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鄭詩怡
中文論文名稱: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營養教育課程成效之行動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n Action Research of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 of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Among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姓名:徐淑敏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營養知識營養態度飲食行為營養教育課程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字:nutrition knowledgenutrition attitudediet habitnutrition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實施營養教育課程對於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營養知識、態度與飲食行為的效果,並探究研究者在行動歷程中的專業成長與收穫。本研究採行行動研究法,由研究者規劃十一週的營養教育課程,並於任教的班級實施教學活動。教學中以學童一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教科書為主要教材,並搭配課外教材,如:案例、影片、書籍等,並運用多媒體及多元的教學策略協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營養知識、態度與飲食行為,期望透過教學,促使學生將習得的概念化為個人生活的習慣,並提升營養態度與改善飲食行為。行動歷程的過程藉由問卷調查、觀察、文件與訪談等不同方式蒐集資料,並將研究中所得的資料逐一對應研究問題與目的加以討論,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施營養教育課程,能提升六年級學童其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的改善
本研究發現以課本為主,故事、報紙及影片為輔助教材,有助於學生建構營養概念;課程實施應隨著學生學習所需做調整規劃及實施方式,藉由多元的教學活動與策略配合學習情境的營造,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與行動。

二、實施營養教育課程後能提升六年級學童的營養知識認知程度
(一)課程實施後,學生的營養知識後測分數呈現進步
(二)課程實施後,學生營養知識概念出現混淆現象的部份獲得澄清

三、實施營養教育課程後能提升六年級學童的營養態度
(一)調查發現,課程實施後學生整體的營養態度更為正向
(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食物選擇的態度上有明顯進步

四、實施營養教育課程後能改善六年級學童的飲食行為
(一)調查發現,課程實施後學生飲食行為答題分數有顯著進步
(二)調查結果顯示,學童營養攝取行為表現上有明顯改善
(三)日常觀察發現,學生的飲食行為有明顯改善,不良攝取行為逐漸減少

五、研究者在行動歷程中獲得自我的專業成長
研究者在行動歷程中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獲得自我的專業成長與增能。

研究者針對此次行動研究進行省思,對於研究實施成果提出結論,以供有志實施營養教育課程教學之教師參考應用。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on improving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diet habit for sixth grade students, and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action research study. In this study, action research was applied. The researcher has planned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ut in practice in the researcher's class for 11 weeks. In the process, the researcher made use of the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textbook one from one to six grade as the main teaching material, with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case study, videos, books, etc. With multimedia and a great diversit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to build the correct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the diet habit.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ceptualize the acquisition of personal life habits through the process, and improves nutrition attitudes and diet habit.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survey, observation, various types of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etc.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s as following:

1.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sixth grade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diet habit obviously.
(1) In the study, we found to make use of textbooks as main material and stories, newspapers and films as supplement material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the concept of nutrition.
(2)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s, such as the approach of the pl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3) Through divers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with creative learning situations, will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desire and motivation.

2.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helps to raise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cognitions.
(1)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stud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post-test score have made progress.
(2)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nfusion parts about the nutritional knowledge for students were clarified.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changes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nutrition attitudes.
(1) Through the survey we found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whole nutrition manners become more positive.
(2)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have made obvious progress in choosing food.

4.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improves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diet habit.
(1) The survey found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student's diet habit post-test score has made a remarkable progress.
(2) The survey result shows that students' diet habit has the distinct improvement.
(3) Through the daily observation, we found student's diet habit has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 and the bad ingestion behavior has decreased gradually.

5. The researcher obtains the self-specialized growth in action research stud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study, the researcher use has obtained progressively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preceded self-reflection continuously. The conclusion was made for the reference of following teaching and further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之內涵及相關研究……9
第二節 營養教育的內涵及實施成效…………………………17
第三節 國小營養教育實施內容與實施現況…………………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48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51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54
第四節 研究工具………………………………………………59
第五節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62
第六節 研究倫理………………………………………………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營養教育課程的發展…………………………………69
第二節 營養教育課程的實施、反省與修正………………92
第三節 學生學習成效的評估………………………………99
第四節 教學行動的困境與成長……………………………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1
第二節 建議…………………………………………………126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30
英文部份………………………………………………………136
中文部份
Altrichter , Posch & Somekh著。夏林清等譯(2002)。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臺北:遠流。
Geoffrey E. Mills著。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臺北;學富文化。
丁翊芮(2008)。臺北市學童生活型態、飲食行為和身體体為之趨勢分析。國防醫學院公 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2003)。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指引。臺北: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方明章(2002)。國民教育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改革之探討。教師天地,117,48-55。
王士珉(1993)。臺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士珉、林薇(1997)。臺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研究。家政教育,13(4),52-60 。
王文子(1996)。國小三年級學童營養知識、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書局。
王慧琦(1995)。實施學校午餐指導活動對國小中年級學童飲食行為改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詩薇(2008)。臺北縣某國中營養標示教育對國中生營養標示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影響。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艾瑞克西洛瑟、查理斯威爾森。張書華譯(2008)。速食的恐怖真相。臺北:世潮圖書出版公司。
行政院衛生署(2001)。國民飲食指標。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沈志強(2003)。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英忠(2003)。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幸娟、葉乃華、潘文涵(2001)。國小學童熱量與三大營養素的食物來源。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2001~2002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呂蘭花(2003)。臺北縣某私立中學高中部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巫菲翎(2000)。臺北市國小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行為及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巫雯雯(1986)。臺北市國中學生之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巫雯雯、李寧遠(1986)。營養教育和飲食行為。中等教育,30,35-42
李明禹(2000)。臺灣地區13-17 歲青少年飲食型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祖壽(1979)。教育視導與教育輔導(上)。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李淑靜(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零食飲料消費狀況以及與父母和學校態度相關性之探討-以臺南縣市為例。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社會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詠妍(2008)。營養教育介入對大一學生營養知識及行為之影響。亞洲大學保健營養生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鳳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等譯(2002)。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臺北: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靜華(2001)。臺北市青少年對食品標示的知識、態度及其相關選購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靜慧、林薇(1999)。父母飲食教養行為與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異常飲食行為之關係研究。公共衛生,26(1),25-37。
李麗琴(2007)。自我調整學習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的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蘭、潘文涵、葉文婷(1998)。民眾之營養飲食知識及飲食行為結果。國民營養現況1991~1994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臺北:行政院衛生署編印。
卓俊辰(2004)。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實施之反省與建議。載於高新建(主編)。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下)(頁477-48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伯俊(2003)。國小「營養」STS教學模組之開發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佳蓉,曾明淑,高美丁,葉文婷,潘文涵(1999)。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AHSIT)1993~1996年臺灣地區四到十二歲兒童飲食習慣調查。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4(1),81-97。
林容殿(2006)。營養教育介入對運動減重學童身體組成及營養代謝指標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素玲(2001)。營養教育與運動介入對肥胖者之體位、血壓、血糖、血脂質、尿酸及血清鈣、鎂、鋅、銅影響之研究。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錦英(1998)。國人健康教育亮紅燈—談全國國民營養調查的省思。國民教育,38(8),62-68。
林薇(1993)。美國中小學營養教育課程架構之比較。中等教育,44(5),15-30。
林薇、劉貴雲、高儷玲、李雅雯(2002)。涵蓋家長之營養教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脂肪攝取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報47(1),107-122。
林卲昀(2009)。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法治認知與法治態度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孟月(2007)。Super3教學模式融入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添旺(2005)。健康促進學校策略對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逸群、黃雅文(1992)。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臺北:文景出版社。
胡曉瑛(2001)。「營養教育-運動」課程對國小自覺肥胖學童血液生化指數及營養知識之影響。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雯渟(2008)。營養教育介入學童減重計畫對代謝症候群相關因子之影響。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祝年豐(2003)。青少年營養狀況、飲食形態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研究。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秦桂屏(2007)。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一學習階段內容分析。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美丁、黃惠煐、曾明淑、李寧遠、謝明哲(1991)。民國七十五年至七十七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狀況調查-體位測量(I)身高與體重。中華營養學會雜誌,16,63-84。
高儷玲(2001)。降低脂肪攝取營養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成效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國立編譯館(2001)。國民小學道德與健康(1-12冊)。臺北:臺灣書店。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德銳(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高等教育出版。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94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梁藝馨(2003)。臺北地區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飲食教養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予薰(2007)。國小四年級科任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秀珍(1994)。營養教育對肥胖兒童營養知識、營養態度、飲食行為、體位、血壓及血脂質之影響。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惠玉(2003)。臺北市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臺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曉君(2006)。英語卡通影片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就、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忠哲(1997)。臺中市國中三年級學生之營養知識、態度、行為及血清脂肪、膽固醇、鈣質、鐵質研究。中山醫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1988)。行動研究法。臺北:南宏。
陳妍伶(2008)。彰化縣國中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師瑩、林盈均、林佳蓉(2002)。營養教育對幼兒改善油脂與糖類攝取的影響。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7(3),181-194。
陳敏麗(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認知、自我效能及行為初探-以北縣某國小為例。長庚科技學刊,4,23-45。
單文珍(2003)。桃園市國中生含糖飲料消費及其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辜憶昌(2006)。實作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物質的變化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雄和蔡清田(2002)。課程設計。臺北:五南出版社。
黃美惠(2001)。中部地區高中(職)生之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中山醫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香瑜(1998)。基隆市國中學生飲料消費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炳煌譯(1981)。R.W.Tyler 原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臺北市:桂冠。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書局。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董棋芬(2005)。臺中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病態飲食相關的心態行為及其營養攝取量和飲食狀況之調查。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仕蘭(2007)。台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網路蔬果營養教育課程之學習成效探討。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麗雲(2008)。臺灣兒童及青少年體重過重與肥胖問題之綜評。中華體育季刊,22(1),35-46。
劉俊昌(1995)。健康教學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劉俊昌、劉貴雲(1993)。公共衛生營養學。臺北:大洋出版社。
劉貴雲(1996)。國小四年級學童營養教育介入實驗研究─社會學習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劉潔心、晏涵文、馮嘉玉(2004)。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發展、實施與檢討。載於高新建(主編)。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下)(頁483-500)。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懿瑱(1999)青春期營養。仁愛醫訊。16(1)。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出版社。
蔣艾瑩(2008)。臺中縣幼兒園餐點營養現況與營養教育介入後對餐點設計者營養知識、態度及餐點設計行為之影響。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佩姍(2001)。臺北市某國中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心嫻、謝麗華、陳金發、謝明哲(1995)。臺北高雄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與體位調查。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0,93-104。
鄭佩泠(2005)。運動訓練及營養教育介入對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及血脂肪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雪霏、劉俊昌、黃雅文、黃奕清(1996)。健康生活—健康教學的內涵。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惠文(2007)。國中生乳製品營養教育課程成效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佩旻(2007)。屏東縣國幼班餐點現況之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翰林文教(2009)。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教學指引(1-12冊)。台南:翰林。
蕭千祐(1997)。臺北市實施和未實施學校午餐國小六年級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和飲食行為之比較與相關因素的探討。臺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寧馨、黃青真、駱菲莉、魏燕蘭、王瑞蓮、廖珮君、王麗林、鄭瑋宜(2002)。第二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與變遷調查—老人與國小學童營養需求與血液營養生化評估。行政院衛生署九十二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計畫編號: DOH91-TD-1081)。臺北市 : 行政院衛生署。
賴育敏(2006)。健康促進學校介入情形與國小師生營養知識、飲食行為之相關性研究。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羿潓(2007)。多元智能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莉文(2008)。國小教師實施多元評量現況之調查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瀛華(1997)。怎麼喝水最健康。長春月刊(4),79-91。
韓秀珍(2005)。圖像示範營養教育資訊網之課程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均衡飲食之成效評估。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介瑞(2003)。某國小學童對父母飲食教養方式的認知和同儕團體的認同與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藺寶珍(1996)。肥胖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部分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Reports. (1978) Position paper on the scope and thrust of nutrition educ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72 , 302-305.
Axelson, M. L., & Brinberg, D. (1992). The measurement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nutrition knowledge.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24 (5), 9-246.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Bredbenner,C.,O'Connell,L.H.,& Shannon, B.(1982).Junior high home economics curriculum:Its effect on student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11, 123.
Byrd-Bredbenner, C., O' Connell, L. H. , & Shannon, B.(1982).Junior high home economics curriculum:Its effect on student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11, 123-133.
Caro-Bruce, C. (2000).Action research facilitator's handbook.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Chu NF, Rimm EB, Wang DJ, Liou HS, Shieh SM. (1998).Cluster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mong obese school children: theTaipei Children Heart Study. Am J Clin Nutr , 67: 1141-1146.
Contento IR, Blach GI, Bronner YL, Lytle LA, Maloney SK, Olson CM, Swadener SS. (1995).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school-aged children. J Nutr Educ Behav , 27: 298-311.
Contento IR, Manning AD & Shannon B. (1992).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school-based nutrition education. J Nutr Educ Behav , 24: 247-260.
Daniels, S.R., Arnett, D.K., Eckel, R.H., Gidding, S.S., Hayman, L.L. ,Kumanyika, S., Rob-inson, T.N., Scott, B.J., St, J.S., Williams, C.L.(2005).Overweigh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pathophysiology, consequenc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irculation, 111, 1999-2012.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Fraenkel & Wallen (2000).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4th ed.). Boston: McGraw-Hill.
Gibson, R. S. (1990). Principles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Gibson,R.(1990).Principles of nutrition assessment. Oxford,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llespie, A. H.(1987): Research example 2. Communication theory as a basis for nutrition educ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87, 44-52.
Guthrie, J. F. (1994). Quantitative nutrition education research: Approaches, findings, and outlook.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124 (95), 1913-1819.
Johnson, D. (1985). A meta-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nutritio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17, 11-19.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5).The process of nutrition education:a model for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17 (2) , S1-S7.
King, A. C., Saylor,K.E., Foster,S., Killen,J.D., Telch,M.J., Farquhar,J.W., and Flora,J.A. (1988). Promoting dietary change in adolescents: a school-based approach for modifying and maintaining healthful behavior. Am. J. Prev. Med. 4:68-74.
Kromeyer-Hauschild, K., Zellner, K., Jaeger, U., & Hoyer, H. (1999).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Jena 150 (German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3, 1143-1150.
McGinnis, J. M. & Foege, W. H. (1993). Actual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70 (18) , 2207-2212.
Mitchell, R. A. (1991).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pregnant middle-class women.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23(5), 239-243.
Moller JH, Taubert KA, Allen HD, Clark EB, RM Lauer (1994).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 in children: current status. Circulation, 89:923 - 930.
Murphy, A. S., et al. (1994). Nutrition Education Needs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 of Michigan Students in Grades 5, 8, and 11.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vol. 64-278.
Nelson, J. A. N., & Simmer, N. J. (1984). A correlational study of children’s temperament and parent behavior.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 Care, 16, 231-250.
Oslon, C. M. , Kelly, G. L.(1989).The challenge of implementing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research in nutrition education.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21(6), 280-284.
Perry, C.L., Mullis, R. M. & Maile, M. C. (1985). Modifying the eating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55(10), 399-402.
Reid, D. J., Conrad, S. A., & Hendricks, S. M. (1996). Tracking nutrition trends, 1989-1994: An update on Candians’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reported actions. Can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7(2), 113-118.
Rice, F. P. (1984). The adolescent: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 and culture(4th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Inc.
Schwartz, N. E. (1975).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s of high school grad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66, 28-31.
Shannon, B., & Chen,A.D.(1988). A three-year school-based nutrition education study.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20 (3), 114-124.
Shannon,B. ,Hendricks, M., Rollons, P., & Schwartz, R.M(1987) .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 worksite-nutrition and weight-control program.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19 (3) , 109-116.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表圖次
一緒論
二文獻探討
三研究方法與設計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五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