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李逸雲
研究生英文姓名:LEE,I-YUN
中文論文名稱:大陸學生來臺就學動機、生活適應及對相關政策看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徐淑敏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陸生來臺就學就學動機生活適應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4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39
  • 收藏收藏:0
在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及兩岸交流日益頻繁等情勢下,政府推動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學政策,並於一百學年度正式向大陸招生。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法,對九位在臺短期交流的大陸學生進行深度訪談,透過陸生的真實經驗與想法,了解陸生選擇來臺就學之動機,以及其在臺灣就學過程中的生活適應情形,進一步了解陸生對臺灣高等教育向大陸招生相關政策的看法,並探討陸生來臺就學為臺灣帶來的影響。
歸納研究結果如下:在來臺就學動機方面,臺灣和大陸的語言相同、交流時間短、文化及生活習慣相近、消費水準較歐美國家低,以及兩岸特殊的歷史與政治關係,是陸生考慮到臺灣進行交流的主要原因,並期待能藉此機會體驗臺灣社會文化及教育環境,拓展學習及旅遊經驗。在生活適應情形方面,學校提供的友善環境給予陸生適切協助,陸生在學習及日常生活上大多適應良好,對臺灣的社會文化及人民素質也多予肯定。在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政策方面,對陸生而言,臺灣適合短期交流,但非修讀學位的優先選擇,臺灣的社會文化、高等教育環境及資源具有吸引力,陸生多能理解臺灣的招生政策規劃,並期待能逐步開放招生限制,讓更多陸生能有機會來臺就學。從訪談內容中,可發現陸生來臺交流對兩岸的良性互動與和平發展有相當的助益。
Under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ross-Strait exchanges, the government promoted policy of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formally open universities to mainland students for 2011 academic year. The study appli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 with nine mainland students on short-term exchange in Taiwan. Through the real experiences and ideas of mainland students, we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 of mainland students having chosen to study in Taiwan and their adaption of life in Taiwan during the study course, and we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ainland students’ views on policies related to Taiwan’s higher education open to mainland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discussing the impact brought by mainland students studying in Taiwan.
The study results are inducted as the follows: With regards to motivation for studying in Taiwan, mainland students mainly consider the factors when doing exchange students in Taiwan, including the same use of languag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hort-term exchange time, similar culture, habits and customs, lower consumption level as compared with U.S. and Europe, as well as the special cross-Strait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s. Mainland students also expect to experience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 Taiwan through this opportunities, in addition to expanding their learning and traveling experiences. With regards to adaptation to living, the friendly environment offered by schools has provided suitable appropriate assistance to mainland students. Consequently most mainland students have adapted to learning and daily life in Taiwan with high recognition given to the social culture and people quality. With regards to open Taiwan universities to mainland students, mainland students choose Taiwan for short-term exchange but Taiwan is not the priority choice for pursuit of degree. The social culture, background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ources of Taiwan have draw more attention from mainland students, as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lanning of admission policies and they look forward to the lifting of limitations to admission eventually so that more mainland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in Taiwan. We discover from the interview that mainland students on exchange programs in Taiwan contain considerable benefits to the cross-Strait benign interaction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文獻檢閱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2
第二章 開放陸生來臺就學之現況分析 15
第一節 臺灣高等教育現況分析 15
第二節 大陸高等教育現況分析 25
第三節 臺灣向大陸招生之相關政策 34
第四節 臺灣向大陸招生之優劣勢分析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9
第二節 深度訪談法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歷程 51
第四章 訪談結果分析 55
第一節 陸生來臺就學動機之分析 55
第二節 陸生在臺灣的生活適應情形之探討 71
第三節 陸生對臺灣向大陸招生相關政策之看法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2
參考文獻 137
附錄一 訪談參與者基本資料表 143
附錄二 大陸學生參與訪談同意書 144
附錄三 大陸學生訪談導引大綱 145
附錄四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修正條文對照表 147
附錄五 大學法第25條及第42條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149
附錄六 專科學校法第二十六條、第四十條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150
壹、中文部分
王保進、林研妤(2010年10月)。我國大學校院推動國際化之困境與其可行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98, 89-123。
王瑞琦(2000年4月)。九○年代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43(4),59-79。
王瑞琦(2001年5月)。高等教育大眾化-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目標。中國大陸研究。44(5),41-59。
王韋婷(2011年7月7日)。提高陸生來臺意願 考慮開放國立學士班招收。2011年7月8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07/58/2umpf.html
內政部(2011a)。主要國家總生育率。2011年6月10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list.htm
內政部(2011b)。重要內政統計指標。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各級教育毛入學率。2011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59/201012/113470.html
石昱郁(2009)。我國大學向大陸招生可行性之調查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曉玲(2005年10月14日)。”十五”期間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主要成就。新華網。2010年10月29日,取自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5324/2005/10/14/361@737357.htm
李春杉(2009)。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建興(2008年12月25日)。大陸學歷採認後的招生策略。2010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3/5219
李淑華(2008年11月10日)。開放陸生來台,鄭瑞城提出三限六不。2010年12月28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cna/101-102-101-101/2008-11-10/01273412840.html
宋經華(2004)。我國加入WTO對於高等教育政策影響之研究—以「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潤銀(2000)。中國大陸私立(民辦)高等教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潤銀(2001)。21世紀的大陸私立(民辦)高等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林天佑(2005)。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林玉体(2010年6月)。談「陸生」來台與承認中國學歷。新世紀智庫論壇。50,84-94。
林彥宏(2010年6月)。一廂情願意或兩情相悅?陸生來臺政策之匯流與轉變。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2),145-180
林威志(2009)。兩岸高等教育學歷認證與對我國高等教育產業可能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林志忠(2008年6月)。港澳高等教育對中國大陸招生之發展、現況與利基分析。高等教育。3(1),169-211。
胡幼慧主編(2003)。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施秀玲(2006)。外國學生來臺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力成之研究-以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外國學生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利民(1998年8月)。大陸高等教育「211工程」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41(8),31-40。
姜穎(2008年10月6日)。鄭瑞城:開放陸生來臺,一定會推動。聯合晚報,A4版。
莫家豪、盧一威(2004年2月)。大學整併與中國高等教育治理變遷。教育政策論壇。7(1),83-97。
高教技職簡訊(2009)。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臺就學說明。2010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30/2009060802.asp
教育部(2008)。促進兩岸文教交流,放寬陸生來臺研修及大學赴大陸辦理推廣教育。2010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mainland/news.aspx?news_sn=2141
教育部(2010a)。近16年我國教育發展統計分析83-98學年度。2010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13/16years.pdf
教育部(2010b)。教育部針對大陸學生來臺研修之政策立場。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mainland/news.aspx?news_sn=3297
教育部(2010c)。陸生三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mainland/news.aspx?news_sn=3794
教育部(2010d)。教育部98年12月辦理20場「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臺就學政策規劃及配套措施公聽會」圓滿落幕。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72846&ctNode=5630&mp=1
教育部(2011)。教育統計(100年版)。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7359
教育部高教司(2011a)。大陸高等學校認可名冊草案。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2322&ctNode=5630&mp=1
教育部高教司(2011b)。首批陸生今年招生兩千 採穩健試辦 逐步推廣。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412
教育部統計處(2011)。99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2011年6月30日,取自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9_all_level.doc
許秩維(2011年7月6日)。陸生學士班 2成7放棄報到。中央社。2011年7月7日,取自http://n.yam.com/cna/garden/201107/20110706987627.html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
陳治堯(2010)。陸生來臺就讀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曹筱靜、果蕾、王靜(2010年5月26日)。赴臺留學-你想過嗎?。高教技職簡訊。41。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41/2010051001.asp?c=0600&vers=042
莊勝義(2007年12月)。面對全球化與市場化的高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9,61-88。
張芳全(2008年12月)。臺灣大學校院向大陸招生的推拉因素之檢定。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1(1),111-144。
張英陣校閱(2000)。質性研究與社會工作。臺北:洪葉文化。
張琦(2008)。國際學生來臺趨勢、擇國擇校過程及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錦弘(2006年5月19日)。大陸生來臺讀大學。聯合報,C7版。
張爍、董雅婷(2011年5月3日)。高考生源持續降 部分高校面臨生存挑戰。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8/0/5/101680590.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1680590
黃春枝(1999)。政大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訓育研究,38(4),56-70。
黃政傑(2010年12月)。兩岸高教交流切莫顧此失彼。師友月刊。522,1-4。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
楊景堯(2005年7月)。中國大陸民辦高等教育現況之分析。中共研究。39(7),60-73。
楊景堯、呂其翰(2009年4月)。香港招收陸生與採認學歷的經驗與啟示。展望與探索。7(4),60-75。
楊瑩(2010年6月)。中國大陸民辦高等教育的政策改革與管理體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4,139-162。
葉素萍(2010年4月26日)。陸生來台衝擊,綠營找外援助講。2010年12月28日,取自http://daily.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237817&lang=tc_news
傅希堯(2010年4月20日)。逾八成大學校長挺陸生來臺。中華日報。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臺北:三民。
蓋浙生(2004)。臺灣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導向之檢視。教育研究集刊。50(2),29-51。
劉品佑(2007)。外國學生的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以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的工讀學位外國學生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蔣美華(2003)。大專僑生生活適應與生涯輔導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韓光俐(2009)。來臺大學國際學生課業學習經驗與學習適應歷程之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部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瑞榮(2010)。影響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因素之研究-以廈門地區中學學生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薛曉華、周志宏(2007年12月)。高等教育市場化對課程與學術領域發展的衝擊。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9,105-124。
謝維和、文雯、李樂夫(2007)。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結構分析:1998-2004年的實證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揚智。
蕭伊婷(2009)。我國大學生預期陸生來臺就學之生活壓力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慶祥(2004)。中國大陸教育研究-政策與制度。臺北市:五南。
羅綸新(2007年2月)。臺灣少子化現象對高等教育之衝擊與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 133-150。




貳、英文部分
Altbach, P.G.(2000). Patterna in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ward the year 2000.In R. Arnove, P. Altbach & G. Kelly(Eds.),Emergent issues in education:Comparative Prespectives.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tbach, P.G.(2002). Perspective on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December 11,2010,from http://www.bc.edu/bc_org/avp/soe/cihe/newsletter/News27/text004.htm
Anderson, J. G.(1975). Strategies of control and effects on instruc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9(1),115-122
Claire, J. K. (2005). A tangled web: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 aboard,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an American universi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tate.
Eaton, J.S.(2006).American accredit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Retrieved December11,2010,from http://www.bc.edu/bc_org/avp/soe/cihe/newsletter/News23/text007.htm
Furnham, A., & Tresize, L. (1983). The mental health of foreign student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17,365-70
Held, D., McGrew, A., Goldblatt, D., & Perraton, J. (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Polity Press
Hicks, D. (2002). Lessons for the Future-The Missing Dimension in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almer
Lazarus, R. S., & 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Marginson,S.(2006).Dynamics of national and global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52,1-39.
Özturgut, O.(2008). Political, Economis, Socio-Culture, and Educational Challenges of Administering a Sino-US Joint Venture Campu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4(3),2
封面謝誌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7.26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7.2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