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曾仁德
研究生英文姓名:TSENG,JEN-TE
中文論文名稱: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兒童人權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gni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Disciplinary Behaviors of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姓名:高光義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身心障礙兒童人權管教行為
英文關鍵字:disabilitychildren’s rightsdisciplinary behavior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之兒童人權認知與管教行為之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兒童人權認知與管教行為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為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以分層隨機取樣法發出190份問卷,回收 178份,回收率 93.68%,最終獲得有效問卷為173份。根據參與者填答的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性別」在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兒童人權認知與管教行為上皆無顯著差異。
二、在自由權認知方面,「45歲以下」的教師較「56歲以上」的教師高;在管教程序和管教方式層面,「46歲~55歲」的教師較「35歲以下」的教師適當。
三、在管教程序上,進修過「特殊教育研究所」的教師,較「特殊教育學分班」結業的教師合理、適當;而「沒有受過任何特殊教育訓練」的教師,在管教方式的得分較低。
四、在教育權認知方面,服務「11~20年」的教師較服務「4~10年」的教師高;在整體管教行為、管教程序和管教態度上,服務「21~30年」的教師較服務「4~10年」的教師高。
五、在整體兒童人權認知上,「資源班」教師,較「視障班、聽障班、巡迴班」教師認知程度高;在自由權認知方面,「視障班」教師低於「特教班」、「資源班」教師;在平等權認知方面,「資源班」教師高於「特教班、視障班、巡迴班」教師。
六、班級「導師」的生存權認知程度高於「兼任行政」的教師。
七、「修習過人權相關課程」的教師在生存權認知程度上較高。
八、「修習過管教相關課程」的教師在整體管教行為、管教程序與態度上較高。
九、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的兒童人權認知與管教行為間具有「正相關」。
十、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的兒童人權認知能對管教行為具有「預測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major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gni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disciplinary behaviors of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study adop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used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as research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target population was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and 173 valid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answers given by the respondents,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es,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disciplinary behaviors of different sex.
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freedom right, disciplinary procedure, disciplinary attitude of different age.
3.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in different training background, but the result opposite in disciplinary procedure and disciplinary method.
4.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right, disciplinary behaviors, disciplinary procedure, disciplinary attitude of different served years.
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freedom right, equality right of different kind of class.
6.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living right of different duties.
7.The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had participated in study programs related to human rights have greater recognition of living right.
8.The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had participated in study programs related to discipline have greater disciplinary behaviors, disciplinary procedure, disciplinary attitude.
9.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children’s right and disciplinary behaviors.
10.The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predicted disciplinary behaviors.

The study proposes each individual advic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so that it provides as a reference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假設…………………………………………………6
第四節 名詞釋義…………………………………………………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兒童人權的發展及內涵 ………………………………11
第二節 管教行為之分析與探討 ………………………………25
第三節 教師對兒童人權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相關研究與評析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7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背景變項、兒童人權認
知與管教行為之情況…………………………………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在兒童
人權認知上的差異……………………………………7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在管教
行為上的差異…………………………………………83
第四節 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班級教師兒童人權認知與管教行
為之關係………………………………………………94
第五節 研究假設與統計分析結果……………………………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99
第二節 相關建議 ……………………………………………10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107
貳、西文部分 …………………………………………………112
附錄
附錄一專家審題名單及問卷修改意見……………………………114
附錄二預試問卷……………………………………………………120
附錄三正式問卷……………………………………………………123
附錄四預試和正式施測之樣本來源………………………………126
內政部兒童局(2008)。我國兒童人權報告書(摘要版)。台北:內政部兒童局。2010/8/3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child/doc/doc_detail.aspx?uid=
316&docid=802
毛連塭(1993)。國民小學學生管教問題調查研究。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王大延(1993)。介入自閉症者的偏異行為。特殊教育季刊,48,1-7。
王大延(2002)。介入與處遇自閉症者的自傷行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 55-70。
王振德(1988)。盧梭的教育思想。載於盧美貴(總編),中外兒童教育家的理論與實際,176-186。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王乾坤(2002)。臺灣地區國小師生對校園兒童人權認知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
王華葳(2009)。特殊教育教師人權教育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
刑泰釗(2004)。教師法律手冊。台北:教育部。
利佳桂(2008)。校園零體罰之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
吳如玉(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吳其鴻(2001)。民主校園中教師管教的兩難。台灣教育,612,44-51。
吳武典(2000)。輔導的基本理念。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3-136。
吳舜惠(1994)。一個國民中學學生行為管理制度的民族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新竹。
吳靖國(2000)。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李孟文(2001)。國中教師實施教訓輔合一課堂管教的策略與改進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所,台北。
李宗誼(2003)。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嘉義。
李柏佳(2001)。淺談國民小學人權教育的理念與實務。訓育研究,40(1),38-45。
李健興(1996)。處罰是否等於體罰—教師懲戒之我觀。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 ,1,51-55。
李園會(1996)。兒童權利公約。台中:李園會。
李鴻禧(1995)。憲法與人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教育文化公司。
林弘杰(2007)。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行為與友善校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花蓮。
林孟皇(2005)。校園「髮禁」法律問題之解析。2010/8/12取自:http:// creativity.psjh.tyc.edu.tw/psjh_www/tyc/chap9.doc
林秉儀(2007)。打耳光、戳眼體罰?啟智生失明12年。TVBS新聞。2010/8/23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070426135108
林建平(2005)。兒童輔導與諮商。台北:五南。
林美伶(1999)。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林師如(2004)。人權教育研究-教師素養與學生管理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林殿傑(1995)。國民中小學兒童教育權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台北。
邱心怡(2007)。國民中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邵慧綺(2008)。認識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0/8/9取自: 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57
侯禎塘(1999)。情緒及行為障礙學生的鑑定與教育。特教園丁,15(1),12~17。
侯禎塘(2003)。特殊兒童行為問題處理之個案研究-以自閉症兒童的攻擊行為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8,155-192。
施顯烇(1995)。嚴重行為問題的處理。台北:五南。
洪冬桂(1993)。不要擔心孩子有權利-認識兒童權利,從「瞭解」和「尊重」開始。精湛季刊,18,52-53。
洪儷瑜(1992)。「非嫌惡行為處置」對智障者問題行為處理之運用。特殊教育季刊,45,9-14。
秦夢群(2002)。教育人員(二)權利與義務。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高光義(2007)。零體罰與管教權的問題。2007法治與友善校園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高誓男(2007)。談身心障礙學生的人權。特教通訊,37,1-12。
國際心智障礙者聯盟(2009)。國際心智障礙者聯盟簡介。2010/8/9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ejhL12maAhbdhrQXCZYqEQ--/article?mid=642
張淑倩(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
教育部(2007)。學校訂定教師與輔導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2008)。聯合國與人權保護。台北: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2010/8/9取自:http://hre.pro.edu.tw/zh.php?m=15&c=831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0)。98學年度各縣市學校各校任教類別老師數統計(台北市),2010/9/30取自:http://www.set.edu.tw/sta2/frame_print.asp?filename=
tea_sch_teakind_B_3/tea_sch_teakind_B_3_20100322.asp
莊國榮(2007)。告別體罰,培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師友月刊,482,10-15。
許靜雪(2005)。高高屏國小學生對兒童人權態度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許鶴議(2009)。國小教師情緒智力與其管教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
郭文藻(2002)。台灣兒童人權保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守正(1997)。我國兒童福利法對於受虐兒童保護措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台北。
陳建宏(2008)。國民小學教師兒童人權知覺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陳泉生(2001)。環境時代與憲法環境權的創設。福州大學學報,4,3,5-7。
陳音汝(2009)。國中教師專業成長與管教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1993)。民法親屬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隆志(2006)。國際人權法文獻選集及解說。台北:前衛。
陳韻如(201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管教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陳寶卿(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零體罰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彭致遠(2009)。公立國民中小學管教行為之法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台北。
童宛鈴(2010)。台北市國小教師對管教措施意涵的理解與使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班,台北。
鈕文英(2001)。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台北:心理。
黃明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黃姬芬(2001)。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
黃翊筠(2006)。台南市國小教師人權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臺南。
黃燕玲(2009)。台北縣托兒所教保人員兒童人權認知與實踐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台北。
黃馨儀(1999)。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台北。
楊桂杰(1993)。賦予教師懲戒權之探討。立法院院聞,21,3,66-73。
董保城(1997)。論教師法「教師輔導與管教」。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出版社。
劉芳(2010)。美國會議員提案要求全面禁止體罰學生。中廣新聞網。2010/8/22取自: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3533205&option=internationality
蔡怡蓉(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的人權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台南。
蔡綺芬(2007)。屏東縣高中職教師的學生人權認知與管教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屏東。
賴沁沁(2010)。宜蘭傳特教班教師體罰 教師記過處分。中廣新聞網。2010/8/22取自: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3359793&option=latest
薛化元(1990)。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以臺灣中小學教師為中心。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謝瑞智(1996)。教育法學。台北:文笙書局。
蘇素美(2004)。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法理基礎及其落實之道。學校教育革新。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Carnwath, T., & Miller, D.(1986). Behavioural Psychotherapy in Primary Care. A Practice Manual. Londres, Academic Press.
Coleman, J. M. (1996).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Needham Heights, MA: New York: Longman. Allyn and Bacon.
Dunlap, G., & Fox, L. (1999). Teaching students with autis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53148)
Lindgren, H. C., & Suter, W.N. (1985).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 (7th ed.). Monterey, CA: Brooks/Cole Pub. Co.
March, R. E., & Horner, R. H. (2002). Feasibility and contributions of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in schools. 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10(3), 158-170.
Meyer, L.H., & Evans, I. M. (1986). Modification of excess behavior: An adap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for educational and community contexts. In R. H. Horner,L. H. Meyer, & H. D. Fredericks (Eds.), Education of learners with severe handicaps: Exemplary service strategies (pp.315-350). Baltimore, MD: Paul H.Brookes.
O’Neill, R. E., Horner, R. H., Albin, R. W., Sprague, J. R., Storey, K., &Newton, J. S. (1997). 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for problem behavior: A practical handbook (2nd ed). Pacific Grove,CA: Brooks/Cole.
Osler, A., & Starkey, H. (1994). Fundamental issues in teacher education for human rights:A Europe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3(3), 349.
Reid, R., & Nelson, J. R. (2002). The utility, accept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for students with high-incidence problem behavior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3(1), 15-25.
Simpson, J. A., &Weiner, E.S.C. (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ESCO(2006)。Positive Discipline in the Inclusive, Learning-Friendly Classroom. A Guide for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2010/8/12 from internet: http://www.unescobkk.org/fileadmin/user_upload/appeal/IE/Publications_and_reports/Pos_Dis-final.pdf
Vittiberga, G. L., Scotti, J. R., & Weigle, K. L. (1999). Standards of practice and critical elements in an educative approach to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J. R. Scotti, & L. H. Meyer (Eds.),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rinciples, models, and practices (pp. 47-70).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Wolfgang, C. H. (1995). Solving discipline problems: Methods and models for today’s teacher (3rd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誌謝辭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