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周修如
中文論文名稱:創意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Teaching of Picture Books on Reading Behavior and Creative Thinking Cap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姓名:王保進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創意繪本教學閱讀行為創造思考能力
英文關鍵字:creative teaching of picture booksreading behaviorcreative thinking capabili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創意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創造思考能力的影響。採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小四年級的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及對照組皆使用創意繪本為教材。實驗組27人,進行創造思考教學;對照組27人,進行一般閱讀教學。實驗教學為期8週,共計16節課。兩組學童於實驗前後分別以「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問卷」、「威廉斯創造力測驗」為評量工具,實驗組學童另填寫「創意繪本教學學生回饋單」;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相依樣本t考驗、次數與百分比加以探討。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問卷方面
(一)實驗組學童經過實驗教學後,其閱讀的內在趨力及整體表現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而閱讀的外顯行為及頻率則未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
(二)實驗組學童經過實驗教學後,其閱讀的外顯行為、內在趨力及整體表現顯著優於實驗教學之前;而閱讀的頻率則未顯著優於實驗教學之前。
二、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方面
(一)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
1、實驗組學童經過實驗教學後,其流暢力、開放性、獨創力、精密力及總分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而變通力、標題則未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
2、實驗組學童經過實驗教學後,其流暢力、開放性、獨創力、精密力、標題及總分顯著優於實驗教學之前;變通力則未顯著優於實驗教學之前。
(二)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
1、實驗組學童經過實驗教學後,其冒險性、想像力、挑戰性及總分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而好奇性則未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
2、實驗組學童經過實驗教學後,其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挑戰性及總分顯著優於實驗教學之前。
三、實驗組學童對創意繪本教學,持有正向的看法。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reative teaching of picture books on reading behavior and creative thinking cap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Participants included two classes of fourth grade students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There were twenty-seven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which creative thinking instruction was conducted and twenty-seven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in which normal reading instruction was undertaken. Both groups used creative picture books as teaching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 lasted eight weeks including sixteen lessons for each class in total. Research tools including “Read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William’s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 and “Creative Teaching of Picture Books Feedback”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participa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data of this research were analyzed by one-way ANCOVA , correlated samples t-test and percentage frequency.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the following:
1.Results from Read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1)After eight-week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 on “inner drive for reading”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however, on the “display reading behavior”, “frequency” parts, it was not considerably superior to the comparison group in posttest.
(2)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on “display reading behavior”, “inner drive for reading”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after teaching experiment. Concerning “frequency” part, there was no notable difference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2.Results from William’s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
(1)In the aspect of the Test of Divergent Thinking
A.In the postte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 on “fluency”, “openness”, “originality”, ”elaboration” and the total scores. Yet no obvious difference on “flexibility” and “headlin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comparison group in posttest.
B.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improving performance on “fluency”, “openness”, “originality”, ”elaboration”, “headline” and the total scores in posttest; however, from the respect of “flexibilit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2)In the aspect of the Test of Divergent Feeling:
A.After eight-week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greatly bett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 on “risk-taking”, “imagination”, “challenging” and the total scores, but there was no notable difference regarding “curiosity” between two groups in posttest.
B.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greatly better on “risk-taking”, “curiosity”, “imagination”, “challenging” and the total scores in posttest than in pretest.
3.Particip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positive responses to creative teaching of picture book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的基本理念................................7
第二節 創造思考能力之相關理論與研究..........................20
第三節 繪本的內涵分析與教學應用.............................36
第四節 閱讀行為之相關理論與研究.............................49
第三章 研究方.............................................59
第一節 實驗設計...........................................59
第二節 研究架構...........................................60
第三節 研究對象...........................................64
第四節 實驗教材...........................................65
第五節 研究工具...........................................65
第六節 教學材料與教學設計..................................75
第七節 研究程序...........................................82
第八節 資料分析方法........................................8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7
第一節 「創意繪本教學」對閱讀行為之影響分析...................87
第二節 「創意繪本教學」對創造性思考活動表現之影響分析..........92
第三節 「創意繪本教學」對創造性傾向之影響分析.................99
第四節 學童對「創意繪本教學」之回饋分析.....................104
第五節 綜合討論..........................................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9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建議..............................................123
參考文獻..................................................129
中文部分..................................................129
西文部分..................................................135
附錄 ....................................................137
附錄一 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問卷(專家審查內容效度問卷)...........137
附錄二 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問卷(預試問卷)......................141
附錄三 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問卷(正式問卷)......................143
附錄四 創意繪本教學設計....................................145
附錄五 創意繪本教學學生回單................................161
附錄六 測驗使用同意書.....................................163
一、中文部分

小人兒書舖(2011年1月8日)。童書百寶格。取自http://www.ylib.com/children_kids/
文建會(2011年1月8日)。兒童文化館。取自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方素珍(譯)(1999)。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原作者:雍.薛斯卡)。臺北市:三之三。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市:心理。
方德隆(譯)(2007)。開啟創造力之門-跨課程領域的教學(原作者:Robert Fisher & Mary Williams)。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淑娟(2003)。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瑞(2002)。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臺灣教育,614,24-28。
王睿千(2006)。創造思考教學模組對體育師資生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古秀梅(2005)。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任芸婷(譯)(1998)。黃金夢想號(原作者:博納德)。臺北市:格林文化。
朱廉雯(2010)。幼兒共同創作多媒體故事書對其創造思考力與同儕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佳芬(譯)(2010)。路的旅行(原作者:穆罕默德.芮札.謝姆斯)。臺北市:飛寶。
余治塋(譯)(1998)。巫婆與黑貓(原作者:文萊利.湯瑪士)。臺北市:三之三。
吳米燕(2005)。以後設認知取向之創造思考教學促進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吳美慧(2002)。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教材設計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認知、情意及自然科學業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台灣教育,614,2-8。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麗雪(2006)。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美術班學生創造力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素足(1999)。台中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
李連珠(1992)。早期閱讀發展之一:兼談家庭閱讀活動。幼兒教育年刊,5,109-126。
周文敏(2004)。「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周文德、陳龍安(2003)。創意快遞 ---- 創造力教育資源手冊(2004年)。臺北市: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周珮君(2008)。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創造力和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幸佳慧(譯)(1999)。月亮先生(原作者:湯米.溫格爾)。臺北市:格林文化。
林文寶(1996)。兒童文學。臺北市:五南。
林吟靜(2008)。運用故事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秀珍(2009)。圖畫書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秀娟(2001)。閱讀討論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和閱讀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林良(譯)(2009)。和甘伯伯去遊河(原作者:約翰.伯寧罕)。臺北市:阿爾發。
林佩蓉(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家庭讀寫環境及閱讀行為與寫作能力之相關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幸台(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林建平(1994)。創意的寫作教室。臺北市:心理。
林珍羽 (2003)。創造性唐詩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創造力及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臺北市:遠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敏宜(2006)。繪本大表現。臺北市:天衛文化。
林慈瑋(2008)。創造思考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2005)。繪本之力。臺北市:遠流。
姚育儒(2009)。家庭閱讀活動、閱讀行為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姚佩吟(2005)。利用腦力激盪術於專題導向學習對提昇國小學童創造思考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淑美(2004)。國小視覺藝術課程實施創造性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藝芬、陳司敏、羅玉卿(2004)。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臺北市:心理。
耿巧雲(2009)。繪本共讀對家庭閱讀環境不佳幼兒故事理解與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袁瑜(譯)(1994)。莎麗要去演馬戲(原作者:梅布絲)。臺北市:格林文化。
郝明義、朱衣(譯)(2003)。如何閱讀一本書(原作者:Mortimer J.Adler & Charles Van Doren)。臺北市:臺灣商務。
郝廣才(2008)。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
高明美(2001)。童書久久。臺北市:台灣閱讀協會。
張一喬(譯)(2009)。海上小精靈(原作者:瑪麗-丹妮艾爾.可朵)。臺北市:大穎文化。
張玉成(1998)。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臺北市:心理。
張玉成(1999)。教師發問技巧—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張怡婷(2003)。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張玲玲(譯)(2007)。月亮不見了(原作者:和田誠)。臺北市:格林文化。
張振成(2001)。如何培養創造思考能力。創造思考教育,11,39-42。
張真華(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蘆洲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張淑梅(2007)。家庭閱讀環境、班級閱讀活動與國民小學學童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縣。
許倍菁(2010)。新竹縣市國小學童課外閱讀與閱聽行為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許純純(2009)。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行為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郭俐伶(2002)。幼兒圖畫故事指導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秋霞(2010)。臺北市國小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市:復文。
陳香菌(譯)(2002)。魔樹(原作者:安.艾珀)。臺北市:遠流。
陳琪媛(2010)。國小學童閱讀表現、學校閱讀教育與家庭閱讀環境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閱冠王得獎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雅惠(2004)。「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雁齡(2002)。中部地區推行閱讀活動及國小學童參與閱讀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龍安(1990)。「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龍安(1998)。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臺北市:師大書院。
陳龍安(2004)。台灣的創造力教育發展。青年研究學報,7-1,102-116。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
陳嬿如(2008)。創造性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懿(2009)。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臺北市:信誼。
曾子瑛(2008)。繪本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生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陽晴(譯)(1999)。三隻小狼和大壞豬(原作者:尤金.崔維查)。臺北市:遠流。
曾雄豪(2005)。創造性思考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與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筱茵(譯)(2000)。7 號夢工廠(原作者:大衛威斯納)。臺北市:格林文化。
黃筱茵(譯)(2002)。豬頭三兄弟(原作者:大衛威斯納)。臺北市:格林文化。
黃筱茵(譯)(2003)。瘋狂星期二(原作者:大衛威斯納)。臺北市:格林文化。
黃麗貞(1986)。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兒童創造思考能力及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麗娟(2006)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高職學生生涯決策影響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曉雯(1997)。高中生閱讀行為研究:以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楊懿純(2007)繪本曼陀羅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文中(2006)。創造思考教學應用於高中生活科技多媒體電腦輔助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斯匡(2008)。兒童創造力開發之教學研究-以圖畫書創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廖彥琳(2010)。家庭場域與台南市國小學童閱讀行為關連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趙維玲(2002)。Booktalk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和閱讀行為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遠流識博網(2011年1月8日)。繪本花園。取自http://www.ylib.com/kids/index.asp小書蟲童書坊(2011年1月8日)。童書小舖。取自http://www.kidsbook.com.tw/
劉孜珉(2009)。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劉思源(譯)(1991)。夢幻大飛行(原作者:大衛威斯納)。臺北市:遠流。
蔡育妮(2004)。繪本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蔡政勳(2007)。父母對國民小學學童閱讀之態度與學童閱讀行為、閱讀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雅泰(1995)。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蔡慶隆(2003)。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電機科實習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福海(2003)。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及推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蕭敏華(2005)。繪本教學四部曲。南縣國教,17,30-33。
蕭淑美(2007)。紙本繪本與電子繪本對學童語文創造力的差異性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應冬梅(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行為 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麗雯(2005)。創造思考教學影響低年級兒童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鍾馥如(2009)。國小學童閱讀環境對自由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簡茂發(1982)。我國資賦優異兒童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5,97-110 。
羅佳民(2007)。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學生電腦動畫製作教學之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台南市大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13-15)。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2)。圖畫書與兒童教育。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28-32)。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筑筠(2008)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高職生創造思考能力與創意氛圍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蘇碧麗(2008)。創造思考教學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蘇靜怡(2008)。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西文部分

Barron, F. 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In A. Rothenberg and C. R. Hausman (eds.),The Creativity Question, Durham, N.C. :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76.
Guilford, J.P. (1956).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2, 267-293.
May, R. (1975). The courage to create. New York: Norton.
Purves Alan, C. & Richard, B. (1976). Literature and the reader: Research in response to literature, reading interest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Torrance, E.P. et al., (eds.) Creativity: It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John Wiley and Sons, 1967.
Wigfield, A. & Guthrie, J. T. (1995). Dimens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An initial study. Athens,GA: NRRC.
Wigfield,A. & Guthrie,J.T. (1997b). 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to the amount and breath of their reading . Journal of Eductional Psychology,vol.89(3),420-432.
Wigfield,A.,& Guthrie,J.T. (1997a). Motivation for reading: An overview.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2),57-58.
Williams, F. E. (1970).Classroom ideas for encouraging thinking and feeling(2nd ed.).NY: D.O.K. Publishers Inc.
Williams, F.E. (1972 b). Encouraging creative potential.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Williams, F.E. (1972a). Identifying and meausuring creative potential.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與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