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顏超群
中文論文名稱: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林國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3
中文關鍵詞: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現況及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並探討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01學年度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各校任教的教師為研究對象,並以改編問卷「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量表為研究工具,回收541份有效問卷後,採用SPSS for window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獲得以下研究結果:一、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重視程度最高為「健康需求」,其次依序為「心理需求」、「知性生活需求」、「自我成就需求」,而以「社會需求」最低。而阻礙因素感受程度最高為「社會性阻礙」,其次為「結構性阻礙」,以「個體內在阻礙」為最低。二、不同背景變項之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上,不同學校屬性、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教學年資、從事休閒運動次數皆達顯著差異;在阻礙因素上,不同學校屬性、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從事休閒運動次數皆達顯著差異。三、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整體參與動機與整體阻礙因素之間呈低度負相關。
目次………………………………………………….………..………..i
表次…………………………………………………………………… iii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研究範圍……….……......………...…….…….………5
第六節 研究限制…………....………….....………….…………6
第七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休閒運動的意義與功能..……........….….…………….8
第二節 休閒運動的分類.........................................................14
第三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理論及相關文獻 ………………18
第四節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理論及相關文獻………………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33
第二節 研究程序…………………………………………………34
第三節 研究進度………………………………………………....35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36
第五節 研究工具…………………………………………………39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處理……………………………………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1
第一節 有效樣本人口統計特性之分析………………………...51
第二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各因素之分析………………………5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 58
第四節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各因素之分析………………………65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苗栗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在阻礙因素之差異比較………………………………………69
第六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相關分析………………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 結論………………………………………………..........79
第二節 建議…………………………………………………83
參考文獻………………………..………………………………………85
附錄……………………………..………………………………………96
附錄一 問卷(預試)…………………………………………… 96
附錄二 問卷(正試)…………………………………………… 100
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天下雜誌調查中心(2006~2010)。幸福城市大調查。天下雜誌。
尤逸歆(2003)。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天威(2005)。台北縣青少年女性休閒運動參與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宗吉、徐耀輝(1999)。體育白皮書:台灣地區運動參與人口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王保進(2006)。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振宇(2009)。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薰禾(2004)。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王儷儒(2004)。臺南縣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朱紹文(2009)。苗栗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振榮(2006)。苗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休閒參與、動機、阻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市:作者。
余幸秀(2005)。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員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利志明(2000)。談休閒活動的定義、功能及積極涵義。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學系系刊,3,55-62。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盛文(2012)。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槐芬(2006)。臺北市高中職特教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呂德鈞(2009)。臺北市中等學校游泳代表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世昌(2000)。同儕對休閒活動影響之研究—以開南工商專科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大學,臺中市
李仲仁(2012)。警察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阻礙之研究以屏北地區警察分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沈易利(1998)。臺灣省民眾休閒運動參與與需求之研究。臺中縣:霧峰出版社。
沈易利(1999)。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319-370。
卓俊辰(1990)。從健康的觀點論體能性休閒活動的重要性與可行性措施。休閒教育研討會專輯。臺北市: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協會。
周嘉琪、胡凱揚(2005)。健身運動參與動機量表的編制。大專體育學刊,7(1),117-129。
季力康(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使用者參與健身運動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木俊(1994)。桃園縣立體育館市場區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志哲(2012)。中學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台南市。
林忠濱(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建興(2009)。國小學童巧固球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祐鋐(2005)。臺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清山(198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縣:輔大出版社。
林彰榜(2001)。明道中學日間部學生課後參與運動休閒之動機研究。體育學報,30,152-162。
林黛青(2012)。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運動參與動機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邱俊雄(2011)。桃園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施天保(2004)。台北縣國小校長參與休閒運動及其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洪昭坤(2002)。南投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設施需求暨休閒運動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胡文琪(2009)。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漢良(2011)。國小籃球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球員參與動機對團隊效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徐瑋伶(2003)。工作動機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89-113。
徐德治(2008)。台東縣高中職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慶忠(2006)。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文騰(200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至滿(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張志銘、蘇榮立、呂崇銘(1999)。大葉大學學生課後參與運動休閒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45。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學生為例。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佩娟(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勝翔(2006)。縣府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榮勳(1997)。國民小學學童課餘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1,273-304。
張藏晏(2008)。彰化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態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張豐盛(2004)。臺南市國小民俗體育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張鎮倫(2005)。三軍總部職業軍官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許志賢(2002)。休閒活動介入生活的認知與技巧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1,51-60。
許志賢(2002)。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許義雄(1988)。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台北市:文景書局。
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張少熙(1992)。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陳文長(1995)。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文靜(2012)。臺北市國小特教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專科學校學報,4,1-29。
陳皆榮(1995)。不同教育程度青年參與休閒活動態度之影響。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8(1),413-439。
陳敬能(1998)。週休二日隊運動休閒教育之啟示。大專體育,40,131-135。
陳曉菁(2009)。金門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鏡清、陳金樹(1993)。臺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市政府一級機關為例。體育學報,51(7),61-84。
陳麗娟(2002)。臺中市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麗華(1991)。臺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顯宗(1992)。大專學生參與合球運動之動機因素調查分析。亞洲體育,15(1),37-53。
彭超群(2005)。基隆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游贊薰(2010)。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程祈斌(2007)。全國中等學校橄欖球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25-30。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黃文宗(2006)。彰化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文祥(1998)。足球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大專院校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437-451。
黃鴻斌(200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燕餘(2006)。澎湖地區民眾參與休閒運動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重新(2006)。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葉淑娟(2010)。苗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裘素鳳(2004)。臺灣演藝人員從事休閒運動的參與行為與動機。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廖威彰(1993)。從大專體育課談學生體育性休閒活動之培養。中華體育季刊,6(4),p33-38
廖建盛(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廖燕燕(2006)。臺北市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安道(2010)。桃園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芳遠(2001)。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地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南寮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劉融融(2006)。雲林縣公立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蔡文毅(2004)。台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蔡益成(2009)。基隆市國中教師運動休閒涉入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培村(1992)。教師休閒生活的價值與規劃。教師實習輔導通訊,3,16-24。
蔡嘉仁(2008)。宜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鄧崇英(2005)。南投縣高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臺中縣。
賴家馨(2002)。休閒阻礙量表之編製-以臺北市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賴森林、吳兆欣(1999)。臺灣地區民眾體能活動市場區隔參與動機及其參與行為之研究。大仁學報,17,489-508。
戴遐齡(1995)。臺北市高爾夫練習場運動參與者涉入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薛銘卿(1992)。休閒及休閒活動定義之詮釋:非規範性及規範性觀點。戶外遊憩研究,5(4),71-89。
謝秀英(2008)。臺北縣高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政諭(1994)。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謝堂益(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縣。
鍾志強(2006)。大學生休閒運動動機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5,197-210。
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韓大衛、郭正煜(2002)。籃球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之研究。91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154-161。
嚴詠智(2006)。台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蘇雨傑(2012)。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蘇瑛敏(1996)。臺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9(2),297-327。

二、英文部分
Boothby, J., Tungatt, M. F., & Townsend, A. R. (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1), 1-14.
Bos, K. & Woll, A. (1989). Kommunale Sportentwicklung, Erlensee.
Carroll, B. & Alexandris, K. (1997). 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and strength of motivate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eon in Gree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 279-299.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2), 126-131。
Clough, P., Shepherd, J., & Maughan, R. (1989). Motives for parti-Cipation in recreation running.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1(4), 279-309.
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8(9), 119-127.
Dattilo, J. & Murphy,W.D. (1991). Leisure Eduction Program Planning—A systematic Approach.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Dhurup, M. (2012). Perceived Constraints to Leisure-Time Activity Among The Elderly. South Africa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Sport, Physical Education & Recreation, 34(1), 57-74.
Frogner, E. (1991). Sport in lebenslauf. Stuttgart: Ferdinanad Enke.
Gabler, H. W. (1971). Cupid’s Revenge Q1 and its Compositors. Studies in Bibliography, 24, 69-90.
George Torkildsen (1986).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Edition. London: E. & F.N. Spon.
Hsieh, C. M. (1998). Leisure attitudes,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andsatisfaction: Test of a model of leisure behavio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In.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William C. Brown
Jackson, E. L. & Dunn, E. (1991). Is constrained leisure an internally homogeneous concept? Leisure Sciences, 13(3), 167- 184.
Jackson, E. L. & Searle, M. (1983). Recreation non-particip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Consider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creation delivery systems. Journal of Parks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3(2), 23-35.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idder, L. H.(1981). Selltiz, Wrightsman, and Cook's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relations.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London, M., Crandall, R., & D. Fitzgibbons.(1977).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Leisure: Activities, Needs, Peopl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9, 252-262.
Maslow, A. H. (1970).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2nd ed.). Toronto: Van Nostrand Peinhold.
Mull, R. F., Bayless , K. G., Ross, C. M., & Jamieson, L. M. (1997). Recreational sport management (3r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urray, C., & Nakajima, I. (1999). The leisure motivation of Japanese managers: A research note on scale development. Leisure Staties, 18, 57-65.
Palen, L. A., Patrick, M. E.,Gleeson, S. L.,Caldwell, L. L.,Smith, E. A.,Wegner, L., & Flisher, A. J(2010). Leisure Constraints for Adolescents in Cape Town, South Africa: A Qualitative Study. Leisure Sciences , 32(5), 434-453.
Samdahl, D. M. & Jekubovich, N. J. (1997). A rejoinder to Henderson’s and Jackson’s commentaries on A critique of leisure constrai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4), 469- 452.
Shaw, S. M., Bonen, A., & McCabe, J. F. (1991). Do more constraints mean less leisure?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aints and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 286 - 300.
Slick, P. (1981). Lernplanung and unterrichtsagestaltung in sportunterricht. Donauworth: Ludwig Aur.
Trembath, E. M., Szabo, A., Baxter, M. J.(2002). Participation motives in leisure center physical activities. Athletic Insight . 4(3).
Unger, L. S. & Kernan, J. B.(1983). On the meaning of leisure: An investigation of some determinants of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4), 381.
Wager, J. A. (1964). Recreational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 Journal of Forestry, 72, 274-278.
Whiting, J. W. M. & Child, I. L. (1953). Training and personality: A Cross-culture Study. New Heven, Ca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23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2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