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敏雅
研究生英文姓名:MIN YA LIN
中文論文名稱:運用讀報進行弟子規讀經教育之行動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n Action Research on Di Zi Gui Classics-Reciting Education by Using NIE
指導教授姓名:方志華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2
中文關鍵詞:讀經教育讀報教育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字:classics-reciting educationnewspaper in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5
  • 收藏收藏:0
運用讀報進行弟子規讀經教育之行動研究
摘要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探討研究者運用讀報進行弟子規讀經教育之歷程與研究對象在教學歷程中生活教育與視野開拓之改變情形。研究者以樂樂國小(化名)四年A班24名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七週的教學課程。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設計課程實施前後問卷,並透過研究者教學觀察紀錄、省思札記、活動學習單、學生訪談紀錄、協同教師訪談紀錄等資料,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所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課程規劃與實施方面

(一)循環反覆之課程規劃有助提升弱勢學生學習表現
(二)適度將學習主權還給學生有助學習成果提升
(三)師生共同討論與同儕角色扮演有助學生生活實踐
(四)適度轉化負面案例可獲致正面引導之積極成效

二、讀經與讀報相互關係方面

(一)運用讀報進行弟子規讀經教育具可行性
(二)以讀報作為《弟子規》讀經教育之延伸能引發行為自省
(三)傳統經典與現代事件交互運用之教學設計有助學生開拓學習視野
(四)學生的典範學習非僅來自《弟子規》,更來自報紙新聞人物的映照

最後,並依據結論提出建議,提供有志於相關教育推行之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An Action Research on Di Zi Gui Classics-Reciting
Education by Using NIE
Abstract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s applied throughout this article.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living education and the broadening eyesight via Di Zi Gui classics-reciting education by using NIE. Planning a seven-week teaching program on four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n analyzing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memorandums, activity worksheets, interviewing records to get the 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s follows:
In curriculum scheduling and practicing:
1. Repeating classes do help weakness.
2. To give learning rights back to students improves their performance.
3. Discuss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role play with peer will help students practice in their real lives.
4. Negative cases transformation induce positive results.
In Di Zi Gui classics-reciting education and newspaper in education:
1. Di Zi Gui classics-reciting education by using NIE is practical.
2. Teaching Di Zi Gui by using NIE will make students to think their own behavior.
3. Teaching programs by both classic and nowadays story help students broaden
their vision.
4. The role model of students come from not only Di Zi Gui but also newspaper.
Finally,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llowed by the conclusion. It may helpful for some teachers in the same filed and future researche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讀經教育............................................11
第二節 弟子規..............................................27
第三節 讀報教育............................................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51
第二節 研究情境............................................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61
第四節 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63
第五節 研究倫理............................................68
第四章 行動歷程與分析............................71
第一節 課程實施之醞釀與準備................................71
第二節 課程之實施與省思修正................................96
第三節 課程實施之成果與回饋...............................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9
第一節 結論...............................................169
第二節 建議...............................................173
參考文獻........................................177

附錄............................................181

附錄一 課程實施前問卷...................................181
附錄二 「讀經讀報看世界」學習單(主題一) .................182
附錄三 「讀經讀報看世界」學習單(主題二) .................183
附錄四 「讀經讀報看世界」學習單(主題三) .................184
附錄五 「讀經讀報看世界」學習單(主題四) .................185
附錄六 「讀經讀報看世界」學習單(主題五) .................186
附錄七 「讀經讀報看世界」學習單(主題六) .................187
附錄八 「讀經讀報看世界」 學習單《弟子規》全文列表 .......188
附錄九 「讀經讀報愛世界」學習單..........................189
附錄十 「我的關懷與實踐」學習單..........................190
附錄十一 課堂觀察記錄表 ..................................191
附錄十二 教學札記 .......................................192
附錄十三 課程實施後問卷...................................193
附錄十四 協同教師訪談大綱 ................................195
附錄十五 班級學生訪談大綱 ................................196
附錄十六 教學活動設計(主題一至五).........................197
附錄十七 教學活動設計(主題六) ............................199
附錄十八 教學活動設計(主題七) ............................201

表 次

表2-2-1 弟子規內文分析表...................................33
表3-1-1 研究時程表........................................56
表3-4-1 研究問題資料蒐集方式一覽表..........................65
表3-4-2 各類資料編號對照表 ................................66
表4-1-1 印象最深刻之《弟子規》條目歸屬向度比例表 ...........78
表4-1-2 對條目印象深刻之原因類別比例表......................80表4-1-3 條目向度連結正確與否比例表..........................81表4-1-4 對各項讀經收穫看重程度比例表........................82表4-1-5 認同讀經帶來其他收穫與否比例表......................83表4-1-6 感受讀經收穫來源比例表 .............................84表4-1-7 曾運用《弟子規》於生活問題解決與否比例表............86
表4-1-8 具讀報習慣與否比例圖 ..............................87
表4-1-9 具讀報習慣者常閱讀之報紙種類比例表..................87
表4-1-10 連結《弟子規》與新聞之能力比例表....................88
表4-1-11 《弟子規》內容向度分析表 ...........................92
表4-1-12 課程主題內容曁進度表 .............................93
表4-3-1 印象最深刻之課程主題比例表 ........................155
表4-3-2 報紙新聞選擇方式偏好比例表 ........................158
表4-3-3 運用《弟子規》思考新聞比例表 ......................160
表4-3-4 課程實施前後運用弟子規於生活問題解決之比例對照表...161


圖 次

圖4-1-1 印象最深刻之《弟子規》條目歸屬向度比例圖............79
圖4-1-2 對條目印象深刻之原因類別比例圖.......................80圖4-1-3 條目向度連結正確與否比例圖...........................81
圖4-1-4 對各項讀經收穫看重程度比例圖.........................8
圖4-1-5 認同讀經帶來其他收穫與否比例圖.......................84
圖4-1-6 感受讀經收穫來源比例圖...............................85圖4-1-7 曾運用《弟子規》於生活問題解決與否比例圖.............86
圖4-1-8 具讀報習慣與否比圖.................................87圖4-1-9 具讀報習慣者常閱讀之報紙種類比例圖...................88
圖4-1-10 連結《弟子規》與新聞之能力比例圖....................89
圖4-1-11 課程圖像..........................................91
圖4-3-1 印象最深刻之課程主題比例圖..........................156
圖4-3-2 報紙新聞選擇方式偏好比例圖..........................159
圖4-3-3 運用《弟子規》思考新聞比例圖........................160
圖4-3-4 課程實施前後運用弟子規於生活問題解決之比例對照圖....161
參考文獻

DeRoche(1999)。Using newspaper to teach character,取自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
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譯(2010)。教育哲學導論。臺北:五南。
McNiff,JLomax,P.&Whitehead,J.著,吳美珠、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
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臺北:揚智。
Nel Noddings 著,曾漢塘、林季薇譯(2000)。教育哲學。臺北:弘智。
Patton,M,Q,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8)。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大紀元時報(2007,1月)。讀經基金會成立 將擴展至全球 讀經可增進學生瞭
解傳統中華文化並提升注意力 改善行為品格 校正學習障礙。2007年1月8
日。取自http://hk.epochtimes.com/7/1/8/37905.htm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紅葉文化。
方志華(2010)。道德情感與關懷教學。臺北:學富文化。
毛水清、梁揚(1993)。中國傳統蒙書大典。廣西:廣西人民。
毛禮銳、沈灌群主編(1987)。中國教育通史第三卷。山東:山東教育。
王宜燕(2008)。北市試辦讀報教育 提升國小學童閱讀深度與廣度,臺北畫刊,
490期,頁7。
王財貴(1995a)。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王財貴(1995b)。國小施行「讀經」教育之理論、實務、及疑難之解答,國教輔導,34卷5期總號307,頁12-23。
王財貴(2001)。小學讀經教學之基本理念及施教方案,文教新潮,6卷3期,頁
15-20。
朱光潛(2006)。我與文學及其他。安徽:安徽教育。
何祚璞(2007)。朱熹蒙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未出版,
臺北市。
吳玉雲(2010)。臺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接受讀經教育與品德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 (2008)。讀報教育,教育研究,175期,頁157。
吳鈞堯(2011)。誰還在讀經,30雜誌,頁172-173。
宋挺美(2010)。開啟偏鄉學童的學習新視窗─讀報教育在臺北縣一所國小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縣。
李楠崇(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媒體素養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讀報教育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林育民(2009)。讀經教學與品德教育之研究—以某國中資源班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臺北縣。
林彥佑(2011)。讀報教育,屏縣教育季刊,45期,頁6-12。
林淑夏(2004)。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林麗容(1986)。民初讀經問題初探(1912~193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寶珠(2009)。讀經談心,國文天地,24卷9期總號285,頁64-70。
周玉玲(2004)。經典學習帶動成人自性啟發之歷程,社教雙月刊,123期,
頁55-61。
邱玉玲(1999)。尋找文化生命的源頭活水——談兒童讀經活動,國教世紀,186,
頁37-39。
邱彥瑄(2005)。一位國小低年級教師推行班級讀經運動之經驗分享,國教世紀,
215期,頁5-14。
洪孟君(2001)。當代兒童讀經教育的理想性與侷限性。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胡適(1971a)。胡適文存(第一集) 。臺北:遠東。
胡適(1971b)。胡適文存(第四集) 。臺北:遠東。
夏初、惠玲校釋(1993)。配圖蒙學十篇。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夏傳才(1993)。十三經概論(上) 。臺北:萬卷樓。
宮南莊(1989)。《蒙養書集成》。陝西:三秦。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國瑛(2004)。論讀經教學的意義與價值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
卷5期,頁135-154。
張雅曛(2008)。猶記琅琅讀書聲∼兒童讀經經驗對其青少年品德修養之影響。未出版碩士,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張菡育(2000)。幼兒讀經課程之相關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二千年份新幼兒教育的展望論文集,頁185 -196。
張學喜(2008)。臺灣讀報教育資源網。載於http://www.mdnkids.com/nie/。
張樹枝(2001)。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耀宗、楊雯齡 (2010),德行倫理學在幼兒道德教育上的應用:以《弟子規》為例,華醫社會人文學報,21期,頁69-78。
莊麗娟(2008)。《弟子規》研究。未出版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高雄市。
郭旭鍾(2006)。實施兒童讀經教學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世敏(2006)。報紙當課本,北縣教育,58期,頁37-40。
陳志修(2003)。從「建構主義」看兒童讀經教育,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2期,頁67-97。
陳怡軒(2009)。國民小學的讀報教育與世界觀教育之教師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所碩士班,嘉義縣。
陳玫吟(2009)。國民小學二年級實施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語日報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中正 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縣。
陳虹彣(1999)。從日本看台灣:NIE教學法的內涵及啟示。高市文教,66,88-91。
陳敏惠(2002)。兒童讀經實施策略之研究——以福智文教基金會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陳雅靜(2008)。讀報教育--讓孩子跟上時代的脈動,師友月刊,496期,頁64-68。
陳蔚平(2010)。批判思考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紅葉。
陳向明(2008)。社會科學質的研究(11版)。臺北:五南。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國家文化總會臺灣省分會(2005)。第六屆經典總會考新聞稿。南投。取自:
http://www.tpg.gov.tw/ncat/news_detail.asp?sno=248
陸養濤(1995) 。中國古代蒙學書大觀。上海:同濟大學。
馮季眉(2004)。讀報教育--推廣閱讀的另一選擇,教師天地,129期,頁42-44。
馮季眉(2005)。活用報紙,豐富教育與生活。2008 年12 月25 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tro/p2/p2.htm
馮琼愛(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讀報教育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馮琼愛、邱銘心 (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讀報教育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
3卷1期 25總號76,頁88-108。
黃千芳(2010)。熟讀背誦在兒童讀經中的意義探究—一個默會知識的觀點。未出版碩士,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縣。
楊旻芳(2001)。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市。
楊漾、陳秋華(2009年11月26日)。新加坡教育界完善讀報教育計劃 學生輕鬆
學華文。中國新聞網。取自
http://big5.ce.cn/gate/big5/edu.ce.cn/foreign/xy/200911/26/t20091
126_20508896.shtml
楊定一(2012)。真原醫。臺北:天下。
葉霖蓉(2011)。多元有趣的讀報教學,屏縣教育季刊,45期,頁13-19。
賈馥茗(2009)。教育美學。臺北:五南。
翟本瑞(2000)。兒童讀經運動的教育學反省意義(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89-2413-H-343-001),未出版。

劉偉瑩(2007,4 月)。讀報教育實驗學校。2008 年5 月26 日,取自
http://sctnet.edu.tw/Information/News.php?target=20070420155118
劉雅苓(2009)。清代蒙書《弟子規》之析論及對E 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
修練。未出版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錢文忠(2011)。錢文忠解讀弟子規。臺北:大塊文化。
鍾孟宏(導演)(2011)。第四張畫【DVD影片】。臺北市:台聖。
顏湘婷(2008)。應用媒體識讀教育於國小學童之教師行動研究--以報紙新聞實施讀報教育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集,13期,頁353-37。
羅淑英(2009)。讀報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新竹市。
封面
致謝詞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09.0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09.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