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建宏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小扯鈴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Research for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Players’Participation in Diabolo Team
指導教授姓名:王宗騰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參與動機滿意度扯鈴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了解扯鈴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因素,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上的差異情形,以臺北市國小扯鈴隊選手為研究之對象,所蒐集之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所得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中臺北市國小扯鈴隊選手參與動機有「競爭表現」、「環境影響」、「運動樂趣」及「獎勵稱讚」四個因素;而滿意度有「健康成長」、「教練素質」、「自我表現」、「硬體設施」及「團隊關係」五個因素。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參與動機因素上差異情形發現:
(一)男性較女性的選手有較高的參與動機。
(二)年齡較小的選手其參與動機較高。
(三)不同參加時間的選手其參與動機並無差別。
(四)每週訓練時數較長的選手其參與動機較高。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滿意度因素上差異情形發現:
(一)不同性別的選手其滿意度並無差別。
(二)年齡較小的選手其滿意度較高。
(三)不同參加時間的選手其滿意度並無差別。
(四)每週訓練時數較長的選手其滿意度較高。
四、臺北市國小扯鈴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情形:
選手參與動機愈高則滿意度也就愈高;反之,選手參與動機愈低則滿意度也就愈低。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扯鈴運動 6
第二節 參與動機之定義及相關理論 8
第三節 滿意度之定義及相關理論 11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研究程序 2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4
第四節 研究調查實施 35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處理 37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38
第一節 有效樣本背景結構特性分析 38
第二節 選手參與動機之分析 39
第三節 選手滿意度之分析 41
第四節 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 44
第五節 選手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49
第六節 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6
第一節 結論 56
第二節 建議 57
參考文獻 59
中文部分 59
英文部份 62
附錄
預試問卷 64
正式問卷 67
中文部分: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臺北市:錦繡。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保進(2003)。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朱文彬(2006)。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地區國
小足球代表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臺北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運動人口倍增計畫,2002年2月1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
http://www.ncpfs.gov.tw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慶昇(2003)。臺北市國小羽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旭旻(2005)。臺北縣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坤展(2002)。扯鈴在臺灣的文化傳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周紹忠、岑漢康主編(2000)。體育心理學。臺北市:亞太。
林麗娟(1994)。動機設計於電腦輔助教材之運用。視聽教育,35,
5-6。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市:五南。
施纚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馬芳婷(1998)。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伯謙(2005)。臺北市國小學校運動代表隊學童之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
華。
張春興(198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教育部體育司(2002)。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6)。快活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6)。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7)。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5年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辭編會(1984)。體育大辭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文長(1994)。大學生對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慶鴻(2006)。臺北市萬華區國小學童游泳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嘉珍(2006)。臺北市運動舞蹈消費者參與動機、滿意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程紹同(1998)。運動贊助策略學:未來企業行銷新趨勢。臺北市:漢文。
黃文賢(2007)。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玉幸(1995)。家庭主婦參與非正規成人教育的動機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富順(1995)。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黃德祥、魏麗敏(2007)。諮商理論與技術。臺北市:五南。
楊紋貞(2006)。臺中縣國小跆拳道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巿。
廖燕燕(2006)。臺北市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辭審會(1957)。辭源。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劉兆明(1992)。工作動機理論的發展。應用心理學報,1,39-50。
蔡政杰(2002)。扯鈴運動簡介。國民教育,42(6),88-95。
盧立仁(2004)。臺北市國小網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賴錦堂(2003)。臺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錢家慧(2006)。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動機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鴻隆(2004)。臺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鐘瓊珠(1998)。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臺北市:師大書苑。

英文部分:
Adams, J. S. (1963).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and growth. New York: Free Press.
Avrey, M. & Lumpkin, A. (1987).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objectibe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7, 5-11.
Berry, D. (1971). A multi-aphasic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22(1), 48-56.
Boshier, R. W. (1971).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 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ule's typology. Adult Education, 21(2), 3-26.
Campbell, J. P., Dunnette, M. D., Lawler, E. W., & Weick, K. E.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Ford, D.H. (1992). Motivating humans, goals, emotions, and personal agency beliefs. Newbury Park, CA: Sage.
Francken, D. A., & Van Raa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337-352.
Getzels, J. W., Lipham, J. M., & Campbell, R. P. (196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New York: Harper & Row.
Hanson, E. M. (198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 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rter, S. (1978). Effectance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Human Development, 21, 34-64.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4, 309-336.
Martin, D. E., (1997). Interscholostic Sport Participation: Reasons for maintaining or terminating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0(1), 94-104.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Neu, L. (1995). An investigation of athlete satisfaction with the sport selection proces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ice, J. L. (1972). Handbook of orgamizational measurement. Lexington, Kentucky: Health Organization.
Slick, P. (1981). Lernplanung and unterrichtsagestaltung in sportunterricht. Donauworth:Ludwig Aure.
Smith, R. E. (1986). Toward a cognitive-afective model of athletic burnout.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8, 36-50.
Steers, R. M., & Porter, L. M. (1991).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5 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