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育旻
中文論文名稱:吳潛詞用韻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葉鍵得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0
中文關鍵詞:吳潛履齋南宋晚期宋詞用韻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2
  • 收藏收藏:0
人類的語言向來是靈活不斷改變,它能透過各形式記錄下來,可以從中發現在某一時期脈絡軌跡,並進一步探討其細微差異性。宋詞押韻限制較為寬鬆,南宋的吳潛現存詞共二百五十六闋,除卻與人和韻詞,吳潛自己創作、抒發吟詠詞其實都反映他本身的語言運用,自由使用平日所說語言表達內心情感想法,不拘於韻書,從用韻字可更直接明瞭看出吳潛自身語音。
本論文主要是分析吳潛詞韻,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第二章吳潛生平及其詞作,先提到吳潛生平、所處時代背景,並將吳潛本身創作詞概括介紹。第三章吳潛詞用韻分合歸納圖表,將吳潛所有二百五十六闋詞透過表格,呈現詞人每闋詞的韻腳字。第四章吳潛詞用韻譜,是扣除吳潛與人和韻的自身創作詞,韻腳字依據《廣韻》韻部,以表格歸納獨用合用狀態。第五章吳潛詞用韻統計及分部,將吳潛詞韻加以統計,再就其詞韻分析,並從中歸為吳潛詞用韻十三部。第六章結論,表格方式呈現出吳潛詞韻十三部對照其他韻書、詞韻,以說明比較當中的異同。
吳潛所作詞數量豐富,不受語音限制創作,身處南宋末年,詞人在詞中所反映出的語言變化已和韻書歸納不盡相同,本論文從吳潛詞韻研究,以探究分析詞人及其時代的語韻。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6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二章 吳潛生平及其詞作…………………………………………………9
第一節 生平概要…………………………………………………………9
第二節 詞作概論…………………………………………………………12
第三章 吳潛詞用韻分合歸納圖表…………………………………………25
第一節 凡例………………………………………………………………25
第二節 用韻分合歸納圖表………………………………………………26
第四章 吳潛詞用韻譜………………………………………………………111
第一節 凡例………………………………………………………………111
第二節 用韻譜……………………………………………………………112
第五章 吳潛詞用韻統計及分部……………………………………………177
第一節 吳潛詞用韻統計…………………………………………………177
第二節 吳潛詞用韻分部情形……………………………………………200
第六章 結論…………………………………………………………………213
吳潛詞韻與各家分部比較表………………………………………………213
參考書目………………………………………………………………………217
一、專書
(一) 古籍著作﹝按朝代先後排列﹞
1.《新校宋本廣韻》(宋)陳彭年等著,李添富主編 2005年9月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修訂版二刷
2.《履齋先生詩餘一卷附校記別集二卷附校記續集一卷補遺一卷》(朱孝臧《彊村叢書》本) (宋)吳潛撰,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續編》1989年7月臺
北新文豐出版社台一版
3.《履齋遺稿》(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吳潛撰,(明)梅鼎祚編,(清)永瑢、紀昀等纂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6年3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宋史》(元)脫脫等撰 1977年11月北京中華書局
5.《宋季三朝政要箋證》(元)佚名撰,王瑞來箋證 2010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
6.《御製詞譜》(清)陳邦彥等撰 1964年9月臺北聞汝賢出版發行
7.《詞律》(清)萬樹、徐本立等撰 2009年4月臺北世界書局4版三刷
8.《白香詞譜》(清)舒夢蘭撰 呂正惠譯註 1988年2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9.《等韻五種》藝文印書館編 1975年9月臺北藝文印書館再版
(二) 現代著作﹝按出版年代先後排列﹞
1.《語言學論叢(第八輯)》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 1981年
8月北京商務印書館
2.《詞與音樂關係研究》施議對撰 1985年7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詞學論叢》唐圭璋撰 1986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4.《南宋詞研究》王偉勇撰 1987年9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5.《近代漢語研究》胡竹安、楊耐思、蔣紹愚編 1992年10月年北京商務印書館
6.《全宋詞》唐圭璋編 1992年10月北京中華書局第5次印刷
7.《南宋詞史》陶爾夫、劉敬圻撰 1992年12月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8.《漢語史稿》王力撰 1996年北京中華書局第三次印刷
9.《宋詞的登望意釋與境界》王隆升撰 1998年9月臺北文津出版社
10.《漢語詩律學》王力撰 2002年9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
11.《漢語音韻學》董同龢撰 2002年10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2.《唐宋詞格律》龍沐勛撰 2003年9月30日臺北里仁書局初版五刷
13.《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魯國堯撰 2003年10月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4.《詩詞曲韻總檢》盧元駿輯校 2004年2月臺北正中書局臺初版第十九次印行
15.《問學集》周祖謨撰 2004年7月北京中華書局第3次印刷
16.《中國聲韻學通論》林尹撰 2004年9月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改版五刷
17.《中古音》李新魁撰 2005年3月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第三次印刷
18.《聲韻學》竺家寧撰 2005年10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二版十二刷
19.《南宋詞研究史稿》鄧紅梅、侯方元著,崔海正主編 2007年1月濟南齊魯書社第二次印刷
20.《聲韻學》陳新雄撰 2007年9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修訂再版
21.《漢語歷史方言研究》劉曉南撰 2008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22.《漢語語音史》王力撰 2008年7月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23.《宋詞音系入聲韻部考》金周生撰 2008年8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BOD初
版一刷
24.《宋理宗研究》張金岭撰 2008年10月北京人民出版社
二、單篇期刊論文
1.〈吳潛年譜〉宛敏灝撰《合肥師範學院學報》1963年第1期,總第15期,
1963年 p.71-p.101
2.〈四聲等子之研究〉高明撰《中華學苑》第8期,1971年9月 p.1-p.40
3.〈論清代諸家詞韻之得失〉張世彬撰《中國學人》第5期,1973年7月
p.103-p.122
4.〈報國無門空自怨 濟時有策從誰吐 ─ 讀吳潛三首〈滿江紅〉詞〉祝誠撰
《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1987年p.22-p.25、p.30
5.〈宋元韻圖入聲分配及其音系研究〉竺家寧撰《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
冊)》第4卷第1期,1993年 p.1-p.36
6.〈試論吳潛及其詞〉李寧琪撰《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5期,1995年p.79-p.83
7.〈吳潛詞校記〉許隽超撰《書品》2001年第1期,2001年1月20日p.73-76
8.〈宋狀元宰相吳潛墓〉 李輝良撰《福建鄉土》2003年2期,2003年p.36-p.37
9.〈五代詩止攝字用韻研究〉陳鴻撰《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年專刊,2005年 p.177-179
10.〈論吳潛的詩詞創作〉吳承林撰《皖西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07年
12月 p.86-p.89
11.〈南宋名臣吳潛的宰相生涯〉王侃撰《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4期,2009年7月p.46-p.49
12.〈激昂凄勁 雄渾深婉 ─ 論吳潛《履齋樂府》〉孫廣華撰《時代文學(下半月)》第4期,2009年p.116-p.117
13.〈吳潛詞藝術風格略探〉龐春妍撰《文藝評論》2011年10期,2011年p.81-p.83
14.〈淺論吳潛及其詞〉李慧君撰《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12期,2011年p.84-p.85、p.102
三、學位論文
1.《吳潛與南宋理宗朝政治》古欣芸撰 2004年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稼軒詞韻考》鄭宇珊撰 2005年6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3.《蘇東坡用韻之研究》柯辰青撰 2005年6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潛及其詞》孫廣華撰 2005年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5.《宋代安徽詩人用韻研究》呂玲娣撰 2005年華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馬鈺詞韻考》施惠婷撰 2007年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7.《吳潛綜論》吳承林撰 2007年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8.《吳潛詞研究》余立莉撰 2008年漳州師範學院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9.《王重陽、丘處機詞韻考》王佳蘭撰 2009年6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元好問詩詞用韻之研究》任育萱撰 2009年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
11.《吳潛任官慶元府時期詞作研究》郭偉婷撰 2010年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
12.《略論南宋名臣吳潛的政治生涯》王侃撰 2010年重慶師範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
13.《吳潛詞比較談》叢何撰 2012年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封面
目次
論文摘要
感謝辭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參考書目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16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1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