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鄭素芬
中文論文名稱:錢穆「教學」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Case Study of Ch'ien Mu's Instructing And Learning Abstract
指導教授姓名:楊晉龍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3
中文關鍵詞:錢穆教育思想教育實踐新亞書院博雅教育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2
  • 收藏收藏:0
錢穆「教學」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是站在教育的角度探討錢穆先生「經世理想」的實踐與展現。本研究的重心,一是錢先生的「教」;二在錢先生的「學」。藉由考察錢先生學術文化遞嬗之跡象,探究其教育思想、教育觀點及教育實踐之形成與影響,提供身處基層教育的教師們,在面對今日的教育現場或迎接未來教育活動時提供借鏡與參考。
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主題的形成、目的和方法。說明研究的角度及主旨。第二章綜合錢先生之生平資料,論述錢先生之生平事蹟、學術養成與傳道著書的成就,以理解錢先生係處於何種時空背景之下,形塑其思想學術之過程、學術關懷之重心。第三章詳論錢先生之治學觀點,終身奉行篤信志學的態度與方法。第四章、第五章為教育思想的淵源與內涵,分述其以傳統儒家人文精神為砥柱,發而為大學教育、中學教育、師道之重建做建言,並申論其語文、歷史文化、道德的教育觀。第六章綜合梳理錢先生創建「新亞書院」的理想與實踐歷程、書院重視的新亞精神與新亞學風,以昭示錢先生學術的傳承及其對傳統中國文化可能存在之特殊貢獻。第七章根據錢穆先生的「教學」研究提出對現代教育的啟示。第八章結論,簡述研究的收穫、不足與可能發展的方向。
A Case Study of Ch’ien Mu’s
Instructing And Learning
Abstrac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to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en Mu’s ideal on statecraf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both focused on Ch’ien Mu’s instructing and learning. By exploring Ch’ien Mu’s academic culture and discovering 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this study serves to be a guidance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future and nowadays.
There are eight parts of this study: chapter 1 is preface which introduces motivation, purpose, and method of the topic; chapter 2 integrates Ch’ien Mu’s life and academic works in which readers realize how he developed his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beliefs; chapter 3 discusses Ch’ien Mu’s views on education and his learning attitude as well as method; chapter 4 and 5 are the origin and intension of Ch’ien Mu’s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also state how he suggest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for educational etiquette, tertiary education,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fucianists, elaborating on his educational opinions of language, historical culture, and morality; chapter 6 integrates the ideal and process on establishing New Asia College which is filled with New Asia spirits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revealing Ch’ien Mu’s special efforts for passing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apter 7 poses inspirations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Ch’ien Mu’s instructing and learning; chapter 8 concludes the resul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is study, and also poses the furthering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Ch’ien Mu、Educational Thoughts、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New Asia College、Liberal Arts Education。
錢穆「教學」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的形成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價值 --------------------------- 8
第三節 相關文獻的探討 ---------------------------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 --------------------------- 20

第二章 錢穆生平、學術與著作 ----------------- 23
第一節 錢穆的啟蒙教育 -------------------------- 23
第二節 錢穆學術之養成 -------------------------- 34
   第三節 著書傳道與教學 -------------------------- 57

第三章 錢穆治學方法 ---------------------- 70
第一節 學術風氣的轉變 ------------------------ 71
第二節 錢穆治學之態度 ------------------------ 74
第三節 錢穆治學之門徑 ------------------------ 90

第四章  錢穆教育思想內涵(上) --------------- 105
第一節 錢穆教育思想背景與淵源 ------------------- 105
第二節 回應時代的改革制度議 ------------------- 114
第三節 重振師道精神 ------------------- 126

第五章 錢穆教育思想內涵(下) -------------- 135
第一節 語文教育觀 --------------------135
第二節 道德教育觀 --------------------146
第三節 歷史教育觀 ------------------- 154

第六章 錢穆教育思想在新亞書院之實踐 -------- 161
第一節 新亞書院的創辦與宗旨 ------------------ 162
第二節 新亞書院的實踐與理想 ------------------ 175
第三節 新亞書院的精神與學風 ------------------- 185

第七章 錢穆「教學」及其現代教育啟示 ------------ 195
第一節 讀書學習的啟示 ---------------------- 196
第二節 師生關係的轉化 --------------------- 202
第三節 大學教育的省思 ---------------------- 208

第八章 結論 ---------------------- 218
第一節 錢穆「教學」的研究結果與意義 ----------- 219
第二節 研究結果對教育與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 221
第三節 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 223

附錄
(一)參考書目 --------------------------- 227

(二)附表
表1 錢穆先生著述分類表 ------------- 66
表2 新亞書院民國四十一年現設系別與組別 ------------- 177
表3 新亞書院民國四十一年現設系別與組別 ------------- 177
表4 新亞書院民國四十一年已開之課程表 ------------- 179
表5 新亞書院學規二十四則 ------------- 193
參 考 書 目

一、 錢穆先生的著作
錢穆:《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5月)。
1. 《國學概論》 (第1冊) 。
2. 《四書釋義》(第2冊)。
3. 《論語新解》 (第3冊) 。
4. 《孔子與論語》 (第4冊)。
5. 《孔子傳》(第4冊)。
6. 《先秦諸子繫年》(第5冊)。
7. 《莊老纂箋》(第6冊)。
8. 《墨子》(第6冊)。
9. 《莊老通辨》(第7冊)。
10.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第8冊)。
11. 《宋明理學概述》(第9冊)。
12.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第10冊)。
13. 《朱子新學案(一)》(第11冊)。
14. 《朱子新學案(二)》(第12冊)。
15. 《朱子新學案(三)》(第13冊)。
16. 《朱子新學案(四)》(第14冊)。
17. 《朱子新學案(五)》(第15冊)。
18.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第16冊)。
19.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二)》(第17冊)。
20.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第18冊)。
21.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第19冊)。
22.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第20冊)。
23.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第21冊)。
24.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第22冊)。
25.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第23冊)。
26. 《中國思想史》(第24冊)。
27. 《學籥》(第24冊)。
28. 《中國學術通義》(第25冊)。
29. 《民族與文化》(第25冊)。
30.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第25冊)。
31. 《周公》(第26冊)。
32. 《秦漢史》(第26冊)。
33. 《國史大綱(上)》(第27冊)。
34. 《國史大綱(下)》(第28冊)。
35. 《中國文化史導論》(第29冊)。
36. 《中國歷史精神》(第29冊)。
37. 《國史新論》(第30冊)。
38.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第31冊)。
39. 《中國歷史研究法》(第31冊)。
40. 《中國史學發微》(第32冊)。
41. 《讀史隨劄》(第32冊)。
42. 《中國史學名著》(第33冊)。
43. 《史地地名考》(第34、35冊)。
44. 《古史地理論叢》(第36冊)。
45. 《文化學大義》(第37冊)。
46. 《中國文化精神》(第38冊)。
47. 《人生十論》(第39冊)。
48. 《湖上閒思錄》(第39冊)。
49.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第40冊)。
50. 《文化與教育》(第41冊)。
51. 《歷史與文化論叢》(第42冊)。
52.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第43冊)。
53. 《中國文化叢談》(第44冊)。
54. 《中國文學論叢》(第45冊)。
55. 《理學六家詩鈔》(第46冊)。
56. 《雙溪獨語》(第47冊)
57. 《晚學盲言(上)》(第48冊)。
58. 《晚學盲言(下)》(第49冊)。
59. 《新亞遺鐸》(第50冊)。
60.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 (第51冊)。
61. 《講堂遺錄》(第52冊)。
62. 《素書樓餘藩》(第53冊)。
63. 錢賓四先生全集編委會:《總目》 (第54冊)。

二、 古籍專書
1.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本) 。(以下凡註明《十三經注疏》者皆同)。
2.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3. ﹝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
4.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本)。
5. ﹝唐﹞韓愈:《韓昌黎全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四部備要》本)。
6. 〔宋〕歐陽修:《歸田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6冊。(以下凡註明《四庫全書》者皆同)
7. ﹝宋﹞趙明誠:《金石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7月《叢書集成續編》本) ,第91冊。
8. 〔宋〕朱熹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四庫全書》本),第700冊。
9. ﹝宋﹞朱熹著,郭齊、尹波點校:《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10.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10月《萬有文庫》本) 。
11. ﹝清﹞汪榮寶:《法言義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12. ﹝清﹞ 陳澧:《漢儒通義》(粵東省城西湖街:富文齋刻本)。
13. 〔清〕張之洞:《勸學篇》(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本)。
14.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家訓》(天津:新華書店,1991年5月)。
15. ﹝清﹞曾國藩著,楊家駱編:《曾文正公全集》(臺北:世界書局,2012年7月)。
16. ﹝清﹞李鴻章著,吳汝綸編:《李文忠公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

三、 現代著作
(一) 錢穆研究相關著作
1. 朱傳譽主編:《錢穆傳記資料》(臺北:天一出版社,1981年)。
2.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10月)。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無錫委員會編:《錢穆紀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
4. 陳文瑛編:《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臺北:臺北市立圖書館,1993年12月)。
5. 嚴耕望:《錢穆賓四先生與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4月初版,2008年11月二版)。
6. 余英時:《錢穆與中國文化》(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年12月)。
7. 李木妙:《國史大師錢穆教授傳略》(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6月)。
8. 郭齊勇、汪學群:《錢穆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1月)。
9. 李振聲編:《錢穆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12月)。
10. 倪芳芳:《錢穆論語學析論》(臺北:東華書局,1998年)。
11. 汪學群:《錢穆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8月)。
12. 〔美〕鄧爾麟(Jeery Dennerline)著,藍樺譯:《錢穆與七房橋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3月)。
13. 戴景賢:《錢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第24冊。
14. 陳勇:《錢穆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15. 印永清:《百年家族—錢穆》(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10月)。
16. 新亞學術期刊編輯委員會編:《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2003年7月)。
17. 徐國利:《錢穆史學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2月)。
18. 韓復智:《錢穆先生學術年譜》(臺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1月)。
19. 陳勇:《國學宗師錢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20. 梁淑芳:《錢穆文化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5月)。

(二) 其他著作
1. 梁啟超:《梁任公學術講演集》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5月國難一版) 第2輯。
2. 梁啟雄:《荀子柬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5月)。
3. 嚴靈峰編:《書目類編》 (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5月)。
4. 新亞研究所編:《新亞教育》(香港:新亞研究所,1981年8月)。
5. 沈兼士:《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6.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編:《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987年)。
7.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5月)。
8. 余英時:《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11月)。
9. 朱漢民:《中國的書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10月)。
10. 林語堂著,林太乙編:《讀書的藝術:語堂文選(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10月)。
11. 陳冠學:《論語新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4月)。
12. 余英時:《現代儒學論》(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年9月)。
13. 王鳳喈:《中國教育史》(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1月臺三版)。
14. 饒東原注譯,黃沛榮校閱:《新譯新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5月)。
15. 劉真編:《師道》(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1998年5月)。
16. 梁啟超著,張品興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17. 黃俊傑:《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臺中: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1999年3月)。
18. 黃俊傑、劉安之合編:《大學理念與實踐》(臺中:逢甲大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1999年4月)。
19. 劉述先編:《中國文化的檢討與前瞻--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金禧紀念學術論文集》(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2001年5月)。
20. 元青:《杜威與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21. 黃俊傑:《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高雄: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2004年7月)。
22. 胡適:《胡適日記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4月)。
23. 余英時:《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3月)。
24. 李敖:《李敖回憶錄》(臺北:李敖出版社,2007年10月)。
25. 王汎森:《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10月)。
26. 余英時:《人文與民主》(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1月)。
27. 陳樹菊,劉永毅撰文:《陳樹菊:不凡的慷慨》(臺北:寶瓶文化出版,2011年1月)。
28. 顧頡剛:《顧頡剛日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月)。
29. 顧頡剛:《顧頡剛書信集》(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月)。
30. 林芝諺:《自由的代價:中華民國與香港調景嶺難民營(1950-1961)》(臺北:國史館,2011年8月 )。
31.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10月)。
32. ﹝義﹞瑪麗亞‧蒙特梭利著,李季湄譯:《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手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6年7月)。
33. ﹝巴西﹞Paulo Coelho, 周惠玲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El Alquimista(The Alchemist / a Fable About Following Your Dream)》(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8月)。
34. ﹝美﹞Linda Campbell、﹝美﹞Bruce Campbell &﹝美﹞ Dee Dickinson著;郭俊賢、陳淑惠譯:《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9年8月)。
35. ﹝瑞士﹞馬克斯‧菲斯特 (Marcus Pfister) 著,林朱綺譯:《彩虹魚》(臺北:青林國際出版公司,2001年10月)。
36. ﹝德﹞格林兄弟(Jacob et Wilhelm Grimm):《格林童話》(臺北:閣林國際圖書公司,2003年7月)。
37. ﹝美﹞弗洛姆(Erich Fromm)著,孟祥森譯:《人類破壞性的剖析》(臺北:水牛出版社,2010年7月)。

四、 學位論文
(一) 博士論文
1. 楊師晉龍:《明代詩經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2. 許炎初:《錢穆「孔學」之思想研究-以《論語新解》為核心而開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3. 梁淑芳:《錢穆文化學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4. 徐國利:《錢穆史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5. 芮宏明:《錢穆文學研究述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6. 侯宏堂:《從陳寅恪、錢穆到余英時 以「新宋學」之建構為線索的探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二) 碩士論文
1. 崔慶泳:《錢穆史學思想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2. 曾議漢:《錢穆「文化學」思想初探》(臺北:華梵人文科技學院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3. 陳麗惠:《反傳統思潮的批判與超越—錢穆先生史學思想的形成(1930-1940)》(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4. 謝振賢:《思想界的邊緣人:早年錢穆治學的心路歷程(1895-1939)》(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碩士論文,2000年)。
5. 楊翠玲:《錢穆老子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6. 蔡慧崑:《錢穆論語學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7. 鄭柏彰:《錢穆先生《莊子纂箋》及其莊子學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8. 詹玉娟:《清末民初著名學人童蒙語文教育之研究》(臺中:臺中師範學院語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 楊一鳴:《走近民國的書院 ─ 書院復興近代學術傳承》(臺北:東吳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0. 宋維哲:《錢穆《四書》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1. 潘彥竹:《錢穆之經史傳統及秦漢經學史論》(臺北:世新大學中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2. 許家莉:《錢穆《論語新解》的詮釋進路》(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3. 何方昱:《錢穆教育思想初探》(烏魯木齊:新疆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碩士論文,2003年)。
14. 薛凱:《錢穆語文教育思想及實踐研究》(蘇州:蘇州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2008年)。
15. 趙敏俊:《錢穆歷史教育思想與實踐述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2008年)。
16. 顏志榮:《錢賓四新亞時期「中國人」教育思想研究》(南京:中南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2009年)。
17. 譚曉澤:《思考中的行動:錢穆的中國文化教育道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論文,2009年)。
18. 戴晴:《錢穆與新亞書院研究兼論國學精神在香港的傳承》(南昌:江西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碩士論文,2009年)。
19. 莊明娜:《試論錢穆《新亞遺鐸》中的道德教育思想》(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倫理學碩士論文,2010年)。

五、 單篇論文
1. 陳獨秀:〈舊思想與國體問題〉,《新青年雜誌》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頁1~3。
2. 錢玄同:〈通信〉,《新青年雜誌》第3卷第6號(1917年8月),頁14~21。
3. 胡適:〈書院制史略〉,《東方雜誌》第21卷第3期(1924年2月),頁106~110。
4. 林語堂:〈談錢穆先生之經學〉,《華岡學報》第8期 (1974年7月),頁13~18。
5. 鍾聖校:〈博雅教育的理念及實踐〉,《博雅教育文集》第1輯(1991年6月),頁1~19。
6. 龔鵬程:〈重新傾聽他的聲音─敬悼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1期(1993年12月),頁51~53。
7. 高大鵬:〈向天理辯屈 為中國請命〉,《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1期(1993年12月),頁54~59。
8. 湯一介:〈延續與發揚〉,《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1期(1993年12月),頁60。
9. 何澤恆:〈素書樓的回憶─流落人間者,泰山一毫芒〉,《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1期(1993年12月),頁78~84。
10. 辛意雲:〈君子無入而不自得〉,《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1期(1993年12月),頁85~91。
11. 杜正勝:〈錢賓四與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史學〉,《當代雜誌》第111期(1995年7月),頁70~81。
12. 錢胡美琦:〈也談現代新儒家─香港新亞書院「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講辭〉,《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5期(1997年12月),頁125~132。
13. 區志堅:〈近人對錢穆學術思想研究概述─以一九四九年後中國大陸之研究為中心〉,《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6期(1998年12月),頁132∼148。
14. 鄭吉雄:〈論錢穆先生治學方法的三點特性〉,《山東大學文史哲學報》 2000年第2期,頁22~26。
15. 杜正勝:〈徘徊於素書樓門牆之外〉,《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8期(2000年12月),頁120~127。
16. 錢胡美琦:〈一位學人的精神傳承〉,《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8期(2000年12月),頁236~243。
17. 李杜:〈略說錢穆先生的學術與事業〉,《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8期(2000年12月),頁75~95。
18. 吳展良:〈學問之入與出:錢賓四先生與理學〉,《臺大歷史學報》第26期(2000年12月),頁63~96。
19. 王晴佳:〈錢穆與科學史學之離合關係─1926~1950〉,《臺大歷史學報》第26期(2000年12月),頁121~149。
20. 韓復智:〈編著《錢穆先生學術年譜》的動機與過程〉,《興大人文學報》第32期(2002年6月),頁945~984。
21. 孫國棟:〈珍重珍重─我對新亞校歌的體會〉,《新亞學報》第22卷(2003年10月),頁1~10。
22. 孫國棟:〈珍重珍重─新亞校歌與中國文化〉,《黃花崗歷史文化季刊》第8期(2004年2月),頁95~99。
23. ﹝美﹞Harry R. Rudin :〈一九五三年東西之會〉,《新亞生活月刊》第32卷第2期(2004年10月),頁18~20。
24. 黃文斌:〈時代影子:論析錢穆註釋《論語》〉,《馬來西亞傳統漢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1月),頁76~86。
25. 盧達生:〈桃李滿門¬─專訪孫國棟教授〉,《新亞生活月刊》第32卷第7期(2005年3月),頁11。
26. 江宜樺:〈從博雅到通識—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4期(2005 年9月),頁37~64。
27. 楊師晉龍:〈從主體意識看見文化尊重(一)〉,《百世教育雜誌》第168期(2005年9月),頁34~37。
28. 黃乃正:〈有所為,有所不為〉,《新亞生活月刊》第33卷第2期(2005年10月),頁5。
29. 楊師晉龍:〈從主體意識看見文化尊重(二)〉,《百世教育雜誌》第169期(2005年10月),頁56~61。
30. 楊師晉龍:〈從主體意識看見文化尊重(三)〉,《百世教育雜誌》第170期(2005年11月),頁64~67。。
31. 楊師晉龍:〈從主體意識看見文化尊重(四)〉,《百世教育雜誌》第171期(2005年12月),頁66~75。
32. 林慶彰:〈錢穆先生的經學〉,《漢學研究集刊》第1期 (2005年12月),頁1~12。
33. 周如怡:〈成一家之言與通古今之變─就錢穆的史學觀點〉,《東吳歷史學報》第15期(2006年6月),頁41~67。
34. 楊師晉龍:〈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迷思〉,《百世教育雜誌》第177期(2006年6月),頁4~6。
35. 楊師晉龍:〈勤能補拙?學習迷思的反省〉,《百世教育雜誌》第178期(2006年7月),頁4~6。
36. 黃乃正:〈認識書院,認識新亞精神〉,《新亞生活月刊》第34卷第1期(2006年9月),頁18。
37. 陳柏嘉:〈新亞建築‧新亞人文〉,《新亞生活月刊》第34卷第3期(2006年11月),頁14。
38. 唐端正:〈緬懷桂林街時期的新亞書院〉,《新亞生活月刊》第34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18。
39. 劉國強:〈新亞書院─一個文化教育夢、一個中國夢〉,《新亞生活月刊》第34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20~22。
40. 盧瑋鑾:〈理想的真世界─新亞教曉我的〉,《新亞生活月刊》第34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19。
41. 蔡慧崑:〈錢穆《論語》學述論-以治學歷程及方法為主軸〉,《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4期(2007年6月),頁131~172。
42. 許炎初:〈「一門深入」與「遍地開花」─對錢穆先生治學典範與學術類型所啟發「讀書」的一些觀察〉,《朝陽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人物典範與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2008年5月),頁1~26。
43. 錢胡美琦:〈我所瞭解的學人生活〉,《新亞生活月刊》第36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4~16。
44. 傅凱瑄:〈開拓經典詮釋與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境──鄭吉雄先生近年的業績與方向〉,《國文天地》第24卷第10期(2009年3月),頁101~106。
45. 許炎初:〈試比較錢穆與胡適兩家治學方法與成果與對通識教育之啟發〉,《止善》第6期(2009年6月),頁31~59。
46. 王大智:〈做人與做少數人─ 憶吾師錢賓四先生〉,《國文天地》第27卷第5期(2011年10月) ,頁4~6。

六、 演講論文
1. 楊師晉龍:〈客觀評論與讀書應具備的態度〉(未刊稿)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治學方法」課程內容(2006年12月6日)。
2. 楊師晉龍:〈林珊如「圖書資訊與質性研究」討論〉(未刊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治學方法」課程內容(2007年1月10日)。
3. 楊師晉龍:〈直銷休學事件的治學分析〉(未刊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治學方法」課程內容(2007年10月3日)。
4. 楊師晉龍:〈自由心靈者面對事情的反應態度〉(未刊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治學方法」課程內容(2008年1月12日)。
5. 楊師晉龍:〈經典與教育〉(未刊稿),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經典與教育」專題座談會(2008年3月12日)。
6. 楊師晉龍:〈閱讀、性別意識與文化批判〉(未刊稿),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講演(2008年6月11日)。

七、 網際網路論著
1. 郭齊勇、汪學群:〈錢穆學述〉,「孔子2000」: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qianmuxsh.htm (2009年2月4日搜尋)。
2. 李杜:〈錢穆先生的學術思想〉 , 《毅圃》第27期 (2001年9月) , 「弘毅文化教育學會」:http://www.wangngai.org.hk/docs/a34.html (2009年5月27日搜尋)。
3. 錢胡美琦:〈百感交集二十年 〉,「素書樓文教基金會」:http://udn.com/(2010年12月20日搜尋)。
4. 何方昱:〈完整的人格 偉大的事業─《新亞遺鐸》與錢穆的教育理想〉,《二十一世紀》網絡版第37期(2005年4月30日):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412009.htm (2011年3月21日搜尋)。
5. 陳勇:〈國學大師錢穆:最後的通儒〉,「廣州日報電子版」(2007年9月3日)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26/71855/83267/6205020.html (2011年9月22日搜尋)
6. 徐翠真:〈從「詩界革命」到「我手寫我口」釋疑〉,「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第19期 (2004年12月7日): 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e/big5/network/paper/paper19/25.html (2011年10月3日搜尋) 。
7. 洪仁進撰:〈何謂教育實踐?〉,《主讀文章》第1期(2002年6月3日),「教育哲學經典研讀會」:http://web.ed.ntnu.edu.tw/scpe/Public_html/ (2012年6月3日搜尋)
8. 胡慧華、李建深:〈孫國棟先生專訪〉,《毅圃》第46期(2007年12月),「弘毅文化教育學會」: http://www.wangngai.org.hk/46-interview.html (2012年6月12日搜尋)。
9. 廖伯源:〈錢穆先生與新亞研究所〉,「新亞研究所校史文獻」: http://newasiaiacs.wordpress.com/ (2012年6月12日搜尋)。
10. 張萬鴻、汪彼德:〈研究所的過去、現在及將來─訪問趙潛先生〉,《新研會訊》〔四〕(1991年7月) 「新亞研究所校史文獻」: http://newasiaiacs.wordpress.com/ (2012年6月12日搜尋)。
11. 余健文:〈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2003年特別成就奬:孫國棟、何冰姿〉,http://kins-thoughts.blogspot.tw/ (2012年6月12日搜尋)。
12. 余杰:〈錢穆:大師還是奴隸?〉,「大紀元評論專欄」(2004年8月28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4/8/29/n643632.htm (2012年7月31日搜尋)。
13. ﹝英﹞Wilfred Carr著,洪仁進:〈何謂教育實踐?〉,《主讀文章》第1期(2002年6月3日),「教育哲學經典研讀會」: http://web.ed.ntnu.edu.tw/scpe/Public_html/ (2012年10月3日搜尋)
14. 程海東:〈東海大學的博雅教育與「博雅書院」〉,《通識在線》第20期: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uploads/epaper/20/CV20_3-4.htm (2012年10月28日搜尋)
15. 丘成桐:〈我為何不做港大校長?〉,「中文大學校友關注大學發展小組」(2012年5月6日):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p=637 (2012年11月23日搜尋)。
16. 李惠銘:〈霓虹天鵝效應〉,「桃子腳國民中小學校長部落格」:http://163.20.72.12/president (2012年12月20日搜尋)。
17. 李惠銘:〈啟動全心感動時代〉,「桃子腳國民中小學校長部落格」:http://163.20.72.12/president (2012年12月20日搜尋)。
18. 洪碧霞:〈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PISA〉,「圖書教師電子報」:http://teacherlibrarian.lib.ntnu.edu.tw/index.php?id=61 (2013年1月27搜尋)。
19. 〈學習動機--影響閱讀素養?〉,《國語日報》(2010年12月15日)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70409 (2013年1月27日搜尋)。
20. 杜保瑞:〈儒道兩家倫理議題的知識定位探究〉,「杜保瑞的中國哲學教室」:http://homepage.ntu.edu.tw/~duhbauruei/4pap/2dao/09.htm (2013年3月18日搜尋)。
21. 林欣柔:〈漫步雲端初體驗–認識雲端科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大觀園」:http://www.nsc.gov.tw/scitechvista/zh-tw/Feature/C/0/1/10/1/29.htm (2013年3月26日搜尋)。
22. 季淳:〈「書院教育」主題化的必要性與發展策略〉,《通識在線》第32期: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uploads/epaper/32/CV32_5-3.htm (2013年3月28日搜尋)。
23. 吳思華、陳幼慧:〈建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新典範:政治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理念與策略〉,《通識在線》第28期: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uploads/epaper/28/CV28_9-2.htm (2013年3月28日搜尋)。
24. 聯合報:〈東海博雅書院 劉炯朗任院長〉,「聯合新聞網 校園博覽會」:http://mag.udn.com/mag/campus/printpage.jsp?f_ART_ID=184759 (2013年3月28日搜尋)。
25. 教育部:〈乙編 教育法規〉,《第一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灣:教育部,1934年10月),頁58~60。參見「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全球資訊網—重要教育文獻」: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asp?id=33 (2013年3月29日搜尋)。

八、 網際網路資源
1. 「錢穆故居」: http://www.tmue.edu.tw/~chienmu/ (2008年12月24日搜尋)
2. 「素書樓文教基金會」:http://tw.myblog.yahoo.com/jw!JsfEMFmXHRrEcM6KBDbB (2010年12月20日搜尋)
3.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http://www.ct.taipei.gov.tw/zh-tw/Home.htm (2010年10月5日搜尋)
4. 「中國知網」: http://www.cnki.net/ (2011年11月11日搜尋)
5. 「新亞中學」: http://www.nams.edu.hk/ (2012年3月31日搜尋)
6. 「新亞研究所」: http://newasia.proj.hkedcity.net/history.phtml (2012年5月10日搜尋)
7. 「新亞書院」: http://www.na.cuhk.edu.hk/ (2012年5月30日搜尋)
8. 「教育哲學經典研讀會」: http://web.ed.ntnu.edu.tw/scpe/Public_html/ (2012年6月3日搜尋)。
9. 「國立政治大學校園新聞網」:http://www.nccu.edu.tw/news/detail.php?news_id=1393 (2012年6月12日搜尋)
10.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 http://www3.thu.edu.tw/slal/ (2012年6月12日搜尋)
11. 「通識在線」: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uploads/epaper/01-04/zhtw/epaper_list.html (2012年12月1日搜尋)
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參考書目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22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5.07.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