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楊淑惠
研究生英文姓名:Yang Shu-Hui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防災教學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及基隆市防災教育館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Effectiveness of Disaster-Prevention Education in Taipei City-Take The Fire Safety Museum of Taipei City and Keelung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姓名:許民陽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系教學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3
中文關鍵詞:防災教育館非制式教育防災教育
英文關鍵字:Fire Safety MuseumInformal educationDisaster-prevention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欲瞭解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運用防災教育館設施進行防災教育的學習成效,與其對防災教育館的看法;以供防災教育館日後為學童規劃防災課程的參考,滿足學童防災學習的需求。
架構設計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及控制組各二班(共94人),實驗組至「臺北市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進行非制式教育防災教學,對照組至「基隆市防災教育館」進行非制式教育防災教學。
利用「國小六年級學童防災素養問卷調查」、「國小六年級學童參觀防災教育館滿意度調查」收集量化資料,進行獨立樣本t、成對樣本t、Parson積差相關及描述統計方式分析資料;在質性研究方面以「半結構晤談問卷」為質性資料之收集工具。

本研究獲得以下幾項結論 :
一、「整體防災素養」及各分項「防災知識」、「防災技能」和「防災態度」上,不會因性別而有差異;「展示內容」及「解說人員」的滿意度上女性高於男性且達顯著性;但是在「展示空間」方面則沒有性別顯著差異。
二、兩組在「認知技能」後測平均數,皆達到顯著性進步,實驗組在「防災態度」後測平均數達顯著性進步,但控制組未達顯著性。
三、實驗組在「環境乾淨舒適」及「展示方式生動有趣」有極高的評價;但在「解說人員」的滿意度上普遍較低。控制組在「環境乾淨舒適」有較高評價,但在「路線流暢寬敞」,「解說方式明白」上滿意度顯然較低。
四、防災館滿意度與「防災態度」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防災館滿意度與「防災知識」及「防災技能」間,相關性皆不高。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effectiv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Taipei City by using Fire Safety Museum facilities and their percertion to Fire Safety Museu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disaster- prevention programs for students and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is quasi-experimental way, taking the Taipei city sixth grad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ach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s two classes (a total of 94 studen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goes to the “Fire Safety Museum of Taipei City" and the control group goes to the “Fire Safety Museum of Keelung City “to take informal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using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disaster-prevention literacy survey"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visiting the Fire Safety Museum satisfaction survey", and to be analyzed by Independent sample t, paired t, Parson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descriptive data statistically. Using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 as the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tool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 "Overall disaster-prevention literacy" and its sub-item "disaster-prevention knowledge", "disaster-prevention skills" and "disaster-prevention attitude” will not differ because of gender; girls were evidently more satisfied than boys in "Display content" and "narrators" ; but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2. The two groups’ average score of the post-test in the "cognitive skills"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verage score of the post-test in the "disaster-prevention attitude"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n’t.
3.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ave a high rating to the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nd "lively and interesting way of display "; but low rating to the "narrators". The control group gave a higher rating to the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but lower rating to the “smooth and wide route " and “clear way of explanation”.
4. Satisfaction to the museum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disaster-prevention attitude "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 "disaster- prevention knowledge "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skills "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非制式教育 7
第二節 防災科學教育館 9
第三節 防災教育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2
第三節 研究設計 5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5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性別差異 71
第二節 防災認知技能學習成效影響 73
第三節 防災態度學習成效影響 79
第四節 學童對防災教育館意見之分析 83
第五節 防災館滿意度對防災學習的相關分析 10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5
一、中文部份 115
二、英文文獻 121
三、網站 122

附 錄 123
附 錄 一 123
附 錄 二 129
附 錄 三 133
附 錄 四 136
附 錄 五 141
一、 中文部份

于瑞珍(1997)。現代科學博物館的學習特徵。科技博物,1(3),4-7。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美芬、熊召弟(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秋原、徐美玲(1990)。影響基隆河流域居民對其住家環境之識覺及因應行為因子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8,23-39。
王志鏞(1997)。地震災害之形成條件及種類。保險資訊,146,40-44。
王秀雄(1986)。台灣省立美術館目標與功能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王鑫(1986)。解說計畫規劃參考資料彙編。臺北:臺灣大學地理學系。
牛頓開發教科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 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指引。臺北市 : 牛頓開發教科書股份有限公司。
丘昌泰(2000)。災難管理學-地震篇。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江宜珍(2001)。運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解說媒體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呂淑芳(2007)。國立國父紀念館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忠宏(1999)。解說專業之建立。台灣林業,25(6):41-47。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佩修、朱斌妤(2001)。解說員影響民眾參觀博物館經驗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5(4),65-81。
吳佩錦(2008)。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淑華(2002)。從參觀行為模式解構博物館展示傳達、溝通本質之初探—以動態、靜態之型態為例。科技博物,6(5),47-56。
吳雪華(2008)。臺北市國小教師運用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實施防災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如菁(2000)。兒童觀眾和參與式展品互動之探討。科技博物,4(6),46-59。
李青峰(1987)。解說服務效果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英俊(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水災防救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豊義(2008)。臺北市國小四六年級學童在用電安全及節約用電認知與態度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世洲(2000)。使用活動單的參觀模式對國一學生參觀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利國(2002)。防災規劃與風險管理。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林秀梅(2001)。國民中學防震教育課程概念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怡安(2002)。以遊客滿意度探討博物館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香吟(2003)。中學地理實習教師災害識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俶慧(2008)。博物館商店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袖珍博物館為例。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朝欽(1995)。解說理念與實務。臺北:臺灣省林業試驗所。
林勝義(1997)。博物館功能與民眾之終生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7-11
林輝明(2001)。國中教師安排學生參觀科學工藝館之障礙因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洪明仕(2003)。天然災害對人類的重創。農委會漁業署出版品漁業推廣,198。
南一書局(2010)。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指引。臺北市 : 南一書局。
唐雲明(2008)。設置「市民防災教育館」提升社區公共安全能力之探討。警政、法治與高教-梅校長可望博士九秩華誕論文集。臺北:幼獅,頁315~331。
唐雲明(2010)。海峽兩岸災害應急管理制度之比較。論文發表於2010臺灣災害管理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大學集思會館。
馬士元(2002)。整合性災害防救體系架構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馬珮珮(1998)。博物館展示-展示方法的決定。科技博物,2(5):25-33。
翁駿德(2007)。「博物館展示與活動的結合: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運動科學展為例」。科技博物,11(3),臺北。
高大剛(1999)。非營利組織行銷溝通,顧客特質,服務品質與顧客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高芸潔(2006)。以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探討地方文化館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美珍(2000)。從認知心理學派觀點探析博物館內的學習。科技博物,4(4),30-43。
張美珍、朱耀明(2004)。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活動方案的發展:以博物館為學習的場域,科技博物,8(2),15-27。
張明洵、林玥秀(1992)。解說概論,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張崇山(1993)。博物館展示規劃博物館學季刊。博物館學季刊,7(3),55-64。
張崇山(2008)。展示效果之評量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7科學季-科技台灣驚嘆號」特展為例。科技博物,12(3),85-110。
張譽騰(19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譽騰(1994)。博物館教育活動之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論文發表於1994海峽兩岸博物館事業之交流及展望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張惠婷(2004)。博物館遊客滿意評量之研究─以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凱平(2008)。公立美術館服務品質與旅遊動機、滿意度、重遊意願之研究-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教育部 (2002)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4a) 。防災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4b) 。 防災教育宣導手冊。臺北:教育部。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指引。臺北市 :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之比較─以省立美術館與科博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2 (3),3-34。
許民陽(2003):教育部「92-95年度防災科技教育改進計畫」92年度執行成果報告。教育部顧問室。
許民陽(2006)。我國目前防災教育現況及未來防災教育規畫。論文發表於第十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學系。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研法。臺北 : 精華書局。
陳玉青(2008)。天然災害防災教育融入式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以國中地理科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怡靜(2002)。高雄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運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亮全(1997)。社會經濟結構與防救災系統—1996 賀伯颱風侵台災害分析及檢討。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陳勁甫、林怡安(2003)。博物館遊客滿意度與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7(3),113-131。
陳鈞坤(2002)。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耀光(1997)。我國地震災變管理機制之探討。第一屆全國防災學術研討會。臺北:內政部。
陸定邦(1989)。展示語言。博物館學季刊,3(4),21-28。
黃世輝、吳瑞楓(1996)。展示設計。台北:三民書局。pp.6-65。
黃明月(1996)。博物館展示說明之設計。社教雙月刊,76,20-23。
黃嘉郁(2000)。博物館的非制式科學教育。科技博物,4(4),49-56。
趙家民、張宏仁(2007)。國民小學實施防災教育成效之研究-以南投縣內湖國小學童為例。環境教育學刊,6,38-99。
楊子儀(2010)。技職院校防災教育系統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市惇敘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防災教育經驗。東南科技大學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欣誠(2003)。我國各學習階段防災教育之規劃與推動。教育部92年度防災科技教育改進計畫期中報。
葉欣誠(2006)。各學習階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防災素養調查規劃計畫。教育部95年度「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期末報告。
葉欣誠、呂文銘、林吳銑、陳枋諴、莊慧鈴、游忠豪(2004): 我國九年一貫與高中學習階段人為災害防災教育之教材設計。論文發表於2004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頁616-625。
靳知勤(1995)。非制式科學教育研究的現況與展望—一九九五美國科學教育研究學會紀實。博物館學季刊,9(4),71-79。
廖宛晴(2006)。九年一貫防災教育量表之發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廖敦如(2005)。我的教室在博物館:英美「館校合作」推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19(1),79-97。
漢寶德(2002)。博物館管理。臺北市:田園城市。
臺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1999)。赴日本觀摩「本所、池袋、立川防災館、消防博物館及人與防災未來中心」報告書。臺北市:臺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2003)。 臺北市防災作業手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消防局。
劉珍岑(2005)。運用地震相關概念課程探究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地震概念認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幸真(1992)。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觀眾意見調查報告。博物館學季刊,6(2),51-58。
劉慶宗(20001)。博物館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潘建廷(1999)。地震災害模擬及救援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淑惠(2000)。國中生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展示設施之解說效果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鄧子正(2004)。推動國內社區防災教育之探討(一) 。消防月刊,2月,頁14-21。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指引。臺北市 :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秀梅(2008)。臺北市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地震相關防災素養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鍾信明(2007)。臺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天文教學之研究─以參觀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總統府(2000)。災害防救法。臺北市 :(2011修訂)
顏志文(2007)。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火災防災概念初探。臺北市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玨瑜(2000)。組織服務品質,形象與顧客滿意之研究--以台北市立美術館顧客為樣本。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麗英(2008)。教師參觀意願調查-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2(3),97-120。

二、英文文獻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Dierking, L. D., Falk , J. H., Rennie, L., Anderson, D., & Ellenbogen, K. (2003). Policy statement of the “i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ad hoc committe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0(2), 108-111.
Fauple, C. E. & Styles,S.P(1993). Disaster Education ,Household reparedness, and Stress Responses Following Hurricane Hugo,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5(2),228-249.
Gardner, H ., & Shores,E.F.(1995). Howard Gardner on the eight intelligence.Seeing the nature world.Dimensions of Early Childhood,5-7.
Ham, S. H. (1986). Social program 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In G. E. Machlis (Ed), Interpretative riews,9-38.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arks and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Hein, G. E. (1998). Learing in museums. London: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SDR (2004). Living with Risk-A global review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itiatives, 2004. Geneva, Switzerland.
Lewis,C.A. (1975).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44777)
Loomis, R . J.(1987).Museum Visitor Evaluation:New Tool for Managemen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Parasuraman, A ., Zeithaml ,V. A. & Berry, L. L.(1992).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49,41-50.
Sorenson, J. H.(1983). Knowing How to Behave under the Threat of Disaster — Can It Be Explained?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5(4): 438-457.
Smith, K. & Petley,D.N. (1996). Environmental hazards: Assessing risk and reducing disaster.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Scoott,C.,(2003).Museums and impact.The Museum Journal,46(3),293-310.
Tamir, P.(1991).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informal,and nonformal science learn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2(2).34-42
The World Bank (2005). 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A Global Risk Analysis.The World Bank Hazard Management Unit.
Vitek,J.D. & Berta,S.M.(1982).Improving perception of and response to natural hazard:the need for lo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Geography, 81(6),225-228.

三、網站

內政部消防署(2010)。天然災害損失統計表。2011年10月12日,取自 : http://www.nfa.gov.tw/upload/FTB/UpFiles/1000401
立川防災館(2011)。設施案內。2011年3月25日,取自 :
http://www.tfd.metro.tokyo.jp/hp-ttbskan/tachi-riyou.htm
本所防災館(2011)。設施案內。2011年3月25日,取自 :
http://www.tfd.metro.tokyo.jp/hp-hjbskan/index.html
池袋防災館(2011)。設施案內。2011年3月25日,取自 :
http://www.tfd.metro.tokyo.jp/hp-ikbskan/index.html
日本警察庁(2011)。東日本大震災の状況被害狀況。2011年6月16日,取自 :
http://www.kantei.go.jp/saigai/pdf/201106131700jisin.pdf
Garnett, R., 2002. The impact of science centers/museums on their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Summary report. Retrieved February. 8, 2011, from http://www.astc.org/resource/case/Impact_Study02.pdf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