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何佳怡
研究生英文姓名:Ho,Chia-Yi
中文論文名稱:提升國中生國文「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之教學策略研究-以PISA閱讀試題分析為架構
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Reading Literacy of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ading Test Items, PISA
指導教授姓名:方志華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國際性學生評量計畫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試題分析教學策略
英文關鍵字:PISA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reading literacytest itemsteaching strateg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4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提升國中生國文「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主要依據PISA試題分析所得的七項擬題原則為架構,以國中國文教科書中的兩課課文為教學範圍,進行教學行動研究。
本研究採協同行動研究,研究者為教學策略設計者,協同教師為實際教學者。透過多方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呈現教學策略實施歷程和學生學習成果。為便於閱讀素養評量前、後測量化統計之需求,此行動研究中同時採取準實驗分組形式。研究結果發現:
一、本研究分析出PISA試題七項擬題原則,作為本教學策略設計之引導方向,
並綜合採用仿PISA試題提問策略、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和國文閱讀教學
策略,設計成教學策略教案。本研究分析出的七項PISA閱讀素養試題之擬
題原則包括:
1.採用生活化與情境式之命題設計。
2.採用與生活知識和經驗相連結的文本。
3.要求讀者評價與文本目的相關的特徵。
4.要求讀者充分地辨認出文本所提供的訊息。
5.要求讀者提出證據以證明觀點。
6.重視對不同情境之假設類推。
7.要求讀者推斷作者命題或寫作之意圖。
二、本行動研究之教學策略按照準備活動、發展活動和綜合活動三個歷程實
施。協同教師隨時依據學生學習狀況及教學現場脈絡,對教學策略設計進
行反思與修正。
三、經由閱讀素養評量前、後測分析結果發現,學生「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
表現不穩定,但協同教師仍肯定本研究之教學策略設計對學生能力發展有
正面意義。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mote junior high school’s Chinese reading literacy of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is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is mainly drafted from seven examination questions whose principles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ISA reading test items. The researcher took two lesson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Chinese literature textbooks as the teaching scope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In this study, action research was applied. The researcher is as the teaching strategy designer, and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 is the actual teacher. Through in many ways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study present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ort. In order to assess the reading literacy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researcher adopted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e results are below:
一、This research analysis seven examination principles of
PISA, to be the guide of this teaching strategic design, and to multiply use imitated PISA examination questioning strategies, create think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trategic formula. The examination principles of the seven PISA reading literacy examination includes:
1.Adopt living and scenario questioning design.
2.Adopt the texts correlated with actual liv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3.Require readers’ further evaluation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related purposes of the text.
4.Require readers to fully identify the messages provided
in the text.
5.Require readers to point evidence to justify their
point of view.
6.Take hypothesis to different cases seriously.
7.Require readers to infer the intention of author's
overall meaning.
二、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stages: preparations,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integrated activities. Collaborative teacher reflected and revised the teaching strategy design at any time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flections and modifications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ndition.
三、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ading literacy assessment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analysis , the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of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is unstable. However,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 still held affirmative attitude towards this research design holds positive ap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國際性學生評量計畫和「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之內涵……8
第二節 PISA「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對九年一貫國文閱讀能力指標之
補充意涵 ………………………………………………………19
第三節 提升學生「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之教學策略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0
第三節 研究倫理 ………………………………………………………41
第四節 研究工………………………………………………………42
第五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8
第一節 從PISA「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試題分析到教學策略與教案內
容之設計 ………………………………………………………48
第二節 教學策略的實施與修正歷程 …………………………………65
第三節 學生「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學習成果之分析與意義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結論 ……………………………………………………………88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附 錄 …………………………………………………………………………97
一、中文參考資料
丁嘉琳(2007)。借鏡國際,台灣閱讀出了什麼問題?。天下雜誌,387,
200-222。
仇小屏(2004)。章法學在「讀」與「寫」教學中的運用。國文天地,20
(4),39-50。
毛連塭(1984)。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績學研討會結論報告。載於台北
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1-12。台北:台北市教
師研習中心。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心理。
江麗美譯, De Bono, E.著(2005)。六頂思考帽。台北:桂冠。
江芳盛、李懿芳(2009)。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試題特色分析及其對
我國教育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27-50。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
李坤崇(2004)。能力指標解讀轉化的理念。載於教育部委託林生傳(主
編),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叢書(二):理念篇,78-103。台北市:教
育部。
李雪莉(2007)。卡住的閱讀-台灣十年為何不如香港四年 。天下雜誌,
386,206-212。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作逸(1991)。創造思考教學理論及其實驗。國教天地,37,80-95。
林建平(1994)。整合學習策略與動機的訓練方案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兒童的
輔導效果。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振春(2001)。閱讀方法與閱讀能力的培養。社教雙月刊,101,4-5。
林于弘(2003)。過與不及:談國語文能力指標的編列問題。國教輔導,42
(5),55-57。
林武憲(2003)。台灣閱讀加油。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4,7。
林煥祥主編(2008)。臺灣參加PISA2006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編號:NSC95-2522-S-026-002。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培養孩子堅實的閱讀力,打開學習之門。台
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7)。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最新發現-台灣需要更多
「閱讀策略」教學。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152-158。
柯華葳(2008)認識PIRLS一項新閱讀運動的重要指標。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
金會(主編),閱讀動起來,78-88。台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台北:天下雜誌。
涂佩鈴、林世華(2005)。由修訂版Bloom教育目標分類法分析九年一貫課程
國語文能力指標之意涵與其評量。發表於2005年學習、教學與評量國際研
討會。
張玉成(1988)。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心理。
張世彗(2007)。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台北:五南。
張志玲(2007)。ASOIM閱讀策略:提升閱讀效果的利器。科學發展,412,
76。
張毓仁(2007,11,30)。閱讀教學,也要講策略。聯合報,A23版。
張芳全(2008,8,18)。閱讀能力落後,問題出在哪裡?。國語日報,第13
版。
張貴琳、黃秀霜、鄒慧英(2009)。從國際比較觀點探討臺灣學生PISA2006
閱讀素養表現特徵。課程與教學季刊,13(1),21-46。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本國語文(國語文)。台北
市:教育部。
許明輝(2003)。單元設計與創意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6
(2),11-30。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
陳滿銘(1993)。談文章作法賞析:以國中國文課為例。國文天地,9
(4),76-82。
陳滿銘(2001)。章法教學與思考訓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
(4),28-50。
陳奐宇(1999)。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與六
年級普通班為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復文。
陳龍安(2005)。創造思考的策略與技法。教育資料集刊,30,1-66。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
馮永敏(2003)。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載於教育部
(主編),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64-79。台北
市:教育部。
黃政傑(1996)。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楊振昇、洪淑萍(2002)。基本能力指標與轉化--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教
育研究月刊,96,23-33。
薀苑(1985)。如果我們看不懂文言文:白話文運動的另一種考察。國文天
地,2,37-39。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月刊,96,49-
63。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
研究月刊,105,94-106。
賈馥茗(1979)。英才教育。台北:開明。
劉靜萍(2004)。社會領域高層次思考教學策略之運用分析─以兩位國小教師
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潔玲(2009)。香港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計畫的閱讀表現對語文課程改革
的啟示。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2),85-105。
樂中保(2008)。PISA中閱讀測試的測評框架與設計思路-兼談對我國閱讀測
試的啟示。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0(6),32-35。
潘麗珠(2009)。閱讀的策略。台北:商周。
潘麗珠、楊龍立、蕭千金(2004)。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第三階段能力指標的具
體轉化及示例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6-22。
潘麗珠、王秀玲、李玉馨、許力仁、連育仁、康瀚文(2003)。國中國文教師
的課程焦慮與因應之道。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4),61-80。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理論探討及其在閱讀教學上的啟示。師說,87,
27-31。
蔡銘津(1997)。學童閱讀能力的測驗與評量。特殊教育季刊,65,23-28。
羅玲妃譯(1997)。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台北:一智。
二、西文參考資料
Adams, R. & Wu, M. (Eds)(2002). PISA 2000 Technical Report.
Retrieved March 23,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53/19/33688233.pdf.
Goodman, Y., & Goodman, K. (1993). Vygotsky in a whole
language perspective. In L. C. Moll (Ed.), Vygotsky and
education (pp.223-2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0). The PISA 2000 Assessment of Read, 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bildungsstandards.bildung-
rp.de/fileadmin/user_upload/bss.bildung-
rp.de/downloads/Disk/PISA/PISA-2003-Aufgaben/PISA%
202000-Engl.pdf.
OECD (2001a). Outcomes of learning. Retrieved August 31,
2009, from http://nces.ed.gov/pubs2002/2002115.pdf.
OECD (2001b).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Life- First Results
from PISA 2000.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44/32/33691620.pdf
OECD (2002). Sample Tasks from the PISA 2000 Assessment:
Reading, 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Literacy.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44/62/33692744.pdf.
OECD (2003). The PISA 2003 Assessment Framework-
Mathematics, Readings,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46/14/33694881.pdf.
OECD (2006).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 2006. 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usgvox.nl/pdf/assessing%
20scientific..%20literacy%20pisa%202006.pdf.
三、網路參考資料
國民教育司即時新聞(2007)。台灣閱讀的下一步。2009年8月31日取自
http://www.edu.tw/eje/news.aspx?news_sn=1248。
國立台南大學(譯)(2006)。PISA2006樣本試題:閱讀。2009年10月17
日,取自
http://www.sec.ntnu.edu.tw/PISA/PISA2006/Downloads/
Reading_Relitem_TWN.pdf。
教育部國教司(2009)。教育部閱讀教學策略開發與推廣計劃成果發表會教
學示例彙編。2009年9月2日取自
http://140.115.107.17:8080/RST/menu/index.php?
account=admin&logo=1。
傅立圻(1999)。小學生的閱讀能力。2009年9月21日,取自
http://home.netvigator.com/~foolapki/Essay/reading.html
封面
謝辭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7.26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7.2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