用管教上多半有正面的回應,例如,其認為父母的網路使用管教是以指導方式為主,認為網路時間管控適中,並認為自己是自願加父母為Facebook好友且會在Facebook上互動。另外,在父母方使用網路和Facebook比例也非常高,且認為自己是以指導方式對子女的網路使用進行管控,自認給予子女適中的使用時間,並認為子女是自願加父母為Facebook好友且會在Facebook上互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研究發現親子雙方對網路與Facebook的使用管教(放任、指導或禁止)、時間管控、加入子女為好友的方式,以及親子互動等層面,均無顯著差異。
進一步探究父母的資訊使用背景對其管教方式影響,可得知父母的網路和Facebook使用會顯著影響其管教子女的網路與Facebook使用的態度。結果顯示,有用網路與Facebook的父母,認為自己是指導使用的比例比沒用的來得高;沒用網路與Facebook的父母,認為自己是不准使用的比例比有用的來得高。另外,父母的網路和Facebook使用行為對其加入子女為好友的方式也造成顯著差異,父母會使用網路(和Facebook)與不會使用的父母相比,較容易認為其子女是自願加入自己為好友。
反觀子女對父母管教方式的看法中,子女對父母網路與Facebook使用管教的感受,對其Facebook使用年資、時間均會造成顯著關聯。例如,當子女在感受到其為一個指導管教的環境下,其Facebook的使用年資與時間,因可能受限於父母管教,所以會比較短;但若在其感受父母的管教為放任的方式時,其普遍較久。
本研究可反應出在今日都市社會中,當父母本身有高度近用資訊科技習慣的情形下,除父母方管教方式似乎較為合理適切外,子女對於父母管教方式的感受,也與父母的管教方式較為一致。
With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age of using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like Facebook has shifted from high school students towa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still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ir families. In other words, the ways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use the network (or social network) may be affected by their parents' Internet using condition, and the derivational Internet monitoring. In these monitoring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the study focused on whether the parents' perceptions of monitoring are different from what their children have perceived.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monitoring, the study aims at further find out whether these differences affect th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the ways children use the Internet. Because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Facebook is showing diverse friendships that cross the age and circle of friends, there are much teacher-student, parent-child, and labor-management to become Facebook friends for each other. Therefore Facebook is more worthy to become the platform to explore the parent-child Internet interaction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are 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the age of limited to under thirteen years old, and the study will observe parent-child’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monitoring and their impact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1) the percentage of using Facebook in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s higher than 70% (72.08%); (2) the using time is often less than one hour, the using location is usually at home, and the motivation is usually for social relationships or playing games, such as "other students also play" or "play the gam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ointed out that the monitoring from their parents ha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se children. On one hand, the using time could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 of limiting children’s use of Facebook, guiding them to use Facebook could lead to an interesting consequence that children list their parents as "friends" on Facebook and improve th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In addition, the portions of parents using Internet and Facebook are high. The parents believe that they guide their children to use the Internet, give their children an appropriate using time, as well as make their children actively adding them as friends on Facebook. In a whole,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education (e.g. laissez faire, guidance or prohibited), tim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ways of add friends,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of parents Internet usage and its impact on parental monitoring. Parents'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Facebook significantly that affects their attitudes and monitoring towards children' use of the network and Facebook.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parents who use Internet and Facebook incline to believe that their children's uses of Facebook are under their guidance. Parents who do not use Internet and Facebook incline to believe that their children's not using Facebook resulted from lack of permission to use the Internet from the parents. Compare the parents who use Facebook to those who don't, those parents who use Facebook tend to consider that their children add the parents to be friends on Facebook on their own will.
On the other hand, from children's point of view, how children are aware of their parents' monitor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age, length and time of children's using of Facebook. For example, when children are aware that their parents have clear monitoring on Facebook use, the length of time children spend on Facebook might be shortened. However, if children consider that they have free access to Facebook with their parents' discipline, they tend to spend longer time on Facebook.
This study reflects that, in today's urban society, parents who have better knowledge of using the Internet tend to have more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monitoring approaches on their children and their children tend to have more awareness of being monitor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arents' monitoring approaches.
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9
第三節 研究問題.........................................10
第四節 名詞解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社群網站.........................................14
第二節 Facebook........................................18
第三節 線上親子互動....................................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28
第二節 研究假設........................................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32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3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9
第一節 國小高年級生 Facebook 使用行為描述分析.............39
第二節 父母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分析.........................43
第三節 親子對網路管教方式的感受上無顯著差異 ...............44
第四節 父母網路使用行為對其網路管教方式之差異..............47
第五節 子女的網路管教感受對其 Facebook 使用之關聯分析......5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56
第一節 研究結論........................................5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發展...............................61
參考文獻................................................62
中文部分...............................................62
英文部分...............................................67
網路資料來源...........................................69
附錄一:預試問卷專家諮詢名單..............................72
附錄二:預試問卷專家審核..................................73
附錄三:問卷專家效度審核意見內容...........................82
中文部分
王黛玉(2004)。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及網際網路之功能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親職教育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淑秋(2006)。台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朱逸凡(2010)。運用社群網站行銷學校特色之研究,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杜建龍(2010)。探討社群網路與悅趣式學習於科技大學之教學研究-以Facebook平台為例,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吳怡靜(2000)。資訊教育家長信心調查。天下雜誌,233。
吳明隆(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林奕汝(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兒童網路態度、父母管教方式(網路議題)與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林旻君(2010)。以企業策略與品質要素之觀點 探討虛擬社群服務品質之改善 –以Facebook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琦君(2010)。高職生網路使用型態與人際關係、網路成癮之探究—以Facebook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施香如(1999)。中學生父母對子女電腦網路使用之態度與行為調查。科際整合下專業諮商工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9-126。
洪華檜(2006)。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網路行為、管理認同態度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翁百安(1998)。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國中生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桃園縣。
翁婉真(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明遠(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淑惠(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家庭相關因素與網路成癮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許玉潔(2010)。網路平台的參與度對學習成果及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倪麗玲(2010)。親子共讀部落格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之影響:一個行動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陳炳南(2002)。國小學生的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玟如(2006)。國小學童網路成癮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昭佑(2009)。家庭環境對網路成癮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品宏(2010)。面對面與Facebook之人際互動研究。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家儀(2010)。Facebook使用者行為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逸瑄(2010)。成年前期女性因寂寞使用Facebook行為研究。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仁至(2005)。國小學童家長對網路遊戲的認知與態度及其對子女網路遊戲的態度。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張仁獻(2003)。臺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的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淑芬(2009)。國中生部落格使用動機、涉入程度與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純富(2010)。社交網站人際關係維繫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世新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之秀(2010)。探討影響Facebook使用意圖之因素-以理性行為理論為觀點。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曹舒婷(2010)。影響社交網站使用者自我揭露因素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苗栗市。
黃紹烈(2000)。親子互動關係與電腦網路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學生及其父親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黃嘉宏(2002)。校園網路使用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關聯性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玉蘋(2004)。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榮華(2010)。Facebook行銷模式研究─以7-Eleven粉絲專頁個案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承偉(2010)。教學遊戲於社群網路平台上之設計與開發-以營建管理與Facebook為例。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榮華(2010)。Facebook行銷模式研究─以7-Eleven粉絲專頁個案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葳威(2011)。2011年台灣網路社群親子參與調查。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社團法人中華白絲帶關懷。
楊碧華(2007)。網路遊戲與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楊雅斐(2005)。高雄縣市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楊青垂(2005)。少年沉迷網路之研究-子女與父母管教態度之觀點。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易蕙(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溫文君(2010)。高職生使用社群網站Facebook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草屯商工進修學校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廖筠怡(2005)。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其父母參與兒童網路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廖思涵(2005)。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鄭綺兒(2002)。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繼正(2008)。社會網路服務網站的利益—以Facebook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蔡家旻(2009)。國小家長與學童對於數位遊戲態度及素養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滕英文(2005)。數位落差下的國小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析。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劉佳妍(2010)。社群網絡口碑傳播與使用者行為關聯之研究-以Facebook社群網路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蔣昕(2010)。臉書上的一張臉譜:社交網站上的劃界與展演。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盧昉暄、郭屹恩(2009)。運用Facebook網路社交平台建立之華語文教學設計模組初探:「Travel to Taiwan with Novia」課程設計。發表於國立中央大學第2屆Web 2.0與教育國際研討會。
盧盈(2010)。Facebook遊戲融入國小自然科學習成效。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盧一伶(2010)。內外向人格特質與Facebook使用動機與行為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賴正佩(2002)。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理性信念與A 型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鮑玨蓉(2010)。Facebook使用意圖影響因素之探討–科技接受模式與社會資本整合性觀點。國立成功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臺南市。
薛淑如(2001)。青少年母親電腦網路使用與子女互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謝智正(2010)。影響使用者參與社交遊戲動機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簡士超(2010),成年前期男性之寂寞因應行為研究-以Facebook 使用者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顏伯霖(2010)。Facebook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相關性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關雅之(2005)。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父母管教方式之關係:一個追蹤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臺南市。

英文部分
boyd, D. M., & Heer, J. (2006). Networked Identity Performance on Friendster. Proceedings of Thirty-Nin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 Los Alamitos.
boyd, D. M., & Ellison, N. B. (2008).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3, 210-230.
Donath, J. & boyd, D. M. (2004). Public displays of connection. BT Technology Journal, 22(4), 71-82.
Donath, J. (2008). Signals in Social Supernet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 231-251.
Kim & Yun (2008). Cying for Me, Cying for Us: Relational Dialectics in a Korean Social Network Site.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 298-318.
Lampe, Ellison, & Steinfield. (2007). A familiar facebook: profile elements as signals in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USA, 435-444.
Luders, M. (2008). Conceptualizing personal media. New Media & Society,10, 683-702.
Livingstone, S. (2008). Taking risky opportunities in youthful content creation:
teenagers'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for intimacy, privacy and self-expression. New Media Society, 10, 393-411.
Lewis, Jane, & Anne W. (2009). Friending: London-based undergraduates experience of Facebook. New Media Society, 1209-1229.
Rheingold, H. (2000).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Rev. ed.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Wellman, Barry, & Milena, G. (1999). Net Surfers Don't Ride Alone: Virtual
Community as Community. In Networks in the Global Village, edited by Barry Wellman.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331-367.

網路資料來源
黃哲斌(2009)。Facebook親子互動。2009年10月12日取自http://pchomekids.pixnet.net/blog/post/29130434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2010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臺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11年01月20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Checkfacebook(2010)。全球使用Facebook的人數。2010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checkfacebook.com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9)。台灣部落格熱潮邁向網路全民運動。2009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10_18_06.html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9)。ARO觀察:社群網站正熱門,Facebook近6個月到達率成長12%。2009年12月20日取自http://news.ixresearch.com/?p=337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10)。網路社群的調查研究。2011年05月15日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11_23_10.html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10)。台灣地區社交網站Facebook使用概況。2010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05_13_09.html
張大順(2009)。當父母攻陷子女社交網站。2009年10月15日取自: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wjilnews/3040547/article-%E7%95%B6%E7%88%B6%E6%AF%8D%E6%94%BB%E9%99%B7%E5%AD%90%E5%A5%B3%E7%A4%BE%E4%BA%A4%E7%B6%B2%E7%AB%99%E2%80%A6
崔夢萍(2010)。用關心來避免網路霸凌行為。2011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3.php?catid=3&subid=1&cid=3813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會(2010)。數位落差調查。2010年10月14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024389&ctNode=12062&mp=100
Consumer Reports(2011)。調查顯示750萬Facebook用戶年齡低於13歲。2011 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consumerreports.org/cro/magazine-archive/2011/june/electronics-computers/state-of-the-net/facebook-concerns/index.htm
Andrew, S.(2011)。Family holds the key to keeping children protected online.
2011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smh.com.au/technology/technology-news/family-holds-the-key-to-keeping-children-protected-online-20110724-1hveh.html
Caitlin, F.(2010)。Survey: Large Number Of Parents Spy On Their Children On Facebook. 2011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allfacebook.com/facebook-parents-truste-2010-10
Adam, O.(2011)。Hey, Teens: Your Parents Are Probably Checking Your Facebook. 2011年9月20日取自http://mashable.com/2010/10/20/parents-teens-facebook-monitoring/
BloggerAds部落格行銷(2010)。Facebook轉型流行文化不用就落伍啦。2010 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bloggerads.net/AdsPortal/BlogTell/8
Pollster線上市調(2010)。六成七Facebook台灣用戶最常玩小遊戲。2010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cyberone.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MMMediaType=pollster_Report&offset=192&MMContentNoID=60311
兒童福利聯盟(2010)。2010年台灣兒童網路交友調查報告。2011年08月15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epaper_all.php?periodical=204
兒童福利聯盟(2011)。2011年兒少網路安全調查。2011年08月15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news.php?offset=10&id=2538&typeid=28
張舒涵(2011)。父母陪伴孩子不被科技支配。2011年05月14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02/131/2sl8d.html
趨勢科技(2010)。台灣父母對兒童使用Facebook。2010年3月11日取自:http://apps.facebook.com/pollscenter/poll.php?pollid=607
吳茜雯(2011)。研究:超過半數父母用Facebook監看子女最新動態!
2011年7月11日取自: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3062
孫昱涵(2009)。Facebook的社群遊戲讓人潮變錢潮?2011年9月20日取自http://blog.udn.com/peterythsu/3325271。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