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蘇晋億
中文論文名稱:國小教師運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實施班級經營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urve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by Using Communication Books with functions of Thanks-giving, Dream-fulfillment, and Saving
指導教授姓名:方志華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2
中文關鍵詞:班級經營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感恩教育
英文關鍵字:classroom managementCommunication Books with function of Thanks-giving, Dream-fulfillment, and Savingthanksgiving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推廣之現況、困境,並針對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進行分析,以探討其運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實施班級經營之滿意情形。為達此目的,依據文獻探討分析,及申請教師之積點規劃項目,自編「國小教師運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現況」調查問卷,以台灣地區公私立國民小學101學年度,申請「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普查。問卷共發出253份,實際回收問卷176份,回收率69.6%,有效問卷176份,可用率為100%。正式問卷回收後,以SPSS for Windows 21.0 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歸納本研究分析之結果,在班級經營方面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小教師得知「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申請之主要管道為教育局/處、公共電視、國語日報以及學校等相關網站;而參與本活動之動機主要為培養學生良好品德與習慣;希望改善班級經營主要面向與規劃積點項目所偏重班級經營內涵皆為形塑學生良好品德與改善學生班級常規。
二、國小教師對於「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教師手冊各項說明與各欄位實用性與滿意度皆呈現滿意狀況;教師實施「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積點規劃與運用對於提升學生學習態度、學生班級常規表現、學生自治能力、學生品德教育形塑與親師合作等五項班級經營內涵,不但呈現滿意狀況且與當初教師參與本活動之動機相符合,過程中更發揮了輔導的功能,但最令教師覺得困擾之部分為每日積點覆核之工作。
三、「五都」之國小教師實施「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提升學生學習態度、學生班級常規表現、學生自治能力與學生品德教育形塑上滿意度顯著高於「鄉鎮」之國小教師。
四、「學校規模49班以上」之國小教師實施「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提升學生自治能力上滿意度顯著高於「學校規模12班以下」之國小教師;「高年級」之國小教師對提升學生自治能力上滿意度顯著高於「中年級」之國小教師。
五、「封迷天下,我最特別」與「感恩草根人物,千點大放送」兩項推廣活動,不但可以維持與提升學生參與「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動機與興趣,家長也對於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與推廣活動的用心與努力更是深表贊同。
六、「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中積點規劃運用與感恩小記的書寫,在教師實施過程中不但提升教師對班級經營的滿意度,提升了學生對感恩的觀念,也發揮了輔導功能,更使家長認同本活動的實施與其相關的推廣活動。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目錄 …………………………………………………………………………… I
表次 …………………………………………………………………………… II
圖次 …………………………………………………………………………… Ⅴ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感恩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 9
第二節 聯絡簿的相關研究 …………………………………………… 20
第三節 班級經營之相關研究 ………………………………………… 31
第四節 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與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 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 6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國小教師運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現況與困境 …… 71
第二節 教師在實施「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班級經營滿意情形 …… 8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實施「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班級經營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 92
第四節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及其相關活動推廣之建議與感動分享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4
第一節 結論 …………………………………………………………… 114
第二節 建議 …………………………………………………………… 120
參考文獻 ……………………………………………………………………… 125
附錄 …………………………………………………………………………… 137
一、中文部份
于冬梅(2006)。雲嘉地區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運用增強、懲罰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王巧涵(2010)。青少年感恩與心理健康、利社會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市。
王名嫄(2008)。綜合活動教師擔任導師進行創意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慈濟大學,花蓮市。
王苓如(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品德教育知覺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鳳儀(2010)。國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市川善彥(2008)。逆境中的幸福法則。台北:春光。
伍世雄(2009)。彩繪孩子的生命—不一樣的家庭聯絡簿。師友月刊,499期,73-76。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江立珍(2010)。影響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業成就因素之探討-以台中縣豐原市葫蘆墩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北市。
江宜嫻(2009)。國小二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臺中市。
江曾為美(2007)。一位高職導師三年班級經營之日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何琦瑜、鄭一青等(2003)。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天下雜誌,287,38-55。
吳明芳(2001)。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明隆(2003)。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1)。班級經營之基本概念。特殊教育季刊,39,1-6。
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4,150。
吳慧珠、方向榮(1999)。國小教師落實初級預防之行動策略-以聯絡簿為例。2012年8月6日。取自http://www.kwps.kh.edu.tw/3paper/index.htm。
吳麗敏(2008)。多功能家庭聯絡簿。師友月刊,488期,84-87。
吳寶珍(2003)。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含與實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呂敏華(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坦闊(2012)。國小學生感恩、社會支持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李俐誼(2012)。公立幼兒園教師親師溝通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冠萩(2007)。台東縣國小學生常見行為之有效賞罰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李宣慶(2011)。國民小學學校服務品質評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珀(2005)。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66-71。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8。
李國勝(2005)。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李琪明(2003)。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351,153-174。
李琪明(2006)。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台灣的反思與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9(2),55-74。
李琪明(2008)。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李愛華(2003)。高雄市國中學生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汪靖蓉(2010)。親師生溝通的異想世界-國小聯絡簿另類使用方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阮惠華(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周芳玉(2012)。QR Code應用於家庭聯絡簿及親師溝通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大學,嘉義。
周桂玲(2002)。視覺障礙學生就讀普通學校的學習經驗與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新富(2006)。班級經營。台北市:華騰。
周慧菁(2003)。品格要怎麼教。天下雜誌,287,46-55。
林志哲(2011)。從「感恩」出發-尋找向上提升的力量。教育研究學報,45卷1期,1-23。
林珍宇(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林清玄(1991)。三心─自由心、柔軟心、感恩心。臺北,皇冠。
林莉芳(2006)。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林進丁(2003)。都會型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進財(2013)。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應用及其研究發展—以臺灣地區經驗為例。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30卷1期,78-83。
林雅琪(2006)。發展遲緩孩童之家長參與學前融合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林進材(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復文。
金培琨(2006)。動態、資料驅動網站實做:以國小數位聯絡簿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洪千惠(2005)。國小一年級教師營造親師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蘭(2008)。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台北市:遠流。
紀佩妤(2009)。青少年感恩心測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紀淑萍(2002)。在國小實施觀功念恩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胡智翔(2006)。提升班級認同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范梅英(2008)。青少年人格特質、感恩心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夏秀珠、林淑珍(2007)。淺談班級經營實施品德教育之初探《北市行動研究高職組成果集》(2007.02),頁25-39。 
徐嘉南(2002)。國小啟智班學生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殷夢轅(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特教班學童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29-172。
秦夢群(2004)。教育概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翁慶才(2006)。國小教師對班群教室滿意度與其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高麗雯(2004)。大學生的感恩心與知覺支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民杰(2011)。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台北市:五南。
張光正(2007)。品格教育:美好的生命禮物。載於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台北:千代文教基金會。
張志鴻(2003)。高雄市國小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態度之研究--現況分析與網路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長水、李化樹(2007)。青少年感恩教育探析。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07(6),39-40
張景惠(2005)。桃園縣國中導師人格特質與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張新仁主編(2001)。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台北市:五南。
張鳳(2013)。淺談班級管理。東方企業文化,2013年01期,284。
張鐸嚴、林月琴、劉緬懷(2002)。班級經營。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教育部(2000)。全面落實校園品德教育。教育部新聞稿。2004年10月16日,取自http:// www.edu.tw/
教育部(2009a)。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b)。教育部品德教育資源網。2010 年12 月18 日,取自http://ce.naer.edu.tw/index3-1.html
曹琇玲(2001)。原住民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家庭教育之質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莊梅萍(2007)。國中班級聯絡簿之文本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許秀梅(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情緒智慧、教師社會資本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
許清田(2003)。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許瑞娥(2005)。國小女性教師親師互動歷程之敘事研究—回首親師情緣(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孟珊(2011)。兩位中小學導師輔導管教之情緒勞務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米華(2002)。讀書會融入三年級語文學習領域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陳志勇(2001)。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陳俊宏(2011)。國小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成效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陳俊明(2008)。國民小學中年級階段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俊雄(2002)。高學業成就之平地原住民學生家長教育價值觀及親師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陳烘玉、李順銓(2005)。教育改革的心趨勢。北縣教育,53,17-24。
陳維君(2006)。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之研究~以育有學齡兒童父親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馨怡(2008)。國中生感恩、復原力及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章昆超(2002)。國小資優班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傅佩榮(2003)。向經典學習:從孔孟到聖經。(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品格決勝负:未來人才的秘密。天下雜誌,287,104-112。
曾文祥(2005)。感恩方案對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幸福感的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曾俊凱(2002)。臺北縣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曾春霞(1998)。台中市國小學童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雲林縣政府(2008,2月14日)。「雲林縣推動品德教育目標、核心價值與具體行為準則實施計劃」。雲林縣:府教學字第0970400898號函。雲林縣品德教育網。(2010,10月18日)。取自http://www.loxa.edu.tw/schoolweb.html?webId=370
黃佳凌(2005)。教育優先區計畫國民小學學習弱勢學生學習輔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東升(2012)。品德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教學與管理,31 ,42-44。
黃金福(2005)。國中聽障生學習國語文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黃秋琴(2004)。閱讀國中生活多彩的篇章--以一個班級聯絡簿的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淑玲(2012)。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淑華(2005)。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與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碧玲(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發表在嘉義大學主辦「教育論壇」研討會。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120,35-43。
黃藿(2007)。品格教育與社會正義的哲學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5,4-6。
楊定一(2012)。真原醫。天下雜誌。
楊宜蓁(2010)。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楊芹(2010)。經營班級的新思路及其實踐。文智,2010年25期,313。
楊振岳(2009)。創新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萬家春(1999)。以認定同體為核心的人格教育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明哲(2007)。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
葉學志(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5-14。
廖梅玉(2009)。靜思語教學融入幼兒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育仨(1991)。臺北市托兒所幼兒家長對親職教育的認知與期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劉淑美(2011)。一位國小認輔教師從生態系統觀點進行學童個案輔導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劉榮嫦(2006)。國中國語文學習領域閱讀能力指標與閱讀教學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建嶺(2005)。感戴: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河南大學,中國。
劉郁梅(2001)。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之情緒智慧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歐怡君(2003)。高雄市特殊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家長對子女轉銜課程服務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孟錡(2006)。國民小學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臺中市。
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進丁(2007)。學校推動品德教育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54期,77-86。
鄭耀男、陳怡靖 (2006)。班級經營-管理與實務取向。台北市:華騰文化。
黎洪露(2012)。技校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意義。文學教育(下),122-123。
盧玉琴(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賴乾永(2005)。國小六年級級任教師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薛人華(2010)。知福、惜福、幸福-談感恩與教學。教師之友,51卷2期,94-103。
謝世微(2006)。國民小學教師魅力領導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謝宗林(譯)(2007)。道德情感論。臺北:五南。
謝雯惠(2007)。國小教師領導風格對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新竹。
謝鴻隆(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鍾惠娟(2001)。教師對統整課程的認知與實施統整課程問題知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韓二磊(2012)。感恩勵志教育必要性探究。科學導刊,13,13-39。
簡紅珠(1996)。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班級經營管理實作與決定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4),36-48
顏火龍、李新民、蔡明富(1998)。班級經營—科技整合取向。師大書苑:台北。
顏如玉(1998)。國民小學公共關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北市。
羅瑄瑋(2005)。單親與非單親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

二、西文部份
Berger,E. (1996). k-12.character education in Locust Valley.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onsibility,2(2),3-4.
Bosch, K. (2006). Plann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A five-step process to creating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CEP(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2004). Service-Learning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One plus one is more than two. Retrieved December, 26, 2008. from : http://www.ecs.org/clearinghouse/24/81/2481.htm
Character courts(2003). Poway Unified School Discrict .Retrieved October 25,2007,from http://powayusd.sdcoe.k12.ca.us/news/charac_educ.asp
Edwards, C. H.(2004).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NY:MacMillan.
Emmer, E. T. (1995). Teacher managerial behaviors. In Anderson, L. W.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education. (pp. 219-221), New York: Elsevter .
Emmons, R. A., & McCullough, M. E. (2003). 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2), 377-389.
Emmons, R.A. (2003). How the new science of gratitude can make you happier.Houhgton Mifflin.
Fredrickson, B. L. (2004). Gratitude, like other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s and builds. In Emmons, R.A., & McCullough, M. E. (Eds.). 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 (pp. 145-166).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bbs, L., & Earley , E.(1994).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develop core value. Phi Delta Kappa Festback (Whole No.362). Retrieved May 20, 2006. from http://www.cortland.edu/c4n5rs/12pnt_iv.asp
Haidt, J. (2001). The emotional dog and its rational tail: A social intuitionist approach to moral judg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108(4), 814–834.
Lambert, N. M., Clark, M. S., Durtschi, J., Fincham, F. D., & Graham, S. M. (2010). Benefit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expressing gratitude to a partner changes one''s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4), 574-580.
Lickona,T.(2003).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Ten essential virtures.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10(1),1-3.
McCullough, M. E., Emmons, R. A., & Tsang, J. (2002).The grateful disposit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 , 112–127.
McCullough, M. E., Emmons, R. A., Kilpatrick, S. D., & Larson, D. B. (2001). Is gratitude a moral affec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7, 249-266.
Rose,C.M., & Sharon,W.W. (2001). Classroom ideas-parkers. Childhood Education,77,222-227.
Ryan , K . , & K . E . Bohlin . ( 1999 ) . 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s : Practical ways to bring moral instruction to life.San Francisco : Jossey 一Bass .
Tsang, J.-A. (2006). Gratitude and prosocial behaviour: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gratitude.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 138-148.
Vessels ,G .G . , & S.M .Boyd (1996) . Public and co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 , 80 ( 579 ) , 55 .
Watkins, P. C., Woodward, K., Stone, T., & Kolts, R. L. (2003). Gratitude and happiness: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gratitud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1, 431-452.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 548-573.
Weinstein, C. S. (2007). Middle and secondaryclassroom management: Lesson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Boston: McGraw-Hill.
Wood, R. W.,& Roach, L. (2000).Administrators’perception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Education, 120(2),213-218.
封面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22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6.08.0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