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梁朝欽
中文論文名稱:黃銘哲作品之形式風格與內容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高榮禧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黃銘哲臺灣當代美術圖像符號立體造形
英文關鍵字:Huang Ming-Checontemporary Taiwan artgraphic symbolsthree-dimensional work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黃銘哲繪畫表現為探討主軸進行分析。主要以黃銘哲繪畫分期作品為例來探討黃銘哲作品形式風格與內容之研究。

黃銘哲是活躍於臺灣當代藝壇的藝術家,藝術博覽會及藝術拍賣會上總少不了他作品身影。主要創作以『人』為導向的創作思維中,可以發現作品線條的流暢感與人物具象、抽象之間的循序變化,從中可感受出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想法與樂趣,自身完全浸溺於藝術創作之中。從本研究中可得知黃銘哲線條的筆觸運用,蘊含濃厚東方色彩,配合西方現代藝術空間形式表現,形塑出與眾不同的藝術觀。圖像意涵多以女人為表現,以他個人經歷與感觸,將情感與情緒完全釋放於畫作之中,恣意揮灑出具有獨特個人式風格的藝術形式。

黃銘哲特別著重藝術家必須以「真誠」的心去面對藝術創作、以「思考」概念出發對自己作品負責,以「臺灣土狗」精神在藝術領域中有所堅持,就此我們可以透過黃銘哲對藝術的執著與想法,得到認識創作藝術的新體會與新認知。黃銘哲的藝術城堡裡並不是只在追求卓越的孤獨感,而是要透過藝術對觀者負責的一種態度。彼此互動關係成為藝術的本質時,表示藝術家與觀者達成某種連結,讓體驗藝術不再是神秘難懂,而是能真實生活的新模式,拓展藝術的新視野。
The primary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about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paintings
of Huang Ming-Che. The main topic will focus on various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rough his various artistic life.
Huang Ming-Che is one of the active known figures in the modern art sociality in Taiwan. His works were often presented in various art exhibits and auctions. Applying his concept of people-orientation, his works contain smooth and rhythmic lines which interacted with human features and abstract images. Through his works, others can visualize his ideas, and live in his as he surrenders himself in the moments of artistically creation. This essay will further analyze Huang’s unique artistic approach via various strokes contrasts, rich with Easter culture influence, yes in harmony with present of Western style and space. Take women in his painting, for example, touched by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releasing the free spirit of emotions which helps to shape his approach in an unique painting style.
Huang’s values artist who is “Honesty” in art creation process; “Critic” and be responsible of his own creations, poses “Spirit of a Mutt” being faithful in believing. Through Huang’s truthful and dedication, we learn new level of creation and comprehension for art. Huang’s dedicated fine art fortress represents perfection but it is the attitud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udience makes his work unique to others. Once the interaction and trust becomes the essence of the art, upon the agreement, it unlocks the mystery of art experience. It becomes a new living style which leads to a new plateau of appreciation.
1.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2. 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 5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1.4. 文獻回顧………………………………………………………………… 9
1.4.1. 與黃銘哲有關之專題文章與畫冊內容評論………………9
1.4.2. 臺灣當代藝術………………………………………………13
1.4.3. 相關藝術理論………………………………………………15
1.4.4. 相關碩士論文探討…………………………………………17

2. 黃銘哲創作背景與風格演變 ……………………………………………-18

2.1. 生平與時代背景…………………………………………………………18
2.2. 學習歷程與藝術環境……………………………………………………22
2.3. 作品風格演變……………………………………………………………32

3. 作品形式表現分析 ……………………………………………………… 42

3.1. 線條表現…………………………………………………………………42
3.2. 空間表現…………………………………………………………………56
3.3. 造形表現…………………………………………………………………64

4. 作品內容主題分析 ………………………………………………………70

4.1. 圖像符號之象徵表現 ……………………………………………---…70
4.2. 立體造形表現中之時空與情感 …………………………………---…84

5. 結論 ……………………………………………………………………… 97

引用文獻…………………………………………………………………………103

附錄A 黃銘哲生平年表……………………………………………………… 109
附錄B 黃銘哲作品圖例……………………………………………………… 119
附錄C 黃銘哲訪談紀錄……………………………………………………… 124
書籍專書:

王令中(2005)。《視覺藝術心理:美術形式的視覺效應與心理分析》。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受之(2001)。《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王德育(2000)。《上古中國之生死觀與藝術》。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任恢忠(2003)。《物質、意識、場》。上海:學林出版社。
朱珮儀 謝東山(2006)。《台灣寫實主義美術1895-2005》。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
何廣政(1971)。《美國懷鄉寫實主大師:魏斯》,雄獅圖書公司。
吳大光(1998)。《吳大光美術論文集》。台北市:文化大學出版部。
吳玉成 譯(1995)。《造形的生命》。高雄市:傑出文化出版社。
吳瑪俐 譯(1985)。《點 線 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呂清夫(2001)。《藝術史的軌跡上下冊》。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李元春 譯(1996)。《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李良仁(1986)。《雕塑技法》。台北市:藝風堂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筱峰(1999)。《臺灣史一百件大事(下)》。台北市:玉山社。
佳慶編輯部 編譯(1990)。《了解藝術》。台北市:佳慶文化出版社。
宗白華 譯(1980)。《歐洲現代畫派畫論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林書堯(1971)。《視覺藝術》。台北市:維新書局出版社。
林惺嶽(1997)。〈探索臺灣美術新風貌大展的時代脈絡〉,《臺灣美術新風貌展(1945-1993)》,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林惺嶽(1997)。《渡越驚濤駭浪的台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倪再沁(1995)。《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倪再沁(1997)。《台灣公共藝術的探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倪再沁(2007)。《台灣美術論衡》。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張以國(1994)。《書法:心靈的藝術》。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張晴文、吳婉如、陳文瑤、莊秀玲、吳品萱(2000)。《台灣當代藝術家評論‧1》。台南縣:國立臺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梅丁衍(1994)。〈台灣現代藝術本土意識的探討〉。《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葉玉靜主編。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陳品秀 譯(1995)。《培根訪談錄》。台北市:遠流文化出版社。
陳秋瑾(1989)。《現代西洋繪畫的空間表現》。台北市:藝風堂。
陳蕉 譯(2009)。《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懷恩(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市:如果出版社。
陸蓉之(1945)。〈台灣當代美術新潮:銳變的年代1983-1993年〉。《臺灣美術新風貌展(1945-1993)》。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曾雅雲 譯(1987)。《藝術史的原則》。台北市:雄獅出版社。
逮軻 編(1993)。《西方藝術理論文選》。中國:四川美術出版社。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馮曉(1993)。《中西藝術的文化精神》。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黃舒屏等撰文(2002)。《培根Francis Bacon》。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葉劉天增、曾堉 譯(1992)。《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劉文潭(1967)。《現代美學》。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
劉其偉(1981)。《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藝術創作與欣賞之實際與理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思量(200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振源(1995)。《野獸派繪畫》。台北市:藝術圖書出版社。
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2007)。《臺灣美術史綱》。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鄭惠美(2004)。《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鄉土寫實繪畫Taiwan Modern Art Series》。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鄭惠美(2007)。《玩真的:13位台灣藝術家的創作與生命》。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蕭瓊瑞(1997)。《島嶼色彩:台灣美術史論》。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蕭瓊瑞(2004)。《島嶼測量:臺灣美術定向》。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蕭瓊瑞(2004)。(撞擊與生發: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撞擊與生發: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顏娟英(2006)。《台灣的美術》,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社。
羅雅萱 譯(2004)。《撞擊與生發: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台中市:臺灣美術館。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 in Post-war Taiwan(1945-1987)。
嚴雅美(2000)。《潑墨仙人圖硏究:兼論宋元禪宗繪畫》。台北市:法鼓文化出版社。

期刊:
王秀如、林明男(2005/11)。〈情緒線條其表現形式之研究〉。《商業設計學報》。9期。149-158。台中市: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王福東(1992/1)。〈期待呈現年輕畫者的成績.新生代的崛起:台灣畫壇的新希望〉。《雄獅美術》。251期,119。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王燕安(2003/9)。〈形式、表現、象徵〉。《文藝研究》。2003卷5期,147-148。北京市:文藝研究雜誌社。
江衍疇(2005/1)。〈面對現實中的自我真實:黃銘哲近作的命題表現與形式解讀〉。《藝術觀點》。期25,48-55。台南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何廣政(1971)。〈美國懷鄉寫實主大師:魏斯〉。《雄獅美術》。1期,13-15。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吳振岳(2001)。〈試析潘諾夫斯基之圖像學研究法及其在藝術鑑賞之功能〉。《大葉學報》。第10卷,第2期。彰化縣:大葉大學。
呂清夫(1981/3)。〈為過去十年台灣藝壇作體檢〉。《雄獅美術》。121期,79。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李維菁(2002/4)。〈黃銘哲:從寫實半具象到烈焰立體雕〉。《藝術家》。期323,326-331。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李翠瑛(2006/11)。〈書法線條的質感論〉。《國文天地》。期258,30。台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
林明賢(2005)。〈戰後台灣現代美術的風貌(1945-1987)〉。《撞擊與生發: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臺灣美術》。69期,9。台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
林惺嶽(1993/8)。〈探索「台灣美術新風貌」大展的時代脈絡〉,收入林平主編,《台灣美術新風貌展(1945-1993)》。初版。19-23。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張光賓(1970)。〈中國繪畫線條的發展〉。《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三卷第7期,30-32。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
張恬君、林盛宏、陳美蓉(2002/7)。〈圖像符號建構與意義解讀之共質論〉。《商業設計學報》。6期。55-72。台中市: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張露心(2004/5)。〈圖像符號傳播之象徵性意義研究〉。《嶺東學報》。15期。247-261。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
郭麗娟(2003/10)。〈慾望城市,夢想飛行:藝術創作者黃銘哲City of Desire, Dreams Aloft-The Art of Huang Ming-che〉。《光華[中英文國內版]》。28卷,10期,96-105。台北市:光華畫報雜誌社。
陳文瑤(2002/1冬季)。〈海王星的質地與天王星的性格:黃銘哲藝術創作的鄉土寫實時期〉。《大趨勢藝術雜誌》,期3,54-56。台北市:立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錦忠(2008/10)。〈影像中圖像與造形符號的關係〉。《藝術學報》。83期。77-90。台北縣: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游崴(2002/1冬季)。〈撇著頭.無聲.凝望:黃銘哲藝術創作的溫情主義時期〉。《大趨勢藝術雜誌》,期3,57-62。台北市:立享文化出版。
湯永成(1998/4)。〈色彩的象徵性與視覺語言之探討〉。《臺灣美術》。40期。31-39。台中市:台中市文化局。
雄獅編輯室(1986/1)。〈1985年美術總評〉。《雄獅美術》。179期,47。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黃銘哲(1996/10)。〈真實的自我在畫中〉。《新觀念》。96期,82-86。台北市:新觀念雜誌社。
廖仁義(2000/1)。〈藝術造形的放逐與鄉愁:黃銘哲的藝術世界探索〉。《藝術觀點》。5期,50-53。台南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鄭惠美(2005/5-6)。〈城堡裡的國王:畫家黃銘哲〉。《源雜誌》。期52,14-23。台北市:智庫文化。
謝東山(2000/1)。〈冒險家的精神與幻想家的理想:黃銘哲的立體造形藝術〉。《藝術觀點》。5期,43-49。台南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畫冊:
印象藝術中心畫廊(1991)。《黃銘哲畫集》。台北市:印象藝術中心畫廊。
旻古藝術(2008/4)。《黃銘哲》。台北市:MING ART GALLERY。
梵藝術中心(2008)。《黃銘哲出征2008CAMPAIGN》。台南市:FINE ART CENTER。
現代畫廊(1990)。《黃銘哲1987~1990》。台中市:台中現代畫廊。
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1992)。《黃銘哲畫展》。台中市:臺灣省立美術館。
臻品藝術文化(1992)。《黃銘哲1992》。台中市:臻品藝術文化。
臻品藝術文化(1994)。《黃銘哲:都會的臉譜》。台中市:臻品藝術文化。
臻品藝術文化(2008)。《黃銘哲2008王者再現》。台中市:臻品藝術文化。

論文:
鄭自修(2002)。《廖修平「季節之虹與雅敘」期拼貼版畫藝術探析》,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侯任璘(2007)。《論七○~八○年代初期台灣鄉土寫實繪畫》,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
陳美蓉(2001)。《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建構與意義解讀之特質》,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陳雲均(2004)。《漂泊的現代性:從政治、審美與鄉愁看席德進的繪畫》,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彭偉嘉(1995)。《繪畫中的線條及其表現》,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劉慧容(2008)。《虛實空間在視覺藝術表現形式》,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報紙:
吳垠慧(2008/1/27)。〈「台灣土狗」黃銘哲 勇追藝術夢〉。《中國時報》,版A14。
黃博鏞(1960/11/11)。〈繪畫革命的最前衛運動:兼介東方畫展及其所舉辦的國際畫展〉。《聯合報》,版6。

展覽DM:
王家驥 撰文(1998/10/23~1998/12/27創作論壇)。〈堅持‧沿續 從結構、解構、再解構的黃銘哲〉。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朱其 撰文(2006/4/12~2006/4/16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後抽象:超驗主義的現代形式-黃銘哲的雕塑和繪畫藝術〉。台北市:大趨勢藝廊。
典藏創意空間 藝訊(2008/5)。台北市:典藏創意空間。
黃銘哲(2008/10/9~2008/10/13 THE CONTEMPORARY ASIAN ART FAIR)。【新加坡藝術博覽會2008】。新加坡:MING ART GALLERY。
鄧獻誌 撰文(1998/11/19~1998/11/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飛行慾望-從情慾超越看黃銘哲〉。台中市:臻品藝術中心。

手槁:
未禾(2009)。《王者孤獨:黃銘哲》,手稿。台北縣:黃銘哲 提供。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引用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