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齊為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張至滿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自行車參與動機阻礙因素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差異及其相關情形。以臺北市101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中、高年級929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法,使用自編量表「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經以SPSS for Windows 20.0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後,獲得研究結論如下:一、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的因素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休閒因素」、其次為「健康因素」、再其次為「自我挑戰」、最後為「外在因素」。二、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為:「休閒因素」大於「健康因素」、「自我挑戰」、「外在因素」;「健康因素」大於「自我挑戰」、「外在因素」;「自我挑戰」大於「外在因素」。三、三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在「外在因素」的得分大於四年級及五年級。四、能利用假日及非假日時間都能騎乘自行車的學生參與動機在「外在因素」的得分大於只有在假日騎乘的學生。五、每週騎乘自行車3~4天的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在「休閒因素」、「自我挑戰」的得分皆大於每週騎乘2天以下的學生;每週騎乘自行車3~4天及5天以上的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在「健康因素」的得分皆大於每週騎乘2天以下的學生。六、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的因素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安全問題」、其次為「客觀因素」、最後為「動機不足」。七、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為:「安全問題」大於「客觀因素」、「動機不足」;「客觀因素」大於「動機不足」。八、三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在「動機不足」的得分大於五年級,顯示五年級的學生騎乘動機高於三年級的學生。九、每週騎乘自行車2天以下的學生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在「安全問題」的得分大於每週騎乘3~4天的學生,顯示每週騎乘自行車天數在2天以下的學生對安全問題的重視比騎乘3~4天的學生來得高。十、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間的關係為負的極低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rve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and upper graders in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who ride bicycles and whether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statistic variables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motivation and constraints. This research uses a questionnarie with the main research target being students enrolled in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Taipei region during the 2011 scholastic year. For this research, the scale form “The study on Motivation and Constraints of Elementary middle and upper graders in Taipei city who ride bicycles” was used, and929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SPSS 20.0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1.Motivation factors in this research can be categorized as one of the following: for fun, for health, self-challenge, and external factor. 2.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ifferences among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und on the following factors: “for fun” greater than “for health”, “self-challenge”, and “external factor”; “for health” greater than “self-challenge”, and “external factor”; “self-challenge” greater than “external factor”. 3. The 3rd graders choose “external factor” as their motivation for riding bicycles than 4th graders and 5th graders. 4. More students who ride bicycles on school day and at the weekend choose “external factor” as their motivation than those who ride at the weekend. 5.More students who ride bicycles 3-4 times per week choose “self-challenge” and “ for fun” as their motivation than those who ride less than 2 times per week;and more students who ride bicycles 3-4 times and more than 5 times per week choose “for health” as their motivation than those who ride less than 2 times per week. 6.Constraints can becategorized as one of the following: safety issues, objective factors, and less motivation. 7.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ifferences among constraints of particip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und on the following factors: “safety issues” greater than “objective factors”, and “less motivation”; “objective factors” greater than “less motivation”. 8. The 3rd graders choose “less motivation” as their constraints for riding bicycles than 5th graders,which means that the 3rd graders ride bicycle as their motivation greater than the 5th graders. 9. More students who ride bicycles less than 2 times per week choose “safety issues” as their constraints than those who ride3-4 times per week,which means that students who ride bicycles less than 2 times per week place importance on “safety issues” greatering than those who ride 3-4 times per week. 10.There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tivation and constraint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center grade to higher grades who ride bicycles and whether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statistic variables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motivation and constraints.
目 次

目次…………………………………………………………….………i
表次……………………………………………………………………iii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範圍……………………………………….…………4
第五節 研究限制………………………………………….………4
第六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探討臺北市騎乘自行車之友善環境研究………………6
第二節 探討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1
第三節 探討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15
第四節 討阻礙因素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7
第五節 探討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2
第一節 研究架構………………………………………………22
第二節 研究流程………………………………………………23
第三節 研究工具………………………………………………24
第四節 預試……………………………………………………25
第五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之信效度分析……………………………………………26
第六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之信效度分析……………………………………………31
第七節 正式問卷之實施………………………………………36
第八節 資料處理………………………………………………3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38
第一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之現況分析………………………………………………………38
第二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41
第三節 不同變項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43
第四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53
第五節 不同變項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55
第六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騎乘自行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分析…………………………………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5
第一節 結論……………………………………………………65
第二節 建議……………………………………………………66
參考文獻………………………………………………………………67
中文部份…………………………………………………………67
英文部份…………………………………………………………70
附錄……………………………………………………………………72
附錄一 預試問卷 ………………………………………………72
附錄二 正試問卷 ………………………………………………75
中文部分
王克先(1989)。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軟體與資料分析。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振宇(2009)。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智賢(2008)。臺北市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白貽修(2008)。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弘鈞(2009)。不同特質之自行車騎乘者休閒動機與阻礙關係之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李亞璁(201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認知與自行車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林志坤(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騎乘自行車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偉立(2011)。屏東縣單車國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麗真(2011)。國小學童運動舞蹈參與動機、行為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臺北市:五南。
洪正上(2011)。自行車選手參與動機與參與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洪佑賢(2011)。台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康文萍(2012)。大鵬灣環灣自行車道騎乘者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張至滿(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臺北市:水牛圖書出版社。
張伯謙(2004)。臺北市國小學校運動代表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教育部體育司(2006)。國民中小學自行車推廣教育。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8)。國民中小學自行車教學手冊。臺北市:作者。
莊武龍(2009)。臺北市國小籃球選手參與籃球隊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宇中(2008)。基隆河沿岸自行車道騎乘者參與動機、車道設施滿意度、遊憩體驗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月琴(2008)。高雄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佳伶(2012)。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城鄉差異。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陳青雲(2008)。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慶宜(2011)。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樂樂棒球的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彭怡憓(2010)。自行車騎士專業化程度、參與動機與環島自行車道環境屬性重視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黃天中、洪英正(1992)。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黃志銘(2010)。高雄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使用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廖建盛(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廖燕燕(2006)。臺北市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臺北市公共自行車GIANT營運服務(2013)。認識YouBike。2013年3月25日,取自Ubike官方網站,關於youbike網址http://www.youbike.com.tw/about.php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2012)。華中河濱公園自行車練習場。2013年3月25日,取自戀戀河濱趴趴走,自行車道,自行車練習場網址http://www.riversidepark.taipei.gov.tw
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小、臺灣單車休閒產業發展協會(2012)。臺北市國小單車畢業典禮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劉建昌(2010)。高雄市中小學教師自行車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佳蓉(2010)。台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鄧瑞芳(2008)。國小排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凱鴻(2011)。雲林縣自行車愛好者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盧俊宏(1998)。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錢家慧(2007)。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動機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薛惠玲(2012)。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100年全國總統盃分級游泳錦標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嘉義縣。
謝淑瑛(2011)。高雄市西臨港線自行車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謝鴻隆(2004)。台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英文部份
Boothby, J., Tungatt, F. M., & Townsend, A. (1981). Ceasing partici- 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14.
Crawford, A.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 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 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91). A motivation approach to self: Intergration in personality. In R. Dienstbier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 (pp. 237-288).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Ebel, R. L. (1979). Essentias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rancken, D. A. & van Raa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4), 337-352.
Harter, S. (1978). Effectance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Toward a developmtental model. Human development, 1, 34-64.
Henson, R. K. (2001). Understanding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estimates: A conceptual primer on coefficient alpha.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34,177-189.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Mull, R. F., Bayless, K. G., Ross, C. M., & Jamieson, L. M. (1997). Recreation sport management (2nd). Chapaign, IL: Human Kinetics.
Nicholls, J. G. (1984).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nceptions of ability, subjective experience, task choice,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91, 328-346.
Nicholls, J. G. (1984). The developmen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Greenwich. CT: JAI Press.
Smith, R. E. (1986). Toward a cognitive-affective model of athletic burnout.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8, 36-50.
Willis. J. D. & Campbell. L. F. (1992). Exercise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封面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6.19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6.1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