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周麗雪
研究生英文姓名:Chou Li Hsueh
中文論文名稱:《史記》列傳故事之品格教育意涵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Implication in Historical Biographies of 《Shih-Chi》
指導教授姓名:江惜美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史記》列傳品格教育核心價值
英文關鍵字:Shih-Chi, history biographycharacter educationcore valu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0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史記》列傳故事之品格教育意涵研究」為題,探討《史記》七十篇列傳故事中所包含的品格教育意義與內涵。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史記》列傳中的故事,探究其中的品格教育內涵,彰顯古代的《史記》列傳故事在現代品格教育中的功能,並提供適合的《史記》列傳故事,作為品格教育的教材。
論文首先闡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透過文獻探討確認本論文的研究價值。其次,提示品格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再者,探究《史記》列傳的寫作特質與中心題旨,以見列傳的教育功能。而後,以文本分析《史記》列傳故事所傳達的各種精神內涵,探究其中蘊含的品格教育核心價值,詮釋其在品格教育課題上的啟發作用,以彰顯《史記》列傳故事在品格教育中的適用性,進而說明列傳故事在品格教育方面的價值、影響與貢獻。最後說明本研究的結論。
本研究的結果,除了為品格教育找到一種範本教材之外,希望引發其他研究者對於各類中國經典的相關探討,也期盼教學者以此出發,思考運用更多古籍經典作為品格教育的教材,以陶冶學童的品格。
The study is entitled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Implication in Historical Biographies of “Shih-Chi” to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implica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seventy historical biographi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ories in historical biography in “Shih-Chi”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ed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functions of how the ancient “Shih-Chi” historical biographies influence current character education were clarified and the appropriate “Shih-Chi” historical biographies as the material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were also selected.

The research motives, purposes and methods were addressed firstly and the research value of this thesis was confirmed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and discussion. Secondly,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character education were proposed. In additi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history biography was clarified by exploring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re purport in “Shih-Chi” historical biographies. Then, we documentarily analyzed each spiritual meaning conveyed in “Shih-Chi” historical biographies to explore the implied core value of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narrated the enlightenment it shows in character education topics. The adaptability of “Shih-Chi” historical biography was promoted hereby and the valu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which the historical biographies possess were further explained. At las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mad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provided not only a model material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to encourage other researchers for related discussion of every type of Chinese classics but we also expect teachers to base on it and consider utilizing more ancient classics as the material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look after both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character modeling in child educa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
第三節 相關學位論文的探討 …………………………………………7
第二章 品格教育的意義與內涵 ……………………………………15
第一節 品格教育的意義 ……………………………………………15
第二節 品格教育的重要 ……………………………………………23
第三節 品格教育的內涵 ……………………………………………43
第四節 小結 ………………………………………………………57
第三章 列傳故事與品格教育………………………………………59
第一節 列傳的取材與特色 ………………………………………59
第二節 列傳的類型與意旨 ……………………………………67
第三節 列傳的精神與典範 ………………………………………89
第四節 小結 ……………………………………………………98
第四章 列傳故事中的品格教育意涵 …………………………99
第一節 自我價值之品格意涵 …………………………………99
第二節 與人相處之品格意涵 …………………………………111
第三節 群體關係之品格意涵 …………………………………142
第四節 小結 ………………………………………………………151
第五章 列傳故事的品格教育價值 ………………………153
第一節 列傳故事對品格教育的價值 ………………………153
第二節 列傳故事對品格教育的貢獻 ………………………159
第三節 小結 …………………………………………………………162
第六章 結論與省思 ……………………………………………163
一、 研究結論 ………………………………………………163
二、 研究省思 ………………………………………………165
主要參考書目 ……………………………………………………167
附表 ………………………………………………………………………177
附表一 十大基本能力連結品格教育一覽表 …………………………………177
附表二 七大學習領域連結品格教育一覽表
…………………………………178
附表三 六大議題能力指標融入品格教育一覽表
………………………………179
附表四 國外相關的核心價值項目一覽表
………………………………………183
附表五 國內教育單位及機構相關的核心價值項目一覽表
……………………185
附表六核心價值對應列傳故事一覽表
………………………………………187
附表七 列傳故事所含品格議題一覽表 ………………………………………189
附表八 列傳篇章所含之核心價值一覽表
………………………………………192
主要參考書目
(一)專著
A、古籍專書(按作者年代排列)
【春秋】老聃(约前571-前471)後人輯錄,朱謙之釋,任繼愈譯:《老子釋譯》(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3月)
【春秋】孔子(前551-前479)弟子輯錄,毛子水註譯:《論語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10初版,1991年2月修訂四版)
【戰國】佚名,宋天正註譯:《大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2月初版)
【戰國】佚名,宋天正註譯:《中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2月初版)
【戰國】荀況(前313-前238)著,楊倞注,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8月)
【秦】呂不韋(約前290-前235)編,林品石註譯:《呂氏春秋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年2初版,1986年4月修訂2版)
【西漢】司馬遷(前145-前87?),【日】瀧川龜太郎(1865-1946)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1986年9月學人版)
【東漢】班固(32-92)著,【唐】顏師古(581-645)注:《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2月)
【東漢】許慎(58-147),【清】段玉裁注(1735-1815):《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9月初版,1985年9月增訂一版)
【南朝劉宋】范曄(398-445)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2月)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501-531)編,【唐】李善(630-689)注:《昭明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8月初版)
【唐】劉知幾(661-721)著,【清】浦起龍(1679-1762)釋,【民國】呂思勉評:《史通釋評》(臺北:華世出版社,1974年4月初版)
【唐】吳兢(670-749):《貞觀政要》(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4月)
【後晉】劉昫(887-946)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二十一魏徵》(臺北市:鼎文書局,1989年6月初版)
【南宋】鄭樵(1104-1162):《通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11月)
【清】趙翼(1727-1814):《廿二史剳記》(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4月第一版)
【清】牛運震(1706-1758):《史記評註》, 收於張舜徽主編《二十五史三編‧第一分冊‧史記之屬》,(長沙:岳麓書社,1994 年12 月第一版第一刷)
【清】章學誠(1738-1801)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9月初版)
【清】劉顎(1857-1909):《老殘遊記》(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5月)
B、與史記相關的現代專書(按出版時間排列)
梁啟超:《史記•要籍解題及其讀法》(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9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3月)
范文芳:《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年5 月)
徐浩:《廿五史論綱》(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5月出版)
張大可:《司馬遷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韓兆琦:《史記選注》(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7月初版)
蔡信發:《話說史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年初版)
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韓兆琦:《史記博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
李勉評注:《史記七十篇列傳評注》(上、中、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1月初版)
王錦貴:《中國紀傳體文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4月初版)
張大可:《史記研究》(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陳桐生:《儒家經傳文化與史記》(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2 年9月初版)
林聰舜:《史記的人物世界》(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7月初版)
韓兆琦:《史記箋證》(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傅斯年等著:《名家評史記》(北京:中國華橋出版社,2008 年12 月)
林聰舜:《史記的世界—人性與理念的競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9 年4月)

C、與品格教育相關的專書(按出版時間排列)
余昭:《人格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1977年2月初版)
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出版社,1983年5月)
賈馥茗:《全民教育與中華文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2月初版)
林生傳:《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10月)
陳倬民:《愛心與教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2月)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
司,1996年9月初版)
李琪明:《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臺北:師大書苑,2000年2月)
方俊明:《認知心理學與人格教育》(臺北:水牛出版社,2002年3月)
何琦瑜、鄭一青:《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臺北:天下雜誌社,2004年2月初版)
賈馥茗:《教育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年6月初版)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臺北:千代文教基金會,2006年12 月初版)
何琦瑜、吳毓珍:《教出品格力》(臺北:天下雜誌社,2007年10月初版)
陳照雄:《挪威教育制度》(臺北:心理出版社,2008年3月初版)
吳順火編:《臺北縣國民小學品德教育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2008年6月)
黃政傑主編,洪蘭等著:《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7月初版)
陳光憲主編:《現代孝經倫理》(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月)
陳照雄:《瑞典教育制度》(臺北:心理出版社,2009年2月初版)
陳之華:《芬蘭教育給臺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初版)
吳順火主編:《臺北縣品德教育聯絡簿》(臺北:宏達文教基金會,2010年8月)
吳清山等著:《落實品格教育—從「核心價值」談起》(臺北:千代文教基金會,2010年9月初版)

D、西洋專著(按出版時間排列)
【德】Friedrich Paulsen弗里德里希.包爾生(1846-1908)著,何懷宏、廖申白譯《Ethics System 倫理學體系》(臺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12月初版)
【美】羅爾斯(John Rawls)著,李少軍、張虹、杜麗燕譯《正義A Theory of Justice》(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初版)
【美】山謬爾‧斯邁爾斯 (Samuel Smiles,1812-1904)著,劉曙光、宋景堂、劉志明譯:《品格的力量CHARACTER》(臺北:立緒文化公司,2009年11月初版)

(二)學位、期刊論文(按發表時間排列)
A、《史記》相關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
金苑:《史記列傳義法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6月)
郭瓊瑜:《史記人物語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李秋蘭:《史記敘事之書法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7月)

碩士論文
李文演:《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7月)
陳雪麗:《孟子性善論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示》(臺北:淡江大學教育資料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7月)
巫淑如:《千姿百態的人物畫卷 ──史記人物形象塑造技法論析》(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7月)
黃瑞芳:《史記類傳人物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吳峰宗:《史記列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7月 )
李素珍:《史記列傳人物人格特質之探討》(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2003年10月)
王美秀:《先秦諸子寓言中教育課題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鄧金城:《司馬遷與儒、道思想之關係———以史記為討論中心》(臺北:國立政 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1月)
金利湜:《史記及其傳記文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劉昶亨:《由史記列傳論太史公之創建》(桃園:銘傳大學應用語文研究所文學組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林慧君:《史記中的復仇書寫》(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7月)
沈麗華:《司馬遷史記悲劇意韻探析》(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7月)
黃嘉蘭:《論司馬遷的「通古今之變」》(彰化:國立彰化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張敏姿:《孟荀心性修養理論的對比與融合-以應用在兒童品德教育為例》(新北市: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黃郁芸:《《史記》典範人物研究——以建業型、超越型、悲劇型為範圍》(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陳月麗:《從《史記》探討戰國時代的社會變化與政治運作》(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7月)

B、「品格教育」相關學位論文

李文演:《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1990年7月)
陳雪麗:《孟子性善論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示》(臺北:淡江大學教育資料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7月)
吳寶珍:《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5月)
郭怡玲:《運用靜思語教學實施國小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林筠菁:《運用故事發展學童同理心之行動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呂敏華:《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余碧玉:《品德教育融入教學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年6月)
張燕文:《繪本應用於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臺南: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7月)
林明真:《品德教育融入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三年級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9月)
余青霞:《高中生品格發展之因子模式》(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張蕙蘭:《一位國小教師品格教育信念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8月)
陳俊明:《國民小學中年級階段實施品格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張明德:《國民小學高年級階段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張敏姿:《孟荀心性修養理論的對比與融合-以應用在兒童品德教育為例》(臺北: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張乃仁:《運用故事教學發展高年級學童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高美月:《靜思語教學融入國民小學品格教育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彰化:私立明道大學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李思儀:《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品格教育實施方式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7月)
林育諄:《桃園縣教育利害關係人對國小品格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張滙郁:《《論語》與當今的品德教育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7月)
鄭佳宜:《《戰國策》寓言故事應用於國小品德教育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7月)
劉辰娟:《《了凡四訓》融入國小品德教育之探究》(宜蘭: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6月)
謝欣晴:《琦君散文融入國小品格教育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曾麗華:《論孟子倫理思想在品格教育中的實踐》(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7月)
陳桂瑩:《孟子義命思想在品德教育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7月)
趙敏如:《王文華兒童生活故事教育意涵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1年12月)
嵇珮瑤:《台灣民間故事之品德教育內涵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2年7月)

C、期刊論文及論文集論文
阮芝生:〈論史記五體的體系關聯〉,《台大歷史學報》第07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1980年12 月),頁1-30。
阮芝生〈試論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史學評論》第6期(臺北:華世出版社,1983 年9 月), 頁39-79。
杜萱:〈優良兒童文學的特質〉,《臺北師院圖書館館訊》創刊號(1993年6月),頁157-164。
黃光國:〈專業倫理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識教育季刊》第3卷第2期(1996年 7月),頁19-32。
黃光國:〈兩種道德:台灣社會中道德思維研究的再詮釋〉,《本土心理學研究》第9期(1998年6月),頁121-175。
黃光國:〈論人的素質--道德的積極與消極任務〉,載於《人的素質論文集》(臺北: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發行,1999年12月),頁16-24。
王東莉:〈社會變遷對青年道德狀況的影響〉,載於《人的素質論文集》(臺北: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發行,1999年12月),頁135-144。
李琪明:〈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第351期(2003年 8月),頁153-174。
周慧菁:〈品格要怎麼教?〉,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市:天下雜誌,2004年2月),頁46-55。
王太峰:〈淺談經典閱讀〉,《綏化師專學報》第24卷第1期(2004年3月),頁138-140。
黃德祥、謝龍卿:〈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第120期(2004年4月),頁36。
黃政傑:〈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第120期(2004年4月),頁31-33。
李素貞、蔡金鈴:〈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第120期(2004年4月),頁53-68。
李琪明:〈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月刊》第92期(2004年5月),頁8-23。
丁亞雯:〈高中品格教育的反思與行動〉,《學生輔導月刊》第92期(2004年5月),頁78-95。
陳清溪:〈新世紀的學生品格教育〉,《教育與發展研習資訊》第21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39-47。
林新發、王秀玲:〈品格的核心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2004年12月),頁 171-193。
李珀:〈品格教育〉,《教師天地》第135期(2005年4月),頁66-71。
吳清山、林天祐:〈品格教育、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64期(2005年6月),頁150。
林佳範:〈規範意識的變遷與道德教育的轉變—道德教育就是品格教育嗎?〉,《課程與教學季刊》第9卷第2期(2006年9月),頁1-12。
林建福:〈品格教育:學校如何教導尊重與責任—評介Thomas Lickona所著之《品格教育》〉,《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14卷第3期(2006年9月),頁205-212。
李琪明:〈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台灣的反思與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第9卷第2期(2006年9月),頁55-74。
李琪明:〈道德教育研究之國際化趨勢—2005 至2006 年JME內容探究與啟示〉,《中等教育雙月刊》第57卷第5期(2006年10月),頁154-171。
李奉儒:〈美國品格教育、價值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轉向〉,《現代教育論壇》第十四期,(2006年11月),頁179-192。
吳武典:〈品格教育何去何從?〉,載於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策劃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臺北: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2006年12月),頁123-132。
吳齊殷:〈品格,從內心塑造起〉,載於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策劃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臺北: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2006年12月),頁134-139。
李琪明:〈品德教育面臨轉型的解構與重建》,《教育與發展研習資訊》第24卷第1期(2007年2月),頁33-41。
吳武典:〈品格教育的反思〉,《研習資訊》第24卷第1期(2007年2月),頁17-32。
洪紫原:〈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對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第48期,(2007年3月),頁300-314。
李琪明:〈德育理念與實踐〉,載於李琪明等著:《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臺北:教育部編印,2007年5月),頁9-53。
王金國:〈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教育研究月刊》第162期(2007年10月),頁79-87。
江素卿:〈從史料鎔裁析論《史記‧伯夷列傳》〉,《文與哲》第12期(2008年6月)頁103-126。
黃政傑:〈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載於黃政傑主編,洪蘭等著:《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7月初版),頁261-284。
王金國:〈國小中年級品格教育課程設計之協同行動研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第2卷第2期(2008年7月),頁111-146。
王金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資訊》
第26卷第1期(2009年2月),頁27-35。
王金國:《品格教育的教學策略--使用兒童文學作品實施品格教育》,《研習資訊》第26卷第1期(2009年2月),頁37-44。
洪若烈、林沂昇、王詩茜:〈我國品德教育推動之探析〉,《教育與發展研習資訊》第26卷第1期(2009年2月),頁99-108。
李琪明:〈臺灣品德教育之反思與前瞻〉,《學生輔導季刊》第107期(2009年2月),頁6-20。
顏妙桂:〈服務學習與大學生品德教育之理念與實踐〉,《學生輔導季刊》第107期(2009年2月),頁21-36。
陳素華:〈淺談經典閱讀與品德教育 〉,《萬能學報》第32期(2010年7月),頁47-58。
柯儀婷:〈國小教師在教室中實踐品格教育之關鍵性教學方法〉,《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第29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65-71。
(三)網際網路資源
中國經典哲學書計畫電子版:http://ctext.org/zh
教育部品德教育網:http://ce.naer.edu.tw/subject.html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學校品德核心價值調查結果〉(2009年9月20日),見:
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2575&pages=19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品德教育促進方案〉,2009年12月4日臺訓(一)字第 0980210327A號函修訂,見:http://www.ntnu.edu.tw/dsa/character/edus.html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實錄〉(2011年11月20日),見:
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38
國民教育司:〈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2年4月5日),見: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品德教育網:〈世界各國推動品格及道德教育與學生行為規範概況〉, (2003年11月), 見: http://ce.naer.edu.tw/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國民教育法〉(2011年1月12日),見:
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213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見:http://teach.eje.edu.tw/9CC/basic/basic5.php
臺北市品德教育網站︰http://tmw5.tmps.tp.edu.tw/personality/
臺北縣品德教育資源網︰〈臺北縣品德教育實施方案〉(2009年9月20日),見:http://163.20.6.16/
臺中市品德教育學園:http://s1mail.ctjh.tc.edu.tw/~tceb/
教育部「全國教育會議」:臺灣師資培育電子報第14期,見:
https://tted.cher.ntnu.edu.tw/?p=335。2011.10.23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www.myblog.yahoo.com/cepatw/
人間福報:http://studingmerit.blogspot.tw/
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http://htcfoundation.org.tw/
校園文化品德教育孝悌網:http://www.eduweb.com.tw/fc/
香港廉政公署德育資源網:http://www.me.icac.hk/new/3480/p04.html。
香港有品運動:http://www.charactercity.hk。
新加坡教育部網站:
http://www.moe.gov.sg/media/news/2012/09/heng-swee-keat-in-order-to-lig.php
美國科特蘭紐約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品格教育資源網站
The Center for the 4th and 5t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 SUNY Cortland's School of Education:http://www2.cortland.edu/centers/character/index.dot
楊朝祥:〈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教育願景〉,國民教育社群網,見:
http://teach.eje.edu.tw
李奉儒:〈尊重與關懷作為學校品格教育之核心〉,《地方教育輔導--學生文化與教育經營研習 研習手冊》(2007年11月),見 :
http://web.nutn.edu.tw/gac610/download/doc/2007/1101/學生文化與教育經營研習
手冊.pdf
張雅茹:〈國小的儒學教育現況及展望〉,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儒學中心電子報」
第九期(2009年5月),見 :http://mail.tmue.edu.tw/~confucianism/post/009/new_page_1.htm
李琪明:《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報告,2008年 1月),見:
http://cve.ntnu.edu.tw/people/bio.php?PID=8#personal_writing
楊朝祥:〈品德教育無他,典範而已!〉取自2012/04/09《人間福報》,見: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58360。
張凱翕、林羿妏、林政德等:《臺北市國民小學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市北投區關渡國民小學,2006年6月。見:http://www.kdps.tp.edu.tw
張舒安:〈品德教育內涵和相關理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戲劇與人文專題,見:ps://sites.google.com/site/theatreineducation9901/liu-yan/moral/12
張舒安:〈品德教育六大理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戲劇與人文專題,見:ps://sites.google.com/site/theatreineducation9901/liu-yan/moral/12
高希均:〈「你做事,我放心」——人品的重要 〉《遠見雜誌,2003年8月號》 第206期。見: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5_1.html。
胡正文:《2006教改總體檢、大家一起來》第十場論壇「我們的孩子怎麼了?談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會議紀錄。見:
http://taiwaneducation.km.nccu.edu.tw/xms/content/show.php?id=385。

(四)其他
蔡尚志:《兒童故事原理》(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3月)
Ranjit Kumar 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2000年)
靜宜大學:《打造品格.開拓人生教師手冊》(2004年12月)
李琪明: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報告《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 告》,(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報告,2008年1月)
封面
誌謝詞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參考書目
附表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5.07.0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5.07.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