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李佳殷
中文論文名稱: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University Evaluators
指導教授姓名:吳清山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大學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模糊德懷術
英文關鍵字:University EvaluatorsIndicator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Fuzzy Delphi Method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建構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體系,並瞭解各專業能力間的相對重要性。本研究以模糊德懷術為主要研究方法,共邀集20位專家學者與受評學校人員組成專家小組以瞭解其相關意見,並透過雙三角模糊數進行指標篩選。根據上述方法,本研究獲得之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體系總計包含3大構面、12個向度,52項指標。
二、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之3大構面分別為「評鑑專業知識」、「評鑑專業技能」、「評鑑專業倫理」,並以「評鑑專業倫理」構面之重要性程度較高。
三、評鑑專業知識構面下包含「評鑑概念的知識」、「研究方法的知識論」、「大學行政實務運作」、「教育環境的瞭解」4個向度,共計12項指標,其中以「評鑑概念的知識」向度重要性程度較高。
四、評鑑專業技能構面下包含「資料的蒐集與組織」、「資料的分析與詮釋」、「報告的撰寫」、「人際的溝通與互動」4個向度,共計17項指標,其中以「報告的撰寫」向度重要性程度較高。
五、評鑑專業倫理構面包含「個人信念」、「工作倫理」、「人際倫理」、「社會倫理」4個向度,共計23項指標,其中以「社會倫理」向度重要性程度較高。
六、在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中,以指標「3-2-7主動利益迴避」之重要性程度最高。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分別對辦理評鑑單位、教育行政機關、評鑑委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the indicator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university evaluators, and explore the importance among those indicators.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is used in this study as main research methods. This research invites 20 scholars and school personnel who have been evaluated to form the team of Fuzzy Delphi Metho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lative opinions toward the indicator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university evaluators. Then, this research uses double triangle fuzzy technique to select the indicators. Findings obtained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method are as follows:
1.The indicator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university evaluators consists of 3 dimensions, 12 categories, and 52 indicators.
2.The 3 dimensions in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university evaluators includ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knowledg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skills,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ethic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mong all other dimensions.
3.There are 4 categories and 12 indicators in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knowledge dimension. The 4 categories are involved evaluation knowledge, research methodological knowledge, administration practical knowledg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knowledge, and evaluation knowled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y in the dimension.
4.There are 4 categories and 17 indicators in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skills dimension. The 4 categories are involved data collection, data analysis, presenting report,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ing rep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y in the dimension.
5.There are 4 categories and 23 indicators in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ethics dimension. The 4 categories are involved personal belief, work ethics, relationship ethics, social ethics, and social ethic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y in the dimension.
6.The indicator ”3-2-7 active conflict of interest”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in the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university evaluator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esent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stitution, Taiwan Education Authority, university evaluators, and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待答問題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評鑑委員與專業能力的概念
第二節 評鑑委員專業能力之內涵分析
第三節 我國評鑑委員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
第四節 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初步建構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實施程序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篩選之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之重要性分析
第三節 綜合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二、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意見調查表(專家審題問卷)附錄二 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意見調查表
一、中文部份
九章出版社編輯部(1989)。模糊數學入門。臺北市:九章。
王保進(1993)。高等教育指標表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保進(2008)。高等教育評鑑專業機制的最後一塊拼圖-評鑑委員專業化。鍾任琴(主持人),教育品質與教育評鑑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江宜錦(2007)。天然災害統計指標建構與分析-以台灣各縣市為例。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牟宗燦(2004)。大學評鑑的實踐與挑戰。通識教育,4(11),151-161。
何東洪(2008)。高教評鑑中之怪現象。臺灣社會研究,70,281-284。
吳佳燁(2006)。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之建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政達(2005)。我國地方政府層級教育課責系統建構之評估:模糊德菲法之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28(4),645-665。
吳柏林(2005)。模糊統計導論:方法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珮琪(2007)。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建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清山(1998)。建立教師教育權威之探索-談教師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初等教育學刊,6,41-58。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2006)嚴守評鑑倫理,確保評鑑公信力。評鑑雙月刊,4,12-13。
吳清山、王令宜(2007)。我國大學評鑑:挑戰、因應策略與發展方向。課程與教學季刊,10(4),15-30。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29,46-49。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呂世偉(2007)。大學院校系所評鑑委員專業能力與專業表現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宋冠瑩(2006)。談教育評鑑人員專業證照制度與能力訓練。學校行政,43,199-211。
林天祐(2003)。校務評鑑的理念與實務。「學校行政專題討論」課程系列講座活動,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天祐(2004a)。校務評鑑專業化的探討。載於張明輝(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319-340頁)。臺北市:心理。
林天祐(2004b)。專業的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陳明印、鄧國雄、陳光憲、陳明終(主持人),現代教育論壇-教育評鑑專業化學術研討會,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天祐(2004c)。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的專業化。教育資料集刊,29,27-52。
林佩瑩(1996)。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靜宜(2008)。新竹市高中職家長對學生品格教育內涵之期望類型及滿意度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俊凱(2009)。小型建築師事務所經營績效指標建構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施宜成(2008)。考量減災觀點之都市更新地區劃定評估指標: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銘傳大學建築與都市防災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柯佩伶(2005)。國小英語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洪信令(2007)。美國評鑑學會暨其2007年年會 (AEA and Evaluation 2007)。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電子報。2008 年 10 月 25 日,取自:http://epaper.creed.ntnu.edu.tw/index.php?id=27。
孫志麟(2000)。國民教育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3,121-148。
徐昊杲、曾淑惠(2008)。高職學校評鑑人員評鑑能力與角色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6(2),101-131。
徐慧嬛(2007)我國教育評鑑人員證照制度建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8)。98年系所評鑑實施計畫。2008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heeact.edu.tw/ct.asp?xItem=1365&CtNode=483&mp=2
高麗鳳(2009)。國民中小學教育評鑑人員專業化指標建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有恆(1998)運輸計劃評估與決策-模糊理論之探討與應用,台北:華泰書局出版。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惠媚(2002)。醫學圖書館員專業能力需求評估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張新仁、方德隆、丘愛鈴、李芊慧(2007)。師資培育機構評鑑:美國師資培育可委員會的評鑑制度及其啟示。高雄師大學報,22,1-20。
張瑞雄(2005)。大學評鑑之省思。師友,456,0-3。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張鈿富(2002)。教育指標建立與運用之探討,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改革的未來(183-217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德銳(1997)。美國師資培育評鑑制度及其對我國之啟示。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423-476頁)。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7)。大學評鑑辦法。
連依雯(2008)。老舊校舍空間改善評估指標架構之建立-以臺中市國民中小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郭昭佑(2001)。學校本位評鑑-內外部評鑑的差異與結合。國立政治大學學報,82,27-61。
郭昭佑(2006)。當評鑑遇上教育-教育評鑑意涵探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2,19-42。
陳信翰(2007)。我國大學院校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昭宏(2001)。亞太港埠競爭力與核心能力指標之研究。運輸學刊,13(1),1-25。
陳曼玲(2006)。大學校長:評鑑是督促大學系所進步的動力。評鑑雙月刊,1,15-19。
陳曼玲(2006)。翻開大學評鑑史。評鑑雙月刊,1,22-23。
曾美惠(2006)。建立評鑑倫理,專學者提建言。評鑑雙月刊,4,14-16。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曾淑惠(2006)。評鑑專業化的概念與發展對我國教育評鑑專業化的 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71-192。
曾憲政、陳善德(2008)。評鑑委員培訓是優質評鑑的關鍵。評鑑雙月刊,13,42-43。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D.L.Stufflebeam著。CIPP評鑑模式(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evaluation model:viewpoints on education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533-550。臺北市:高等教育。
游進年(2003)。中小學教育評鑑之評析-以校務評鑑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12,47-61。
湯堯(2007)。台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實務探究。教育政策論壇,10,1-17。
辜敏郎(2008)。國民小學學校自我評鑑之後設評鑑指標建構研究-以ESSE觀點為基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傑、李隆盛研究主持(1998)。大學校務綜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委託單位:教育部;研究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曙東(2007)。教育評鑑規劃人員能力內涵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1(24),109-125。
黃曙東(譯)(2005)。D.L.Stufflebeam著。CIPP評鑑模式(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evaluation model:viewpoints on education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333-383。臺北市:高等教育。
葉昱岑(2005)。我國大學評鑑政策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葉晉嘉、翁興利、吳濟華(2007)。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之比較研究。調查研究,21,13-58。
蒲彥穎(2008)。企業永續性管理會計指標建立之研究-以製造業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兆隆(2008)。一場唐吉軻德與大風車的戰爭。臺灣社會研究,70,325-333。
劉智豪(2004)。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委員評鑑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潘施羽(2009)。我國大學訪評委員評鑑知能需求及其研習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慧玲(2004年5月)。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楊深坑(主持人),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蔡佩真(2003)。建設公司建築企劃方案選擇之研究-以住宅方案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瑋昶(2007)。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委員專業倫理準則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珮琳(2005)。我國教育評鑑人員專業倫理準則之建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珮琳(2006)。先進國家教育評鑑專業倫理面面觀。評鑑雙月刊,4,9-10。
鄭滄濱(2001)。軟體組織提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志峰(2002)。教育評鑑邁向專業化之途徑:評鑑人員證照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46,100-107。
賴志峰(2009)。教育評鑑專業化及評鑑模式的省思。研習資訊,26(1),79-83。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鄺海音(2008)。評鑑中心將建立評鑑委員認證制度。2008 年 10 月 1 日,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08/01/04/404.aspx
蘇錦麗(2003)。談教育評鑑之專業性。教育研究月刊,112,31-36。
蘇錦麗、黃曙東(2007)。世界重要國家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發展對我國之啟示。高教評鑑,1,51-82。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 (1994).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valuators. Retrieved December 27,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eval.org/Publications/GuidingPrinciples.asp.
Ghere, G., King, J. A., Stevahn, L., & Minnema, J. (2006).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it for reflecting on program evaluator competencie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7 (1), 108-123.
Hoy, W. K., & Miskel, C. G.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King, J. A., Stevahn, L., Ghere, G., & Minnema, J. (2001). Toward a taxonomy of essential evaluator competencie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2 (2), 229-248.
McGuire, M., & Zorzi,R.(2005).Evaluator competencies and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rogram Evaluation, 20 (2), 73-99.
Mertens, D. M. (1994). Training evaluators: Unique skills and knowledge. New Direction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62, 17-28.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2007).NCATE Handbook. Retrieved December 30,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ncate.org/documents/handbook/handbook.pdf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82).The OECD list of social indicators. Paris: OECD.
Rossi, R. H., Freeman, H. E., & Lipsey, M. W. (2004).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7th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Scriven, M. (1996). Types of evaluation and types of evaluator. Evaluation Practice, 17 (2), 151-161.
Stevahn, L., King, J. A., Ghere, G., & Minnema, J. (2005). Establishing essential competencies for program evaluator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6 (1), 43-59.
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2007). Accreditation and the Future of Peer Review. Chicago: HLC.
Worthen, B. R., Sanders, J. R., & Fitzpatrick, J. L. (1997). Program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2nd ed.). New York: Longman.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書名頁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