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秋萍
中文論文名稱:《莊子》聯綿詞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葉鍵得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8
中文關鍵詞:莊子聯綿詞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漢語的特色之一是單音節,基本上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詞素,然而有一種特殊的措詞,被視為一個詞素,那就是所謂的「聯綿詞」,它是由兩個音節組成,連二字以成一義,如果二字分開了,就無意義可言。
在先秦時代的著作中即有大量聯綿詞的運用,尤其在《詩經》和《楚辭》中,可以看到很多應用聯綿詞的例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去探究《莊子》使用聯綿詞呈現出的特色與使用情形。
本文希望透過聯綿詞的研究,增進對《莊子》一書的了解。第一章探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莊子》版本的選定。第二章探討聯綿詞的名稱、定義、特點和分類方法。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藉由對《莊子‧內篇》、《莊子‧外篇》、《莊子‧雜篇》聯綿詞的分析,了解《莊子》使用聯綿詞的情形。第六章呈現《莊子》聯綿詞的音韻現象、形體及構詞使用情況、詞義現象。
《莊子》藉由聯綿詞擴充詞彙意義,豐富語詞內容,增強詞彙的修飾,善用象徵手法將抽象化為具體,加上多采多姿的想像力,讓《莊子》一書擁有豐富的文學內容與有趣的寓言故事。
關鍵字:莊子、聯綿詞
《莊子》聯綿詞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研究概況…………………………………2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四節 《莊子》版本的選定…………………………9
第二章 聯綿詞概述…………………………………………11
第一節 聯綿詞的名稱…………………………………11
第二節 聯綿詞的定義…………………………………13
第三節 聯綿詞的特點…………………………………17
第四節 聯綿詞的分類…………………………………19
第三章 《莊子‧內篇》聯綿詞分析………………………29
凡例……………………………………………………………29
第一節 雙聲聯綿詞……………………………………30
第二節 疊韻聯綿詞……………………………………33
第三節 雙聲兼疊韻聯綿詞……………………………64
第四節 非雙聲疊韻聯綿詞……………………………72
第五節 重言聯綿詞……………………………………76
第六節 小結……………………………………………98
第四章 《莊子‧外篇》聯綿詞分析………………………103
第一節 雙聲聯綿詞……………………………………103
第二節 疊韻聯綿詞……………………………………111
第三節 雙聲兼疊韻聯綿詞……………………………142
第四節 非雙聲疊韻聯綿詞……………………………151
第五節 重言聯綿詞……………………………………151
第六節 小結……………………………………………189
第五章 《莊子‧雜篇》聯綿詞分析………………………197
第一節 雙聲聯綿詞……………………………………197
第二節 疊韻聯綿詞……………………………………200
第三節 雙聲兼疊韻聯綿詞……………………………213
第四節 重言聯綿詞……………………………………214
第五節 小結……………………………………………221
第六章 結論…………………………………………………227
第一節 《莊子》聯綿詞的音韻現象…………………227
第二節 《莊子》聯綿詞的形體、構詞現象…………230
第三節 《莊子》聯綿詞的詞義現象…………………233
附錄一 《莊子》雙聲聯綿詞統計表………………………237
附錄二 《莊子》疊韻聯綿詞統計表………………………238
附錄三 《莊子》雙聲兼疊韻聯綿詞統計表………………240
附錄四 《莊子》非雙聲疊韻聯綿詞統計表………………242
附錄五 《莊子》重言聯綿詞分析表………………………243
附錄六 《莊子》聯綿詞詞例表……………………………244
參考書目……………………………………………………………249
參考書目(先依姓氏筆畫由少而多排列,次依出版年代由先而後排序):
(一)專書
A、專著
甲、古書現代整理本(先依朝代先後排列,次依姓氏筆畫由少而多排列)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漢﹞許慎:《說文解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漢﹞揚雄撰、﹝晉﹞郭璞注:《方言十三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晉﹞郭象:《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90年)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北宋﹞張有:《復古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北宋﹞陳彭年等著:《新校正切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北宋﹞陳彭年等著:《新校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北宋﹞丁度等編:《宋刻集韻》(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南宋﹞林希逸:《莊子口義》(臺北:弘道出版社,1971年)
﹝南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方以智:《通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明﹞焦竑:《莊子翼》(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王念孫:《讀書雜志》(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
﹝清﹞阮元審定:《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
﹝清﹞黃生:《字詁義府合按》(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乙、現代人著作
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校訂重排本)
王國維:《王國維先生全集初編(一)》(臺北:大通書局有限公司,1976年)
王國維:《王國維先生全集續編(三)》(臺北:大通書局有限公司,1976年)
朱起鳳:《辭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伍宗文:《先秦漢語複音詞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1996年)
阮毓崧:《莊子集註》(臺北:廣文書局,1980年)
林尹:《文字學概說》(臺北:正中書局,1997年)
林尹:《中國聲韻學通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林尹:《訓詁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周何主編:《國語活用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三版)
周法高:《中國語文論叢》(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三版)
胡楚生:《訓詁學大綱》(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
徐德庵:《古代漢語論文集》(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1991年)
徐振邦:《聯綿詞概論》(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
夏征農主編:《辭海》(精裝本)(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高振鐸:《古籍知識手冊》(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符定一:《聯緜字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郭在貽:《訓詁叢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品卿:《莊學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再版)
陳冠學:《莊子新注內編》(臺灣:三信出版社,1978年)
陳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編著:《語言學辭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陳新雄:《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陳新雄:《聲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再版)
陳鼓應註譯、王雲五主編:《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張耿光譯注:《莊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
張松輝注譯:《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郭瓏:《《文選‧賦》聯綿詞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6年)
黃錦鋐:《莊子及其文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7年)
黃錦鋐註譯:《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楊瑞志:《訓詁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葛本儀:《語言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裴普賢編著:《詩經評註讀本(上)、(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蔡宗陽:《莊子之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鄭峰明:《莊子思想及其藝術精神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蔣禮鴻、任善銘:《古漢語通論》(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年)
劉志成:《漢語音韻學研究導論》(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4年)
譚全基編著:《古代漢語基礎》(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7版)

(二)學位論文
A、與聯綿詞有關的論文
李淑婷:《《世說新語》聯綿詞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崔南圭:《由王氏疏證研究廣雅聯綿詞》(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陳玉玲:《漢賦聯綿詞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B、其他相關的論文
王素嬌:《《莊子》通假字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5年)
吳宏仁:《《莊子》語法新探》(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蔡孟翰:《訓詁學理論與實務教學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魏培泉:《《莊子》語法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蘇秀娟:《《詩經》時代聲母現象與上古漢藏語關係》(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三)期刊論文
王瓊芳:〈連綿詞在《詩經》中的運用〉,《雲南教育學院學報》第15卷第3期(1999年),頁68-71。
方麗娜:〈漢語詞義學教學研究─聯綿詞篇〉,《中學教育學報》第9期(2002年6月),頁95-120。
吳慶峰:〈「芒碭」衍釋〉,《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1997年),頁58-61。
李正芬:〈《莊子》摹狀詞音義及與其語言風格之關係〉,《國際人文年刊》第6期(1997年6月),頁349-376。
李正芬:〈試論聯綿詞組構要素的歷史變化與發展─以《經典釋文》音義注釋為主〉,《漢學研究》第24卷第2期(2006年12月),頁105-133。
李海霞:〈《詩經》和《楚辭》聯綿詞的比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3期(1999年),頁53-59。
沈晉華:〈非雙聲疊韻聯綿字的語音關聯〉,《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3期(2001年),頁7-9。
吳靜如:〈溯洄先人由音表義的造詞足跡─聯綿詞淺探〉,《雄工學報》第四輯(2002年10月),頁11-23。
周玉秀:〈聯綿詞的構成與音轉試探〉,《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1994年7月),頁68-72。
胡正武:〈同義複詞是聯綿詞一大來源例說之二〉,《台州師專學報》第19卷第1期(1997年2月),頁77-84。
段逸山:〈形體不一、意義不二─聯綿詞舉要〉,《醫古文知識》(2001年1月),頁38-40。
范建國:〈唐以前的謰語研究〉,《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3年7月),頁65-67。
范建國:〈宋明的聯綿字研究〉,《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5年8月),頁56-59。
袁雪梅:〈試評方以智對「謰語」及聯綿詞的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3期(1998年7月),頁66-70。
徐天云:〈聯綿詞研究的歷史觀與非歷史觀〉,《古漢語研究》總第47期(2000年),頁14-18。
徐適端:〈徐德庵的古漢語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6期(2000年11月),頁26-31。
孫玉文:〈先秦聯綿詞的聲調研究〉,《語言學論叢》第26期(2002年8月),頁12-43。
馬德富:〈杜詩雙聲疊韻的藝術〉,《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第135期(2004年1月),頁74-78。
張壽林:〈三百篇聯綿字研究〉,《燕京學報》1933年第13期(1933年),頁171-196。
郭作飛:〈《毛詩詁訓傳》複音詞初探〉,《四川三峽學院學報》第14卷第4期(1998年),頁82-85。
梁宗奎、許建章、闞興禮:〈論聯綿詞的界定及分類〉,《泰安師專學報》第23卷第1期(2001年1月),頁61-66。
陳建初、喻華:〈《釋名》釋語中的複音詞〉,《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3卷第5期(2004年9月),頁102-105。
馮蒸:〈古漢語同源聯綿詞試探─為紀念唐蘭先生而作〉,《語言文字學》1987年第5期(1987年),頁57-64。
黃宇鴻:〈從《詩經》看古代聯綿詞的成因及特徵〉,《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6期(1999年5月),頁78-81。
葉鍵得:〈上古韻部析論〉,《應用語文學報》第5期(2003年6月),頁57-83。
葉鍵得:〈詞義引申類型析論〉,《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7期(2003年6月),頁277-313。
葉鍵得:〈上古聲紐研究的教學設計與相關問題討論〉,《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8期(2004年6月),頁89-101。
葉鍵得:〈孔廣森古韻分部述評〉,《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9期(2005年6月),頁57-70。
劉志生:〈《莊子》複音詞詞構方式初探〉,《喀什師範學院學報》第16卷第4期(1995年12月),頁78-81。
賈齊華、董性茂:〈聯綿詞成因追溯〉,《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3期(1996年),頁88-92。
戴建華:〈「連語」說略〉,《固原師專學報》總第51期(1994年1月),頁71-73。
鄧聲國:〈「聯綿詞」的界定與反思〉,《語文建設通訊》第60期(1999年7月),頁36-41。
鄧聲國:〈《楚辭章句》聯綿詞訓釋芻議〉,《東吳中文學報》第8期(2002年5月),頁1-13。
鄧聲國:〈《楚辭章句》聯綿詞訓釋語義分析二題〉,《東吳中文學報》第9期(2003年5月),頁35-46。
鮑思陶:〈論聯綿詞與音義詞〉,《人文述林》第8期(2005年10月),頁345-356。
關童:〈聯綿詞名義再認識〉,《浙江大學學報》第28卷第6期(1995年12月),頁125-131。
龐慶榮、陳海倫:〈聯綿詞中的「冒牌貨」〉,《六安師專學報(綜合版)》第13卷第4期(1997年12月),頁37-38。
(四)電腦網路網站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140.111.34.46/newDict/dict/index.html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