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吳亭嬌
中文論文名稱:臺灣與大陸華文網路語言之語域變體比較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許慧珍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臺灣大陸網路語言語域變體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4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5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灣和大陸的傑尼斯偶像歌迷所使用的網路語域變體詞彙特徵以及討論的主題,並比較兩岸歌迷在詞彙使用與討論主題上有何差異。本研究自臺灣批踢踢實業坊傑尼斯事務所討論看板群組和大陸J家閑情論壇蒐集語料。
研究結果顯示,臺灣歌迷和大陸歌迷在詞彙使用上有顯著差異。臺灣歌迷以使用外來詞、表情符號和縮略語為主,其中外來詞裡又以使用日語的外來詞居多,顯示臺灣歌迷對日語較熟悉且傾向使用。大陸歌迷方面則以縮略語的使用占大宗,此詞彙特徵充分展現網路語言省時的特性。另外,大陸的語域變體詞彙種類較多,顯示其語域環境比臺灣更為封閉且隱晦難懂。在討論主題方面,兩岸歌迷亦有顯著差異。臺灣歌迷主要討論偶像影視廣播相關作品、歌迷本身相關的話題、及商品交易,呈現開放且輕鬆溫和的氣氛。而大陸歌迷則偏重討論偶像本身,主要在討論外表、及地位、排名等主題,此結果可能反映大陸歌迷注重競爭之特質。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at kinds of netspeak lexicon were used and what were discussed by Johnny’s fans in Taiwan and China, and to examin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netspeak and discussion themes between Taiwanese fans and Mainland Chinese fan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online forums: PTT JP_Johnnys in Taiwan and J-jia-xian-qing forum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netspeak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aiwanese fans used loanwords, emoticons, and abbreviations most. Among the loanwords, Japanese loanwords were highly used, indicating that Taiwanese fans are quite familiar with Japanese language and prone to use it. Mainland Chinese fans used abbreviations most, corresponding to the time-saving feature of netspeak. Besides, they used more kinds of netspeak lexicon than Taiwanese fans did, which made their utterances more incomprehensible and obscurer. About the discussion them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ese and Mainland Chinese fans. Taiwanese fans usually discussed “film/television/broadcast work”, “fans”, and “commodity exchanges”, and the discussion atmosphere was open, relaxed, and harmonious. Mainland Chinese fans discussed “idols” most. In this topic, the subtopics “appearances” and “status/ranking” were majorly discussed, which might reflect their concern about competition.
表目錄......................................................I
圖目錄.....................................................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語域變體相關研究....................................7
第二節 華文網路語言.......................................15
第三節 臺灣與大陸使用詞彙比較研究.........................27
第四節 本章小結...........................................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3
第一節 研究流程...........................................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34
第三節 語料蒐集方法.......................................35
第四節 分析方法...........................................36
第五節 編碼者間信度分析...................................40
第四章 分析結果............................................41
第一節 兩岸歌迷使用詞彙的特徵及差異.......................41
第二節 兩岸歌迷討論的主題及其差異.........................46
第三節 小結...............................................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9
第一節 討論與結論.........................................5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66
附錄一 主題分類範例........................................67
附錄二 批踢踢傑尼斯事務所討論看板群組及J家閑情之使用規定...76
參考書目...................................................77
(一)中文部分

a雪泠a (2008年8月18日)。誰知道j家所有簡稱的意思??[討論群組]。取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712604.html?an=0&si=3
henin (2008年2月9日)。XQ用語lolli調教篇[部落格]。取自http://hi.baidu.com/henin/blog/item/e3e98cb1b8b9315009230281.html
Logan, R. K. (2001)。第六種語言:網路時代的新傳播語彙(林圭,譯)。台北市:藍鯨。
Weber, R. P. (1989)。內容分析法導論(林義男,譯)。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于根元(2001)。網絡語言概說。北京市:中國經濟出版社。
于根元(2006)。應用語言學前沿問題。北京市:中國經濟出版社。
巴比(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李美華等,譯)。台北市:湯姆生出版。
方文君(2008)。運用語域理論對聊天室英語網絡語言的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方惠宗(2005)。中國大陸網路論壇之研究─以關天茶舍「超級女聲」論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方逸珮(2010)。台灣日語外來流行新詞之演變與融入(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8FJU00526001%22.&searchmode=basic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囡(2011)。《南京日報》房地產廣告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王洪梅(2011)。公益廣告語的語用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王艷芳(2008)。1998-2007年中國網路語言研究。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2),70-74。
冉永平(2006)。語用學:現象與分析。北京:北京大學書版社。
史有為(2004)。外來詞─異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全小燕(2010)。從語域角度探討外貿英語函電的語言特點。現代商業,12,275-277。
朱鎮(2010)。汽車廣告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余陳乙(2005)。商務函電「語域」探微。寧波教育學院學報,7(4),53-56。
克里斯托(2010)。語言的秘密(蔡淑菁、謝儀霏,譯)。台北市:貓頭鷹。
呂昭慧(1999)。現代漢語新詞語料的整理與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李知沅(2004)。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李彥潔(2006)。現代漢語外來詞發展研究(博士論文)。取自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李捷、何自然、霍永壽(主編)(2010)。語用學十二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義正、連德仁(2004)。網路圖像符號之類型分析與應用研究。商業設計學報,8,213-226。
杜珮宜(2005)。臺灣當代漢語外來詞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汪化雲(2011)。海峽兩岸尊稱異同述略。載於鄭錦全、曾金金(合編),二十一世紀初葉兩岸四地漢語變異(頁147-154)。台北市:新學林。
周一農(2005)。詞彙的文化蘊涵。上海:三聯書局。
周春林(2008)。詞語語義語法偏離搭配研究。昆明:雲南人民。
周洪波(2002)。網絡語言的位置。語文世界(初中板),4,4-5。
周強(2006)。淺談商務語域中的商務英語函電的語言特點。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5(3),99-101。
周磊(2010)。化妝品廣告語言特色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竺家寧(1996)。兩岸詞彙對比研究。華文世界,81,1-17。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市:五南。
竺家寧(2009)。詞彙之旅。新北市:正中書局。
金慧蘭(2007)。現代漢語新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金錫永(2011)。現代漢語外來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博士論文)。取自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侯敏、滕永林、何偉、鄒煜(2011)。2008年度漢語新詞語調查。載於鄭錦全、曾金金(合編),二十一世紀初葉兩岸四地漢語變異(頁83-94)。台北市:新學林。
侯精一(1996)。兩岸語彙對比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問題。華文世界,81,32-36。
柳多利(1999)。90年代中國大陸新詞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台中市。
紀佩君(2008)。網路世界中的展演儀式─網路聊天室的對話分析(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7NHU05208001%22.&searchmode=basic
孫翠翠(2011)。從「杯具」的迅速流行看網路諧音詞的發展趨勢。(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徐大明、陶紅印、謝天蔚(1997)。當代社會語言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袁方 (主編) (2004)。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袁素榮(2006)。論漢語外來詞的接納與融匯(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張天惠(2008)。現代中國用語辭彙。台北市:文經社。
張玉玲(2008)。網絡語言的語體學研究(博士論文)。取自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張惠美(2005)。廣告標語重疊詞析論。中國語文,581,45-50。
張智翔(2008)。網路世界的語言遊戲─顏文字在PTT中的使用(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嘉義縣。
張德祿(2006)。語域理論簡介。載於趙蓉暉(主編)。社會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張慧美(2002)。廣告標語之語言風格研究。台北市:駱駝出版社。
張璐(2010)。化妝品廣告的語言藝術(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曹煒(2010)。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梅艷(2006)。「網絡流行語」的社會學解釋。內蒙古電大學刊,7,59-60、62。
莊庭瑋(2007)。適用於網路論壇之新事件偵測技術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台北市。
郭熙(2004)。中國社會語言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陳松岑(1999)。語言變異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陳俊丞(2007)。日本文化影響下之外來語考察-以臺灣的國語語彙為主-(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新北市。
陳奕仁(2007)。中國大陸網路論壇的民族主義現象分析─以天涯社區中的中日關係形象再現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 eb.cgi?o=dnclcdr&s=id=%22096NHU05375001%22.&searchmode=basic。
陳建偉(2008)。網路流行語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陳盈樺、孫韶徽(2011)。生活中學華語─兩岸廣告流行語之比較與應用。載於鄭錦全、曾金金(合編),二十一世紀初葉兩岸四地漢語變異(頁184-204)。台北市:新學林。
陳美瑛(2006)。大學生使用「新日語借詞」之態度與接受度—以輔仁大學學生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4FJU00526003%22.&searchmode=basic
陳原(2001)。語言與社會生活。台北市:臺灣商務。
陳德譽(2005)。台灣電視新聞的語言風格特色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新北市。
陳曉(2010)。近年來報刊新聞的語言特色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童遠鵬(2007)。試論科技英語的語域概念。語文學刊(高教‧外文版),2,65-68。
賀倩(2011)。語域理論視角下的微博語言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黃楷元(2007)。電子布告欄中的政治意見呈現(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楊文全(2002)。試論廣告語言的「意表化」現象。語文建設通訊(香港),70,4-11。
楊占(2012)。科普還是學術─基於語料庫詞彙特徵的科技語域分析。新余學院學報,17(4),77-79。
楊永林(2004)。社會語言學研究. 功能.稱謂.性別篇。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頁904-929),台北:東華書局。
楊倩(2011)。熱點新聞事件中產生的網絡流行語現象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楊敬怡(2009)。女性流行雜誌之內容分析與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7NHU05663017%22.&searchmode=basic
楊靜(2011)。房地產報刊廣告語言的修辭學闡釋(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楊蕾(2008)。國內ACG次文化群體網絡聊天用語的詞彙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楊麗璇(2010)。現代網絡交際中語言的變異形式研究。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11,218-219。
萬紅(2007)。當代漢語的社會語言學觀照。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鄒嘉彥、游汝傑(2007)。社會語言學教程。台北市:五南。
趙萱(2006)。科技英語語域及其語言特點。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1),47-48、52。
劉向紅、安志紅、歐陽雙龍、余錫銘(2009)。科技英語文體的語域特徵。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30(1),142-144。
劉英翠(2011)。媒介融合時代的新聞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劉海燕(2007)。語域理論模式下的BBS論壇語言(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劉祐銘(2012)。台灣大學生BBS流行語文化現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detail.aspx?DocIDs=U0020-0606201222105300
劉鳳玲、戴仲平(2003)。社會語用藝術。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劉麗貞(2007)。台灣網路表情符號的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6NKNU5634028%22.&searchmode=basic
滕荔(2008)。廣告語言變異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潘美岑(2004)。網際網路溝通的語言遊戲─以MSN Messenger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2NC CU5472003%22.&searchmode=basic
蔡鴻濱(2008)。網言網語的對話與遊戲:口語、書寫的再省察(博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6SHU05376002%22.&searchmode=basic。
鄭如婷(2006)。傳統中文與台灣網路中文的比較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新北市。
鄭盈盈(2010)。試析中俄網路語言特性─以中俄網路聊天室為例。俄語學報,16,57-81。
樹樹(2008年4月7日)。J家閑情不完全字典[部落格]。取自http://blog.sina.com.cn /s/blog_3d0e456501008y9l.html
韓禮德(2005)。韓禮德語言學文集(李戰子、周曉康等,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瞿林燕(2010)。食品、藥品廣告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藍翔英(2008)。商務信函的語域分析(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魏思文(2010)。汽車廣告語言分析(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嚴心梅(2011)。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語言次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9NTOU5331011%22.&searchmode=basic
顧江萍(2011)。海峽兩岸日語借詞特點比較。載於鄭錦全、曾金金(合編),二十一世紀初葉兩岸四地漢語變異(頁83-94)。台北市:新學林。




(二)英文部分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Crystal, D. (2001).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raggeim, A. (2013). Internet Slang and China's Social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Internet Users in Guiyang. (Electronic Thesis). Retrieved from https://etd.ohiolink.edu/
Feerst E., & Stewart D. (2012, October 1). Internet communities and forms [Video file]. Retrieved from http://www.videojug.com/interview/internet-communities -and-forums-2#what-is-an-internet-forum
Gerbner, G. (1973). Cultural indicators: The third voice. In G. Gerbner, L. Gross, & W. Melody (Ed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policy.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pp. 555-573.
Halliday, M. A. 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London: Edward Arnold.
Holsti, O. 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Massachusetts Menlo Park. California: Addison-Westly Publishing Company.
Kavli, S. E. (2004). Embedded Paralinguistics in Textual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s a Picture Really Worth A Thousand Words? (Doctoral dissertation). Available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Database. [UMI No. 3117419]
Sunisa, S. T. (2012). Code Switching Online: A Case Study of Thai Facebook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Asia University, Taichung City.
Tsai, N. Y. (2007). Language Change through Language Contact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Taiwan (Master’s thesis). MSc in Applied Linguistics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English Languag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burgh.
Wang, M. R. (2009).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Chinese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Master’s thesis). Retrieved from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 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7NCKU5094008%22.&searchmode=basic
Wu, C. S. (2010). Transference on a BBS website in Taiwan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Providence University, Taichung City.
書名頁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附錄
參考書目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1.25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1.2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