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沈佳燕
研究生英文姓名:Shen,Gia-Yan
中文論文名稱:以ADDIE模式發展國小高年級風能動畫與繪本輔助教材及對教學成效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古建國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風能、風力發電、動畫、輔助教材、教學成效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是以ADDIE教學設計模式來發展風力發電的輔助教材─風能繪本與動畫。ADDIE的教學設計模式分為「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五大階段。在分析階段是為了解教學前學生對風力發電的認知、教師對現有風力發電輔助教材之滿意度與需求以及現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科書中風能內容與92課綱符合情形。實施階段則是以自編的風力發電輔助教材來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評鑑階段則探討利用自編風力發電輔助教材融入教學對學生能源認知學習與態度之影響以及了解教師與學生使用自編風力發電輔助教材之滿意度。
分析階段的先對專家進行訪談,並依訪談結果設計出風能輔助教材的滿意度及求需問卷。問卷部份以國小已教授過風力發電相關教材之教師為母群體,調查教師對於現有風力發電輔助教材之滿意度與需求,採立意取樣的方式,發放問卷190份,回收171份。根據問卷分析結果可以發現到國小教師對於現今風力發電輔助教材的滿意度不高,而校園內有裝置風力發電設備的老師比起學校未裝置風力發電機的教師在風力發電輔助教材的除了滿意度有顯著差異之外,在滿意度與需求上也有顯著相關。最後,依教師滿意度分析的結果編製風能繪本及動畫。
評鑑階段為探討風能動畫輔助教材之應用與學生學習成就、態度之關聨,乃以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採方便取樣的方式,取台北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8個班,每班35人,共計280人。實驗方法採等組前後測實驗,教學時皆以牛頓版六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科書、教學指引及教案作為教學的工具,實驗組的班級並在授課時加輔以依ADDIE教學設計模式所自編的風能動畫輔助教學。以變異數分析之統計方法,比較因教學時輔助教材之有無者的學習成就與態度之差異。在能源認知上,實驗組與控制組經過教學後沒有顯著差異;但在能源態度上,實驗組與控制組則有顯著差異。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Ⅲ
目次 V
表目次 Ⅶ
圖目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2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多媒體輔助學習理論 5
第二節 教學系統設計 15
第三節 能源的認知與態度 20
第四節 風力發電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4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教學前學生對風能認知分析 75
第二節 教師對現有風能輔助教材之滿意度與需求 81
第三節 現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風能內容與92課綱符合情形 89
第四節 教師與學生對自編風能輔助教材之滿意度 94
第五節 教師對風能滿意度與需求之相關分析 101
第六節 教學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能源認知與態度有顯著差異之分析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19

參考文獻 121
(一) 中文文獻 121
(二) 英文文獻 125

附錄 127
附錄1 國小教師對風能輔助教材滿意度與需求問卷 127
附錄2 國小高年級學生能源問卷(預試卷) 130
附錄3 國小高年級學生能源問卷(正式卷) 133
附錄4 使用者評鑑表 135
附錄5 風能「繪本」腳本 137
附錄6 風能「動畫」腳本 143
附錄7 專家訪談的開放性譯碼 157
附錄8 繪本畫面摘錄 167
附錄9 動畫畫面摘錄 171
(一)中文文獻
丁崑健(2002)。通識歷史教育之教學媒體利用初探。通識教育與史學研討會。國科會:140-151。
王光復(1991)。能源教育內涵與預期功能。工藝月刊,20(7):2-7。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聖文(2006)。以X3D為基礎的風力發電教學平台之研究與實做。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王紀成(1995)。 PC 多媒體實作入門。碁峰:台北。
田振榮(1994)。國民小學如何推動能源教育。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高中職能源教材研習會會議手冊。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伍台玉(2005)。國小實施統整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學生節約能源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威賢(2004)。台灣風力發電史。再生能源電子報,4。2008年9月10日,
Retrieved from:http://re.org.tw/main/sub5/newsletter.htm#tech-1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何三本(2003)。幼兒文學。台北:五南。
李偲華(2007) 。國小低年級教師使用繪本融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李世忠(1999)。教學科技─評鑑與應用。台北:五南。
李金發(2006)。以環境教育為內涵之繪本創作教學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雅如(1995)。高中教科書內能源教育之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錦足(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均鴻(2006)。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周錦鐘(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柯玫淑(2003)。國小中高年級能源永續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姜文如(2002)。兒童圖畫書融入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之延伸教學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永安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高紹惠(2007)。國內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所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龍安(1992)。增進兒童創造力的策略與活動。創造思考教育,4:8-12。
陳偉寬( 2001)。運用多媒體電腦提昇教學效率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535 。
陳志榮(2005)。台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文言(2007)。以多媒體將科學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生的科學本質觀與科學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建州(2001)。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志榮(2005)台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童敏惠(2000)。數位媒體在圖書館之應用:數位圖書館參考服務初探。大學圖書館,4(2):132-146
楊昭儀(1999)。國小兒童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發展研究─以淡水紅樹林的自然生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台北縣。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逸倫(2006)。繪本系列介入教學進行社區環境問題探究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楊國樞(1980)。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祖忻等(1995)。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五南。
張雅芳等(1998)。資訊化社會中英語科教師專業發展自學軟體之研究發展。教學科技與終身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科會:356-366。
張聖宗(2004)。國小高年級能源永續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張子超(1996)。環境教育在網際網路上的資源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7:21-30。
徐素霞(2001)。且讓藝術創意妝點生活空間。美育雙月刊,124:66-73。
徐素霞(2002)。會「說」「故事」的「圖書」和畫家素描。朱銘美館季刊,12:7-12。
徐新逸、施郁芬(2004)。數位學習課程發展作業流程暨參考手冊。教育部。
鍾瑞國、陳建州(1998)。我國高級學校工業類科教師能源態度之研究。能源季刊,28(1):140-150。
黃筱琳(1998)。高雄市中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玉珊、余為政(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
鍾敏華(2003)。兒童繪本與兒童語文創造力之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台東縣。
劉美玲(2001)。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劉瑞圓(1994)。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北市。
游光照(2004)。中部地區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謝定祐(1992)。環境教育的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蕭飛(1993)。科技日新,感官無限?影像是沒有「痛楚」的暴力。雄獅美術,274:76-77。
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習領域之實施模式、策略與實例。中華民國第十五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國科會:1-11。
壽大衛(2003)。數位媒體在環境教育應用之架構與方向。中華民國資訊學會通訊,6(3):73-83。
羅綸新(1994)。多媒體設計。松崗:台北。
蘇振明(2001)。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台北市。

(二) 英文文獻

Aderson, C. J. & Eljkov, M. D.(1990). Creating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 practical guide. Glenview, IL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Allport, D. A. (1993). Attention and control: Have we asked the wrong ques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25 years. In D. E. Meyer & S. Kornblum (Eds.),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XIV: Synergies i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Bauman, P. C. & Petrock, E. M. (1981). Energy education: why, what
and how?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1347).

De Young, R. &Monroe, M. C.(1996). Some fundamentals of engaging stori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2(2), 171-187.

Dick, W. & Carey, L. (1996).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4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Dick,W.& Reiser,W.(1989),Planning effectiue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tice Hall.

Eagly, A. H. & Chaiken, S. (1984). Cognitive theories of persuasion.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17,267-296.

Eiser, J. R. & van der Pligt, J. (1988). Attitudes and Decisions. London: Routledge.

Eagly, A. H., & Chaiken, S. (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Gustafson, K.(1991). Survey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models(2nd ed.).Syracuse, NY:ERIC Clearinghouse.

Gibson, I. & Donnelly(2000), Organizations:behavior structure processes, McGraw-Hill, New York.

Hawaii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supplementary instructional guide, energy use and the environme nt:
concepts & activities for the cla ssroom secondary social studie s
module. (ERIC NO. ED 215 863).

Huck, F. O. (1997). Visual communication: An information theory approach. Boston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Indiana State Departme nt of Commerce (1982). Lesson from an energy
curriculum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9 268).

LaFollette, H. (1980). Licensing parents.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9(2), 182-197.

Monhardt, R. &Monhardt, L.(2000)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issue. Heart over mind. Reading Horizons, 40(3), 175-184.

Morrow, L. M., Pressley, M., Smith, J. &Smith, M.(1997). The effect of a literature-based program integrated into literacy and science instruction with children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2(1), 54-76.

Reeves, T. C. (1992). Research foundations for interactive multimedia. In Promaco Conventions (E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ymposium, 177-190.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27-31 January. Promaco Conventions

Stapp, W. B. and Ajzen, W. (1989),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 Solving, In Iozzi, L. A. and Shepard, C. L. (Eds.) Building multicultural
webs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roy, OH: NAAEE.

Whitin, D. J., & Whitin, P. (2005). Choosing and using quality book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 Magazine for Classroom Innovators, 13( 13),17-23.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