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葉志一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張至滿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自行車參與動機阻礙因素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自行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差異及其相關情形。以臺北市100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415位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法,使用自編量表「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回收後之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18.0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後,得到研究結果如下:一、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有「自我挑戰」、「人際互動」、「健康訴求」、「環境因素」共四個因素;阻礙因素有「自我認同、「現實層面」、「客觀因素」共三個因素。二、級任教師在「環境因素」構面中,參與動機較科任教師高。三、規模37-60班學校之教師,在「自我挑戰」構面中,參與動機較13-36班學校之教師高。四、女性教師在「自我認同」構面的阻礙較男性教師高。五、規模37-60班學校之教師,在「自我認同」構面的阻礙較服務於規模13-36班及規模73班以上學校之教師高;規模61-72班學校之教師,在「自我認同」構面的阻礙比規模13-36班學校之教師高。規模37-60班學校之教師,在「現實層面」的阻礙高於其他規模小學之教師。六、服務於大同區國小的教師,在「自我認同」的阻礙高於中正區和信義區國小的教師;在「現實層面」的阻礙高於中正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萬華區、信義區、士林區、北投區、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國小的教師;在「客觀因素」的阻礙高於中正區國小教師。服務於大安區國小的教師,在「現實層面」的阻礙高於中正區的國小的教師。七、每週騎乘自行車3-4天的國小教師,在「現實層面」的阻礙高於每週騎乘自行車2天以下的國小教師。八、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自行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間的關係不甚密切,呈低相關。
目 次

目次.............................................................................................................i
表次...........................................................................................................iii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範圍..............................................................................3
第五節 研究限制..............................................................................3
第六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教師自行車活動參與..........................................................6
第二節 探討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7
第三節 探討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1
第四節 探討阻礙因素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3
第五節 探討自行車活動阻礙因素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6
第六節 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19
第二節 研究架構............................................................................19
第三節 研究流程............................................................................21
第四節 抽樣方法............................................................................22
第五節 研究工具............................................................................22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33
第四章 結果............................................................................................34
第一節 概論....................................................................................34
第二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之現況...34
第三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38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39
第五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自行車活動阻礙因素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51
第六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自行車活動參與之阻礙因素差異情形................................................52
第七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自行車活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相關分析........................................................................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5
第一節 結論....................................................................................65
第二節 建議....................................................................................66
參考文獻..................................................................................................69
中文部份..........................................................................................69
英文部份..........................................................................................74
附錄..........................................................................................................76
附錄一 預試問卷............................................................................76
附錄二 正式問卷............................................................................79
中文部份
YouBike官方網站(2013)。關於YouBike。2013年4月01日,取自YouBike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youbike.com.tw/
王文秀(1995)。最後一根的稻草:談教師的壓力調適。竹縣文教,11,69-71。
王碧媜(1998)。消費動機、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大學推廣教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
王智賢(2008)。探討臺北市國小回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明順(2009)。自行車騎乘者動機、意象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自行車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王保進(2006)。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九十五年度臺灣人口倍增計畫。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臺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臺北市。
李國華(1994)。臺南師範學院暑期進修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
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7,307-326。
李建霖(2011)。臺南市國小田徑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何勇德(2010)。高雄巿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佳鴻(2004)。臺灣韻律體操發展概況與中小學韻律體操選手參與動機。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柏勳(2011)。鳥松環湖自行車道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屏東。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林惠忠(2003)。臺灣單車風情畫。臺北市:上旗文化。
林生傳(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林政儒(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知覺父母涉入品質對自發性表現行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林志坤(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騎乘自行車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初版)。臺北市:五南。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蓓蒂(2002)。規律耐力運動訓練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與生活品質改善成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文良(2011)。臺南市國小羽球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陳梅君(2009)。自行車參與者遊憩動機、深度休閒與遊憩專門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雲林。
陳瑞芳(2004)。臺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陳彥光(2007)。花蓮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陳文良(2012)。臺南市國小羽球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陳月琴(2009)。高雄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陳慶宜(2011)。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樂樂棒球的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建民、高俊雄(2000)。以三類型阻礙模式探討都市六年級學童運動休閒阻礙參與阻礙與性別及自尊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3(1),41-61。
許樹淵(2000)。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宇中(2009)。基隆河沿岸自行車道騎乘者參與動機、車道設施滿意度、遊憩體驗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康文萍(2012)。大鵬灣環灣自行車道騎乘者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
張瓊丹(2002)。太極拳訓練對改善老年高血壓個案之健康信念、健康狀況與運動行為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臺北市醫學院,臺北市。
張至滿(1986)。體育測驗與評價。臺北市:水牛。
張華保(1986)。社會心理學(二版)。臺北:三民。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欣怡(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體育競賽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景然(1991)。休閒生活與青少年行為輔導。成人教育,2,48-49頁。
張藏晏、吳國銑(2008)。提升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策略之探討。大專體育,95,88-95。
游錫霖(2009)。桃園縣國小教師生活型態與休閒運動參與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黃志成(1998)。心理學。臺北:啟英文化。
黃鴻斌(200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黃永助(2009)。HBL高中籃球聯賽觀眾參與動機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桃園。
黃清光(2009)。屏東蘭花蕨自行車道乘騎者之環境感受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
彭超群(2005)。基隆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臺北市。
彭宗弘(2004)。臺灣地區水肺潛水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葉日武(1997)。行銷學理論與實務。臺北:東華。
廖淑靜(2011)。自行車休閒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埔里自行車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雲林。
廖燕燕(2006)。臺北市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廖文偉(2009)。臺北市縣國小學童對民俗體育舞龍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廖晉迪(2000)。自行車起源與演進過程。自行車工業雙月刊,26,47-54。
鄧崇英(2005)。如何輔導職業倦怠的學校教師。諮商與輔導,119,38-40。
劉修祥(1998)。觀光導論(第一版四刷)。臺北:楊智文化。
鄭文輝(2010)。高中職撞球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鄭凱鴻(2011)。雲林縣自行車愛好者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蔡佳蓉(2010)。臺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蔡嘉仁(2008)。宜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鄧崇淡(2007)。臺北市地區獨立學院學生運動性社團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鄧瑞芳(2008)。國小排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盧俊宏(1996)。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戴宏杰(2011)。大學生參與體育性社團參與動機及身體意象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臺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臺北:五南。
謝鴻隆(2003)。臺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柏嶒(2011)。慢速壘球參與者休閒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
謝雅鈴(2011)。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私立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臺北市。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蕭敏君(2004)。自行車知性之旅的可能性研究─以美濃地區為例。觀光新紀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7-181)。臺北市:銘傳大學。
顏妙珊(2006)。臺北市縣八里左岸自行車道遊客與管理者對環境屬性知覺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英文部份
Boothby, J., Tungatt, M. F., & Townsend, A. (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1-14.
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 Godbey (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09-320.
Driver, B. L. & Brown, P. J.(1975). A Sociopsychological definition of recreation demand with implication for recreation resource planning. Washington, DC: NationaAcademy of Sciences.
Deci, E. L. & Ryan, R. M. (1991).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 -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Ebel, R. L. (1979). Essentias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9.
Heintzman, P. & Mannel, R. C.(2003). Spiritual functions of leisure and spirit ual well-being Coping with time pressure. Leisure Science, 25, 207-230.
Harter, S. (1978). Effectance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Human Development, 21, 34-64.
Henderson, K., Stalnaker, D., & Taylor, G.(198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rriers to recreation and gender-role personality traits for wome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1), 69-80.
Jackson, E. L.(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Kidder, L. H. (1981).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relations. New York: Rinehart & Winston.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 ation and control.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Mook, D. G. (1987). Motiva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action. New York: W.W. Norton.
Maehr, M. L. & Nicholls, J. G. (1980). Culture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 second look. In Warren(Ed.), Studies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pp.221-267).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ull, R. E., Bayless, K. G., Ross, C. M., & Jamieson, L. M. (1997). Recreation Sport Management. IL: Human Kinetics.
Nicholls, J. G. (1984).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nceptions of ability, Subjective experience, task choice,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91, 328-346.
Romsam, G. & Hoffman, W. (1980). An application of nonparticipation data in recreation research: Testing the opportunity theory.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4), 19-24.
Ritchie, B. W.(1998). Bicycle tourism in the SouthIsland of New Zea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Tourism Management, 19(6), 567-582.
Sage, G.(1977). Introduction to motor behavior: A neuropsychological approa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Thibaut, J. W. & Kelley, H. 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 New York: Wiley.
Weiss, M. R. & Chaumenton, N. (1992).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in sport. In T. S. Horn(ed.), Advances in sport psychology (pp.61-69).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封面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6.25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6.2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