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安培
研究生英文姓名:An-Pei Chen
中文論文名稱:「我只對人有興趣,就一直找出路」-私立佳美幼稚園創辦人之創園與課程轉型的故事
英文論文名稱:I am only interested in people, therefore I'm always looking for a way:The establishment and curriculum reform of Jia-Mei private kindergarten from the founder's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姓名:陳淑琦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創辦人課程轉型幼兒教育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是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透過私立佳美幼稚園的創辦人黃寶桂女士創辦私立佳美幼稚園與課程轉型的故事,來瞭解台灣幼兒教育歷史課程轉型的歷程,並試圖分析黃園長以非專業背景,卻努力追求專業即實踐的行動歷程,在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中的定位與幼兒教育意義。
研究的進行主要以訪談法,輔以文件資料的蒐集方式,獲取資料。
以下為本研究主要發現:
黃園長對人有興趣,是來自其從小對人、對生命的關懷;小時候,因為對生命的好奇,讓她找尋人生的意義,也對『人』有興趣;也因為家庭的孤獨感,讓她對日後觀察小孩的需要,能夠快速連結。信耶穌解開了黃園長對生命的困惑,從信仰裡獲得平安與自由,也因為信仰,而走進幼兒教育,為傳福音辦幼稚園,在幼稚園裡,完成了黃園長對『人』有興趣的想法,也實踐了她「以幼兒為中心」的理想,信仰生活從創辦幼稚園開始,至今也持續了近五十年的歲月,信仰從沒
有被黃園長放棄或改變,信仰改變了黃園長的生命,也影響了她的幼兒教育。
黃園長相信,她這麼改變是對的,並且開創自己的專業,就像是一直找出路般的突破困難、逐步改變的軌跡。尋找出路的理由,是來自於前進時遇見困難的阻擋,對黃園長而言,在日本所感動的課程,要成為自己幼稚園的課程,對於一位非幼兒教育專業背景的人,要領悟、鑽研自己的幼兒教育理念與課程,是最大的突破-也是一直尋找的出路。
在佳美幼稚園課程轉型的歷程中,剛開始有由上而下、兼併由下而上的領導與支持,逐步漸進地從環境、教師與家長教育理念,到日後交棒,建立起佳美幼稚園課程轉型於日後仍繼續追求專業發展之根基。
目錄
第一章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1
第一節 我,走進幼兒教育 1
第二節 研究的價值與目的 5
第二章 如何建構這篇故事 7
第一節 研究初步階段 9
第二節 資料蒐集 17
第三節 資料分析與詮釋 3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6
第三章 敘寫私立佳美幼稚園創園與課程轉型的故事 38
第一節 1965年私立佳美幼稚園的創辦 39
第二節 1974年的課程轉型 48
第三節 1981年開放式幼兒教育理念的推展 66
第四節 1992年的傳承與交棒 73
第五節 小結 78
第四章 佳美幼稚園課程轉型意涵之探究 82
第一節 之於佳美-立下根基 82
第二節 承先啟後-延續「發現學習」、開啟「開放教育」 89
第五章 回顧與前瞻 93
第一節 回顧-研究歷程的成長 93
第二節 前瞻-說不完的故事 96
參考書目 98
附錄一:第一次訪談黃園長之訪談提綱 102
附錄二:賴招英老師訪談之訪談提綱 103
附錄三:張琬琰老師訪談之訪談提綱 104
附錄四:訪談黃妙意老師之訪談提綱 105
附錄五:王文梅老師訪談之訪談提綱 106
附錄六:米羅托兒所賴志彬園長訪談之訪談提綱 107
附錄七:劉玉燕老師訪談之訪談提綱 108
附錄八:訪談時程一覽表 109
附錄九:訪談逐字稿 110
圖次
圖 1研究流程圖 8
圖 2訪談與文件資料的整理 31
圖 3以情緒發展為基礎的教育目標 54
圖 4黃園長信仰與幼兒教育的連結 81
圖 5推展開放式幼兒教育理念的拓展 86

表次
表 1黃園長的生命歷程年表 9
表 2黃園長訪談主題 22
表 3黃園長訪談整理與分析 32
表 4重要人士訪談整理與分析 33
表 5黃園長課程觀的改變 91

照片
照片 1黃園長與老師、園童合影(民55) 38
照片 2佳美幼稚園舊照片(民58) 39
照片 3初創園時幼稚園裡的蹺蹺板(民56) 40
照片 4黃園長與學生、家長合影(民58) 40
照片 5老師和師母參觀幼稚園(民54) 40
照片 6黃園長和小學老師、師母、同學合影 40
照片 7黃園長參加慧友會聚餐 41
照片 8假日時,黃園長與家長會成員出遊合影 41
照片 9佳美第三屆幼稚園畢業生留影民(57) 42
照片 10研究者於2006年2月曾到御茶水女子大學附設幼稚園所拍攝的照片 46
照片 11 MANTOMI幼稚園照片 46
照片 12教室裡的沙池 58
照片 13創作角、娃娃家、畫畫 59
照片 14畢業旅行 63
照片 15新佳美幼稚園(民74) 65
照片 16佳美幼教研習會。 69
照片 17黃園長(民98) 78
一、中文部份:
Benjamin F, Crabtree & William L. Miller((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黃惠雯、
童婉芬、梁文蓁、林兆衛譯)。台北市: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年)
Denny Roy(2004)台灣政治史(何振盛、杜嘉芬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原
著出版年:2003)
D. Jean Clandinin & Michael Connelly (2003)。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0年)
Norman K.Denzin(1999)解釋性互動論(張君玫譯)。台北市:弘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89年)
William I. Goodwin & Laura D. Goodwin(1999)Understand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幼教研究法(賈芸棣譯)。台
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96年)
Uwe Flick(2007)質性研究導論(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台北市:五南。
(原著出版年:2002年二版)
王文科編譯(1990)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 13th edition。台北市:五南。
王仕圖、吳慧敏(2005)深度訪談與案例練習。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教研所。
王建雅(2005)嬰幼兒教保概論 2nd edition。台北縣:群英文化。
王連生(1990)幼兒教育研究 3rd edition。台北市:五南。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市:威仕曼文化。
中國幼稚教育學會。幼兒教育,95-97期、104期、106期
王靜珠(1985)。師範學校二年制幼稚教育師資科制度實驗研究報告。台中:省
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
王靜珠(1987)幼稚教育 9th edition。
王靜珠(1988)。四十年來我國幼兒教育之課程。教育資料集刊,13,65-96。
王靜珠(1995)淺談中國幼兒教育的歷史。幼兒教育年刊,8,91-104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
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65-305頁),高雄市:麗文文化。
吳采燕(2005)托兒所啟動本位課程改革之行動研究---一個所長的築夢記。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新竹市。
李苡瑄(2005)新竹縣希伯崙鄉家長對幼兒教育的信念與期望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筱峰、林呈蓉編著(2004)臺灣史。台北市:華立圖書。
邱志鵬(1999)論台灣幼稚園及托兒所跨世紀的定位問題(二):從歷史的軌跡
中找尋幼托功能混淆的由來。幼教資訊,104,45-53
邱志鵬(2000)開放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71,24-32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林志昇(2003)一位資深幼教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
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佳美‧新佳美幼稚園老師家長(1995)與孩子共舞。台北縣:光佑文化。
佳美‧新佳美幼稚園老師家長(1995)所有的狗都是男生。台北縣:光佑文化。
洪福財(1998)變遷中的幼兒教育。國民教育,38(3),63-75
洪福財(2000)。台灣地區幼兒教育歷史發展及未來義務化政策之探討。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福財(2002)幼兒教育史-臺灣觀點。台北市:五南。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
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59-170)。台北市:遠流。
高敬文、成長兒童學園合著(1994)課程的誕生:成長兒童學園教師教學設計之心路歷程。雲林縣:豐泰基金會。
孫立葳(2000)幼兒園經營:品質指標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翁麗芳(1998)幼兒教育史。台北市:心理。
翁麗芳(1995)「幼稚園」探源。臺北師院學報,8,451-470
翁麗芳(1995)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托兒所的演變在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上的意義。史聯雜誌,25,11-38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淑琦(1994)幼兒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心理。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許傳德(1999)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張美麗(1985)幼兒家長老師專家對幼兒教育的意見與期望比較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等(1996)台灣開發史。台北縣:空大。
黃怡貌(1995)光復以來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1945-1981)。國立師範大
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 4th edition。台北市:心理。
黃瑞琴(1991)。幼稚園園長的教室觀點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學報,4,681-716
黃綉婷(2007)台灣幼兒教育制度之發展(1945-2005)。國立中正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廖宜方(2004)圖解台灣史。台北市:城邦文化。
蔡春美(1988)近四十年來我國幼兒教育師資之培養。教育資料集刊,13,41-63。
蔡春美、翁麗芳、張世宗(1996)。幼教師資培育的歷史研究-從幼教教師教學實務能力培育的觀點。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6(2),213-234
蔡瑜文(2003)台北市幼稚園家長對學前教育選擇權之認知與實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蕭瑞麟(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台北市:培生文化。
劉玉燕(1999)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教學的發展歷程。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
課程模式(121-170頁)。台北:心理。
劉慈惠(2006)學前幼兒被期待學些什麼?-以兩所幼稚園家長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1(1),131-158
劉慈惠(2007)幼兒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潘慧玲主編(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市:高等教育。
盧素碧(1988)。近四十年來我國幼兒教育之教材及教法。教育資料集刊,13,
97-121。
盧素碧(2003)單元設計。載於簡楚瑛策畫主編,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 2nd edition。台北市:心理。
盧美貴(2005)幼兒教育概論(二版一刷)。台北市:五南。
魏美惠(2005)。近代幼兒教育思潮 2nd edition。台北:心理。
簡楚瑛策劃主編(2003)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 2nd edition 。台北市:心理。

二、英文部份:
Atkinson, R. (1998). The Life Story Interview. Thousand Oaks, CA: Sage.
Erickson, F. (1985) . Qualitative Method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Occasional Paper
No. 81
Mishler, E.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參考書目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