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坤稜
中文論文名稱:新北市國小教師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on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Climate Chang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許民陽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溫室效應
英文關鍵字:Climate ChangeGlobal WarmingGreenhouse Effec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教師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現況、不同變項差異情形與其相關程度。研究者以自編的「新北市國小教師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新北市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利用分層隨機取樣方式,共寄出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53份,有效回收率為75.5%。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Scheffe’s)事後比較法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
  本研究主要結果顯示:
(一)新北市國小教師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程度答對率為51.8%,屬中等程度。
(二)新北市國小教師的氣候變遷態度是趨於正向的。
(三)不同專業背景的新北市國小教師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上達顯著差異。
(四)性別、擔任職務不同的新北市國小教師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上達顯著
差異。
(五)收看節目、閱讀書籍與網站經驗的新北市國小教師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
知上達顯著差異。
(六)研習經驗、閱讀書籍與網站經驗的新北市國小教師在氣候變遷態度上達顯
著差異。
(七)氣候變遷相關知識來源依序為「電視新聞、廣播」、「電腦網路」、「雜誌、報紙」、「學校課程、教科書」、「同事、朋友」。
(八)新北市國小教師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的相關未達顯著差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climate chang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A total of 600 copies of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were sent out to teachers associated with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teachers were selected by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so that difference in school size and location can be included in the population. There were 453 effective samples. There are 75.5% for the questionnaire recovery. The statistic analysis performed we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method comparison and Pearson’s related analysis.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shown as follows:
1.The correct rate of overall cogni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New Taipei City is 51.8% , in the medium level.
2.The attitude abou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New Taipei City is positive.
3.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gnition from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abou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New Taipei City.
4.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gnition from different Gender、posi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New Taipei City.
5.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gnition in various watch programs, read and website browsed experience abou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New Taipei City.
6.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t attitude in various research , read and website browsed experience abou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New Taipei City.
7.The most sources of knowledge of climate change comes from in the following order are(1)television news and radio,(2)computer network, (3)school curricula, textbooks(4) reading materials and newspapers, (5) colleagues, friends.
8.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with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abou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New Taipei City.
目  次
頁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圖目次...........................................................V
表目次...........................................................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0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5
第四節 名詞解釋...............................................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氣候變遷定義及成因.....................................07
第二節 氣候變遷的內容.........................................17
第三節 氣候變遷的影響與因應...................................26
第四節 相關研究...............................................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51
  第二節 研究流程...............................................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55
  第四節 研究工具...............................................59
  第五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68
  第六節 甘梯圖................................ ................70
一、 中文部份
丁安利(2008)。全球暖化知識對環境行為意向影響之探討-以都會型及鄉村型大     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王道還(2008)。大氣暖化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科學發展,425期,80。
中央社(2009)。中國修訂「可再生能源法」 促溫室氣體減排。 2010年08月01日,取自 http://n.yam.com/cnabc/china/200912/20091227419091.html
田中正之(1995)。地球在變暖。明文書局,台北市。
丘雨先等人(譯)(2008)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Flat,andCrowded)
(原作者:Thomas L.Friedman)。台北市: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08)
新北市教育局(2010)。台北縣學校班級統計數。2010年08月21日,取自 https://esa.tpc.edu.tw/jsp/schdata/schdata_p.jsp
台灣酸雨資訊網(2010)。2010年07月21日,取自 http://www.acidrain.org.tw/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7)。全球變暖將使兩千印尼小島被淹。2010年07月23日,取自 http://e-info.org.tw/node/19314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10)。豐枯比拉大、台灣旱澇交替更頻繁。2010年07月23日,取自http://e-info.org.tw/node/56742
自由時報(2010)。暖化導致稻米減產 窮國警訊。2010年08月11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1/today-int6.htm
行政院節能減碳愛台灣主題網(2009)。永續能源政策綱領。2010年08月06日, 取自 http://www.ey.gov.tw/policy/4/index.html
江俊忠(2008)。南投縣國小教師能源使用態度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谷山鐵郎(1994)。可怕的酸雨。國立編譯館,台北市。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縣:加樺國際。
吳俊傑(2006)。颱風與氣候變遷。科學發展,403期,76-78。
吳福成(2008)。國際能源透視。能源報導,2008,3月,27-30。
李玲玲(2008)。IPCC 第二工作分組之第四次評估報告:影響、調適與脆弱性。全球通訊雜誌,58,13-16。
李英慈(2006)。彰化縣國小教師對限塑政策相關環境知識與環境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培芬(2008)。氣候變遷對生態的衝擊。科學發展,424期,34-43。
李偉文(2007)。一旦錯過今天,便將失去明天;《不願面對的真相》評介。全國
新書資訊月刊,96年7月,22-24。
佘翠芬(2009)。南部地區國小教師氣候變遷認知、態度與教學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呂鴻光(2003)。溫室氣體之衝擊與對策─我國之影響與因應對策。田園城市文化出版,台北市。
周佳(2007)。IPCC 第一工作分組之第四次評估報告:科學基礎重點說明。全球通訊雜誌,55,24-26。
林明瑞(1990)。酸雨的形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國教輔導,31(1),19-25。
林幸助(2008)。墾丁珊瑚礁生態系劣化。科學發展,427期,40-45。
林雨蒨(譯)(2007)。是你,製造了天氣。(原作者:Tim Flannery)台北市:高寶國際(2007)
林清山(2003)。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林憶姍(2003)。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師資生溫室效應概念之認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瑞彬(2009)。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與京都議定書生效第5 次締約國會議(CMP5)」出國報告書。2010年07月13日,取自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804 
  272
洪慧芳(譯)(2007)。 綠色商機-環保節能讓企業賺聰明財(Green to Gold:How Smart Companies Us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to Innovate,Create Vzlue,and Build Competitive Advantage)。(原作者:Daniel C.Esty、Andrew S.Winston著)。台北市:財訊出版社(2007)。

柳中明(2008)。IPCC 第二工作分組之第四次評估報告:影響、調適與脆弱性。全球通訊雜誌,58,1-3。
柳中明(2009)。氣候災難頻繁下氣候安全法之規劃設計。地質,28(4),46-49。
馬英九(2009)。治國週記。2010年07月13日,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  
  /Default.aspx?tabid=1104&itemid=15711&rmid=2074
原剛(2009)。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日月文化出版,台北市。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精華書局,台北市。
郭怡君(2003)。國小在職與職前教師環境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正達(2007)。IPCC 第一工作分組之第四次評估報告:科學基礎重點說明。全球通訊雜誌,55,27-31。
陳冠如(2005)。台中地區國小教師生物多樣性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陳明德、王正松(1998)。地球的變遷。台灣書店,台北市。
陳美冠(2009)。高雄縣國小教師節能減碳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維廷、洪志誠(2005)。從京都議定談氣候變遷與暖化實驗。台北市教育大學環教季刊,61期,54-68。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
市:教育部。
許晃雄、魏國彥(1997)。全球氣候導論。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台北市。
許晃雄(1998)。人為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2010年7月13日,取自http://www.sciscape.org/articles/global_warning1/
許晃雄(2001)。淺談氣候變遷的科學。科學發展月刊,29(12),867-878。
許晃雄(2008)。氣候變遷的衝擊。科學發展,424期,5。
許琇玲(2006)。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遷之相關認知、態度與行為意向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家豪、連婉茹、朱子豪(2008)。福爾摩沙衛星二號於全球變遷與地表覆蓋監測應用。全球通訊雜誌,60,36-39。
張凱惠(2006)。 台北市國小教師全球暖化概念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瑞誠(2009)。國小教師對空氣污染之知識、態度及相關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麥清維(2003)。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莊淑臻(2008)。國小教師對全球暖化議題之知識.教學態度.教學現況與進修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莊朝榮(2009)。中國溫室氣體減排之因應對策。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32卷 9期 86-90。
章順慧(2001)。性別角色與國中學生生活科技學習興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湯宜佩(2007)。台北市國小職前教師氣候變遷概念與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文政(2008)。IPCC 第二工作分組之第四次評估報告:影響、調適與脆弱性。全球通訊雜誌,58,9-12。
黃汝秀(2008)。澎湖縣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葉欣誠(2006)。地球暖化,怎麼辦?。新自然,台北市。
楊渝琪(2008)。國小教師全球暖化認知、能源態度與節能減碳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台南市。
楊蕙瑛(2009)。南部地區小學教師綠色消費認知、態度與教學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新華網(2005)。十一五規劃。2010年07月26日,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114
綠色和平(2010)。哥本哈根會議。2010年07月23日,取自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campaigns/stop-climate-change/governments/cop
趙姿婷(2008)。北高兩市民眾對全球暖化的認知概念及實際行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維基百科(2010)。米蘭科維奇。2010年08月11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1%B3%E8%98%AD%E7%A7%91%E7%B6%AD%E5%A5%87%E5%BE%AA%E7%92%B0
蔡靜怡(2008)。「京都議定書」的意涵與探討。能源報導。2008,2月,11-13。
蔡勳雄、郭博堯(2001)。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現象。 2010年07月23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
劉坤松、張智峯(2007)。環境地球科學概論。新文京開發,台北縣。
劉怡君(2008)。以STS理念融入溫室效應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劉韶茵(2009)。南部地區國小教師節約能源認知、態度與教學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鄧瑞祥(2006)。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鄭鈺燕(2009)。我國大學生對於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遷的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閻坤(2009)地球物理學進展,24卷,5期,p1665~1670。
聯合報(2009)。G8峰會首度同意全球氣溫不得上升逾2℃。2010年7月10日,取自 http://www.udn.com.tw。
蘇慧貞、林乾坤、陳培詩(2008)。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衝擊。科學發展,421期,12-17。
蘇彥彰(2008)。屏東縣國小職前與在職教師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顧洋(2008)。全球暖化的因應。科學發展,421,6-11。
顧洋(2009)。後全球暖化時代,因應地球暖化調適策略之發展。能源報導,5-8。
IPCC(2007)第四次綜合報告。2010年08月11日,取自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ar4/syr/zh/contents.html
UNFCCC(1992)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簡體中文版,2010年07月13日,取自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convchin.pdf/16/content_4057926.htm
UNFCCC(2010)。溫室氣體數據,2010年07月13日,取自http://unfccc.int/ghg_data/ghg_data_unfccc/items/4146.php
環保署綠色生活網http://ecolife.epa.gov.tw/Cooler/child/child1.html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2010)。氣候變遷的影響。2010年07月13日,取自
  http://www.envi.org.tw/cop15http/about.htm#
環境教育法(2010)。2010年07月15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
  /ENVIRONMENTAL/990615-02-add2.DOC
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http://verity.erl.itri.org.tw/EIGIC/index.aspx

二、 英文部分
Bates, B.C. et al. (2008).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Teachnical Paper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ecretariat, Geneva.
Bachelet, D , R.Neilson, J.M.Lenihan, R.J. (2001).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Carbon Budget in the United States. Ecosystems (2001) 4: 164–185, doi: 10.1007/s10021–001–0002-7.
Dai, Aiguo, Taotao Qian, Kevin E. Trenberth, John D. Milliman (2009). Changes in Continental Freshwater Discharge from 1948 to 2004. Journal of Climate, Volume 22, 2773-2792.
Diggles, Michael (2005). The Cataclysmic 1991 Eruption of Mount Pinatubo, Philippines. U.S. Geological Survey Fact Sheet 113-97.
Foukal, P., C. Fröhlich & H. Spruit et al. (2006). "Variations in solar luminosity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Earth’s climate", Nature 443 (7108): 161,doi:10.1038/nature05072.
Gene Likens (2010). Acid rain. Encyclopedia of Earth. Retrieved from http://www.eoearth.org/article/Acid_rain
Gerlach, T.M. (2010). Volcanic versus anthropogenic carbon dioxide: The missing science: EARTH, v. 55, n. 7, p. 87.
Hegerl, Gabriele C. et al. (2007). Understanding and Attributing Climate Change (PDF).Retrieved from http://www.ipcc.ch/
Houghton, J.T., Y.Ding & D.J. Griggs et al. (2001). Climate Change 2001: Working Group I: The Scientific Basi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 IPCC.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2008).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  (PDF).
Leland McInnes (2007). Temp-sunspot-co2.svg, Retrieved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Temp-sunspot-co2.svg
M.W.Rosegrant, Ximing Cai & Sarah A.Cline (2002). World Water and Food to 2025:Dealing with Scarcity.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McGourty, C. (2009). Global crisis to strike by 2030. BBC News.
McGrath, M. (2009). World’s major rivers drying up. BBC News.
McGee, K.A., Doukas, M.P., Kessler, R. and Gerlach, T. (1997). Impacts of volcanic gases on climate,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 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 97-262, 2 p.
NASA (2006). Ozo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sa.gov/vision/earth/lookingatearth/ozone_record.html
NOAA (2007). Ozo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sa.gov/vision/earth/environment/ozone_resource_page.html
Petit et al. (1999). Graph of CO2 (Green graph), temperature (Blue graph), and dust concentration (Red graph) measured from the Vostok, Antarctica ice core as reported by Petit et al., 1999.
Ross, D.A. (1995). 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 New York, NY:HarperCollins, 236-242.
Solanki, Sami K., Ilya G. Usoskin & Bernd Kromer et al. (2004). "Unusual activity of the Sun during recent decade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11,000 years", Nature 431: 1084–1087, doi:10.1038/nature02995.
Symonds, R.B., Rose, w.I., Bluth, G., & Gerlach, T.M. (1994). Volcanic gas studies: methods, results, and application.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Reviews in Mineralogy, v. 30, p. 1-66.
Usoskin, Ilya G., Sami K. Solanki & Manfred Schussler et al. (2003). "A Millennium Scale Sunspot Number Reconstruction: Evidence For an Unusually Active Sun Since the 1940’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1:211101, doi:10.1103/PhysRevLett.91.211101.
Volcanic Gases and Climate Change Overview. Retrieved from http://volcanoes.usgs.gov/hazards/gas/climate.php
Wignall, P.B. (2001)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and mass extinctions. Earth-Science Reviews, 53:1-33.
封面
摘要
目次
圖目次
表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6.13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6.07.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