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劉咨廷
中文論文名稱:衣帶漸寬終不悔 ~「快樂總鋪師」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創新教學之敘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陳麗華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總鋪師專業學習社群創新教學敘事研究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7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質的研究之敘事研究方法為根基,透過訪談七位社群教師、參與觀察、實物分析及研究者的生活札記進行資料蒐集,探討快樂總鋪師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從事創新教學-跨領域、跨年段的協同教學的歷程,瞭解教師從事創新教學的實踐過程,並分析其特性、教學理念和行動力,研究結果如下:
壹、社群的形成動力: 社群教師結合本身的興趣與專長,在九年一貫的助力之下,運用在職進修的專業訓練,以自主學習的方式,透過資源共享、省思對話、互相支持、分享領導,整合校內外的各種資源,達成共同的願景與目標。
貳、社群的發展特色與創新成果:一群愛好自然的婆婆媽媽教師,由下而上組成的社群,以跨領域、跨年段的協同教學,將新聞議題融入課程,充分運用家長資源,培養學生從欣賞大自然,到關心氣候變遷對人類的影響,並能應用電腦科技參與標籤設計。讓學生從「做中學」去真正體會生活,培養其帶得走的生活能力。
參、社群發展的困境:時間不足,減低教師參加意願;成員更迭,影響目標達成;經費欠缺,阻礙社群發展。
肆、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教師主動求知,拓展視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學的方法,省思自己教學的意義,教學內容能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師教學得心應手,學生快樂成長,並得到家長認同,達成親師生三贏。
並根據研究結果,針對社群教師、有意組社群的教師、有意組社群的學校提出建議。

關鍵字:總鋪師、專業學習社群、創新教學、敘事研究
目次

致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III
圖次 IV
楔子 1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意涵 9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特徵 13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理論基礎 17
第四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相關研究 21
第五節 創新教學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0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8
第四節 研究倫理與限制 56
第四章 閱讀自然 爭奇鬥艷 ~ 萌芽期 59
第一節 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59
第二節 大地巨人 68
第三節 薪火相傳 73
第四節 那一年,我們一起說故事 80
第五節 回顧與反思 85
第五章 花之饗宴 食養天地 ~ 伸展期 87
第一節 品頭論足鼻頭角 87
第二節 拈花惹草,彩蝶翩翩 93
第三節 難以抵擋的誘惑 –醃脆梅 101
第四節 回顧與反思 105
第六章 喜上梅梢 金桂飄香 ~ 茁壯期 107
第一節 共火而食吃火鍋 107
第二節 揉搓敲打醃脆梅 109
第三節 手工製作天然果醬 117
第四節 回顧與反思 122
第七章 百花齊放 豐饒禮讚 ~ 嫁接期 123
第一節 慈光萬盞國際教育志工服務 123
第二節 播下小小志工的種子 132
第三節 跨校合作 133
第四節 回顧與反思 136
第八章 行動與反思 139
第一節 社群的形成動力 139
第二節 社群的發展特色與創新成果 142
第三節 社群發展的困境 145
第四節 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 147
第九章 結語和啟示 151
參考文獻 157
附錄 163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63
附錄二 學生回饋 165
附錄三 「快樂總鋪師」教專社群計畫書 166
附錄四 校外教學-象山自然步道學習單 171
附錄五 校外教學-陽明山國家公園相關資料 175
附錄六 巡迴說故事實施辦法及活動照片 180
附錄七 火鍋大餐照片 185
附錄八 電腦科校本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187
附錄九 慈光萬盞-志工服務計畫書 189
附錄十 斯里蘭卡活動照片 196
附錄十一 訪談逐字稿(節錄) 198
附錄十二 訪談同意書 200
表次
表2-4-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質性研究法) 21
表2-4-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個案研究法) 22
表2-4-3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行動研究法) 23
表2-4-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問卷調查法) 24
表2-4-5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論文分析表 26
表2-5-1 創意教學獎及其評審內涵一覽表 29
表3-2-1 社群成員表 42
表3-3-1 訪談時間表 50
表3-3-2 實物資料一覽表 51
表3-3-3 資料類別及項目代號說明表 54
表3-3-4 本研究對象化名一覽表 56
表4-1-1 本研究發展歷程-萌芽期一覽表 59
表5-1-1 本研究發展歷程-伸展期一覽表 87
表6-1-1 本研究發展歷程-茁壯期一覽表 107
表6-2-1 小朋友上自然課親自醃脆梅照片一覽表 113
表6-2-2 小朋友電腦課程設計梅瓶標籤作品一覽表 115
表6-3-2 小朋友自然課製作果醬上課照片一覽表 121
表7-1-1 本研究發展歷程-嫁接期一覽表 123

圖次

圖3-1-1 研究過程中的再呈現層級圖 38
圖3-2-1 資料整理和分析關係圖 45
圖3-2-2 研究流程圖 46
圖3-2-3 故事架構圖 47
參考文獻

丁一顧(2009)。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踐與作為。981119民權國中:專業學習社群的實踐。
丁一顧、張德銳(2010)。臺北市教學導師教師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55-84。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王巧萍(2011)。台中市一所國小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以曙光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8)。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知識管理對教學創新行為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9,23-56。
王勇智、鄧明宇(譯)(1993)。敘說分析(原作者:C. K. Riessman)。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王嘉新(2011)。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創新教學之研究 〜以六上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甘育萍(2006)。國民小學校長營造教師社群行為與教師專業社群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朱芳儀(2011)。國小教師參與專業社群的態度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朱振藩(2005)。食在凡間。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江彥廷(2007)。EtienneWenger的實踐社群理論及其對教師專業社群之啟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吳百祿(2010)。教師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吳信忠(2011)。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動機及其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意涵、理論與推動策略。靜宜大學師培實習輔導通訊,11,3-7。
吳貞慧(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過程與成效之個案研究-以星星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婉甄(2011)。新北市、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靖國 (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49-80。臺北市:師大書苑。
呂貞慧(譯)(1974)。天地一沙鷗(原作者:R. Bach)。臺北市:五洲出版社。
李俊湖(2010)。創新教學。研習資訊,27(1),1-2。
杜美慧(2011)。國小教師發展多元文化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之研究─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宋鎮照(2007)。團體動力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宏達(2009)。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概述-以美國德州經驗為例。中等教育,61(2),166-177。
林劭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5(2),79-111。
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36-49。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2,99-109。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臺北教育大學:熱情卓越新典範,67-76。
林瓊珠(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柳雅梅(譯)(2006)。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原作者:S. M. Roberts, & E. Z. Pruitt)。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倪惠軒(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個案研究-以彩虹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夏林清、洪雯柔、謝斐敦(譯)(1991/2003)。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原作者:D. A. Schon)。臺北市:遠流。
高強華(1997)。教育研究法。黃光雄、簡茂發主編。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芬芬(2001)。換一副透鏡看世界。載於黃政傑等著,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47-70。臺北市: 漢文書店。
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原作者:M. B. Miles & A. M. Huberman (1994)。臺北市:雙葉書廊。
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1),83-103。
張淑珠(2008)。輔導員學習社群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彰化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同路偕行、攜手合作、關注學習、師生雙贏。教師天地,169,20-26。
張德銳(2010)。喚醒沉睡的巨人-論教師領導在我國中小學的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81-110。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教育部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asp?id=35。
莊明貞(2005)。敘事探究及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30,14-29。
許詩珮(2010)。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以同德國小閱讀教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許興華(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藤繼(2003)。教學創新乎?有效乎?~新世紀有效能教學之分析。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81-116。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木山(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教師社群協同反省的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郭實渝 (2008)。教學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2),119-142。
莊文玲(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之創新教學能力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玉桂(2006)。學校革新中不可忽視的面向:談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5,26-46。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向明(201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陳佳萍、王瑞壎(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以學校文化發展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8,53-68。
陳佩英(2008)。教師領導之興起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71,41-57。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陳佩瑜(2010)。隱藏在黑光背後的執著~一位特殊優良教師綜合領域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柔妘(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學習與組織創新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淑君(2010)。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碧惠(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政傑(2001)。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黃政傑等著,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1-46。臺北市: 漢文書店。
黃秋鑾(2010)。教師進修的另一管道-以「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成長。新北市教育季刊,71,29-36。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維(譯)(2003)。實踐社群-推動學習型組織之鑰(原作者:E. Wenger, R. McDermott, & W. Snyder)。臺北市:天下文化。
黃坤謨(2004)。多元智慧在社會領域教學的實務應用。國教新知,50(4),113-120。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總統府公報,6421期。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179-209。臺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2002)。創新教學的基本原則。中等較育,53(4),4-25。
楊先芝(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的專業對話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振富(譯)(2002)。學習型學校。(原作者:S. Peter)。臺北市:天下遠見。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造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琇絢(2010)。屏東縣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與專業成長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廖俞青(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社群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台科技大學,臺中市。
臺北市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趙金婷(2000)。學習社群理念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35,60-66。
劉慶生(2006)。建構「國文科教師專業社群」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魯實先(1984)。說文解字注。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蔡美娟(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社群互動、自我導向學習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原作者:D. J. Clandinin, & F. M. Connelly)。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
蔡清田、雲大維(2011)。透過課程領導經營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107-134。
蔡進雄(2009)。學校經營的新典範: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88,48-59。
蔡進雄(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8-19。
蔡駿奕、陳麗華(2011)。實踐國際教育志工服務—培養具全球觀與行動力的師資。研習資訊,28(5),37-48。
蔡雅茹(201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賴志峰(2009)。教師領導的理論及實踐之探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3),113-144。
簡錦玲(2003)。詩情花意:中國花卉事典。臺北市:大樹文化。
顏國樑、倪惠軒(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成長新取向。臺灣教育發展論壇,201009(1),1-30。
魏惠娟、張明輝(2000)。學習型學校願景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羅倫新(2003)。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 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3-27。臺北市:師大書苑。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Hord, S. M. (2004). Learning together, leading together : Changing schools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封面摘要目次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30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3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