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呂脩誠
研究生英文姓名:Shu Cheng, Lu
中文論文名稱:低碳能源教育網之設計及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能源議題學習成效的影響
英文論文名稱: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nergy Education Website and its Impact on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Learning Achievement
指導教授姓名:古建國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物理暨化學系科學教育組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7
中文關鍵詞:低碳能源教育能源與環境
英文關鍵字:low-carbonenergy educationenergy and environ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重點在於探討利用ADDIE模式設計低碳能源教育網站進行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另外為了解學習者對網站的使用情形,進行問卷調查,並希望透過問卷了解六年級小學生使用的情形,以分析利用低碳能源教育網站融入教學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量的研究方法為主,並輔以質性研究。研究對象乃選自新北市一所小學六年級4個班級共92位學生,分成實驗組兩班46位學生及對照組兩班46位學生進行準實驗研究,實驗組學生進行低碳能源教育網站融入教學方式進行,對照組則進行一般教學進行比較。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學習成就測驗」與「能源與環境態度量表」。於教學前後分別實施前、後測,並將所得結果進行前後測t檢定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並輔以學生訪談資料、教師省思記錄、相片…等質性資料分析,進行研究結果的討論。研究結果如下:
一、以符合國小高年級學生認知能力設計低碳能源教育網,確實可以達到提供教師與學童線上學習的目標。
二、在「能源與環境學習成就」方面,經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童在學習成就表現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
三、在「能源與環境態度」方面,經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童在能源與環境態度表現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童。
四、經皮爾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能源與環境學習成就」與「能源與環境態度」及其分量向度「對能源與環境的態度」、「對能源與環境的價值觀」、「對能源課程的興趣與態度」彼此間皆呈現顯著正相關,顯示學習成就較高者,其對能源與環境的態度表現也較佳。
五、根據學生訪談紀錄,因為網站結合動畫、繪本電子書、小遊戲與百萬大挑戰闖關的元素,使得學生非常專注和投入在教學活動的情境中,連帶使得對能源與環境的態度有大幅度的進步。
六、研究者的收穫與省思方面,經過分析學童認知能力設計低碳能源教育網後,研究者對於網站設計與建置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教學過程並發現網站結合繪本電子書、影音動畫與互動遊戲的教學成效顯著,且學生的表現與反應皆強化了研究者的教學信念。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Design low-carbon energy education website with ADDIE and its impact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users’ usage in the wbsite,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bout the use of low-carbon energy education website into instruction.
  Quantitative method was the major approach for this research, andqualitative method works as the supporting one. The subjects were 92 of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four different classes at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Base on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6students used the low-carbon energy education website into instru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6 students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research tools used by this study included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Attitudes Scal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pretest and post test were analyzed with T test and one-way 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 Additionally, the qualitative dat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student’s learning sheets, student interviews, teacher’s teaching notes, photos, and mov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s follow:
1. Design low-carbon energy education website with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It can re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providing learning onlin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2. The aspect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ANCOVA.
3. The aspect of attitudes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increased more over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ANCOVA.
4.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t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achievement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nd attitudes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5. According to records of the student interviews, students were absorbe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because of the website with animation, picture e-books, games and competitions. And students had a great improvement in attitudes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6. After analyzed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and website design, researcher had a great upgrade in web desigh ability and discovere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about the website with animation, picture e-books, games and competitions.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response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beliefs.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一、ADDIE教學設計模式 5
二、學習成效 5
三、能源與環境態度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一、研究範圍 7
二、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能源教育的發展 9
一、能源的種類 9
二、能源問題 12
三、能源教育的目標 13
四、能源教育的發展 15
五、現行教科書各版本高年級能源議題概念相關內容 18
第二節 教學形式之探討 25
一、傳統教學 25
二、數位學習的意義與現況 27
三、資訊與其他課程的結合 29
第三節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30
一、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30
二、Kemp教學設計模式 30
三、ASSURE教學設計模式 31
四、ADDIE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1
一、研究流程 41
二、教學設計 4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9
一、低碳能源教育網站: 49
二、能源教材學習成就測驗 51
三、能源與環境態度量表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一、資料蒐集 63
二、資料分析 63
第六節 網站設計與建置 67
一、分析(Analysis)階段 67
二、設計(Design)階段 68
三、發展(Development)階段 70
四、應用(Implement)階段 71
五、評鑑(Evaluation)階段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設計一套適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生的低碳能源教育網 74
一、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生在能源議題的認知能力 74
二、低碳能源教育網的設計與架構 77
三、低碳能源教育網的建置 80
第二節 低碳能源教育網融入國小六年級能源議題教學對學童能源概念的影響 98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在能源與環境學習成就之整體表現 98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在能源與環境學習成就結果比較 100
三、學習成就測驗各題答對率分析 102
四、綜合討論 109
第三節 低碳能源教育網融入國小六年級能源議題教學對學童能源與環境態度的影響 111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在能源與環境態度之整體表現 111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在能源與環境態度之各分量向度的比較 115
三、學習成就測驗與能源與環境態度之相關分析 121
四、質性資料分析 123
五、綜合討論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一、設計一套適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生的低碳能源教育網 131
二、應用低碳能源教育網融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成就有顯著的影響 132
三、應用低碳能源教育網融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能源與環境態度有正面的影響 132
第二節 建議 135
一、網站建置方面 135
二、網站內容方面 135
三、對能源與環境之教學方面 136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37
英文部分 143
附錄 144
附錄一 實驗組教學活動設計 144
附錄二 對照組教學活動設計 149
附錄三 學習成就測驗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54
附錄四 學習成就線上測驗試題(預試) 159
附錄五 學習成就線上測驗試題(正式測驗) 163
附錄六 能源與環境態度量表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67
附錄七 能源與環境態度量表(線上預試問卷) 170
附錄八 能源與環境態度量表(正式線上問卷) 172
附錄九 學生訪談大綱與內容整理 174
中文部分
于富雲、謝孟達、陳引幹、連雅玲(2007)。教育網站設計:動態需求評估之初探性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1-19。
王乾愿(2012)。國小教科書中節能減碳教材之內容分析及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王鑫(1991)。台灣的自然環境與資源(下)。環境教育季刊,11,21-32。
王鑫(1995)。戶外教學法展史及思想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4-2511-S-002-002-Z)。未出版。
古建國、林岑億、簡佑庭、李姵諭、周怡賢(2012)。足跡台灣低碳行。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古建國、陳錦雪、李佩諭(2013)。悠遊台灣 探索能源與環境。臺北市: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古建國、陳錦雪、彭麗琴、歐陽小雪、賴瑩修、簡淑娟、...蘇沛清(2010)。節能減碳我最行─臺灣小學能源教育教材(1)。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古建國、陳錦雪、彭麗琴、歐陽小雪、賴瑩修、簡淑娟、...蘇沛清(2010)。節能減碳我最行─臺灣小學能源教育教材(2)。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田振榮(1992)。能源教育的檢討與評析。工業職業教育,10(3),31-34。
田振榮(1997)。推動能源教育之現況與檢討-推動能源教育,係為國家之永續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40,28-31。
吳天貴(2007)。建置一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以促進能源教育之學習動機及自我覺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吳世卿、楊學飛(2010)。校園太陽能發電系統設置研究。蘭陽學報,1-10。
吳弘凱(2014)。XOOPS模組。取自 Tad教材網:
http://www.tad0616.net/modules/tad_uploader/index.php?of_cat_sn=58
吳延慶(2008)。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虛擬實境網路數位教材開發與設計-以「月亮迷思概念教學網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呂文雄(2005)。澎湖地區國小學生對環境問題認知與態度之調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李宗薇(2000)。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欣潔(2013)。兒童參與動手做教育活動互動學習行為研究-以國立台灣博物館「化石挖挖挖」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新北市。
李俊儀(2003)。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模組之開發與研究-以國中平面幾何基礎課程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研究所,新竹市。
李姵諭(2013)。國小能源與環境繪本開發及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臺北市。
杜逸龍、劉珮珊、張滄龍(2009)。台灣地區結合風能與太陽能發電之可行性案例分析。農業工程學報,55(1),53-64。
沈佳燕(2009)。以ADDIE模式發展國小高年級風能動畫與繪本輔助教材及對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談輝(1994)。我國的能源教育。能源報導,4,1-7。
周談輝、田振榮(1993)。中等學校能源教育教材推廣 I 研究計畫。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周錦鐘(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余思(2002)。國中學生在資訊科技融入生物科學習中後設認知的表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臺北市。
林岑憶(2011)。氣候變遷議題之國小繪本輔助教材發展及教學適用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志彥(2008)。資訊科技融入坡地防災教學之研究--以台中縣外埔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台北市。
林奇賢(1998)。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58,2-11。
林明正(2010)。中文輸入融入國文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林金塗(1993)。我國能源教育現況與實施策略。臺南家專學報,12, 339-358。
林勇、粘錦成(2000)。能力本位教育與傳統教育差異。能力培訓專刊,20-24。
侯嘉隆、吳珮瑄、蔡佩宜、溫奕泓(2010)。綠色寶藏-綠藻的開發與應用。臺灣化學工程學會化妝品科技與管理專刊,57(2),53-64。
施吉忠(2008)。主題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能源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施冠慨(1989)。有效教學途徑之探討。臺北市:水牛圖書公司。
柯玫淑(2003)。國小中、高年級能源永續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班,臺南市。
胡良佳(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平方根與商高定理」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徐旭伸(2013)。能源創新教材網站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成效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臺中市。
徐雪妮(2012)。以Dick與Carey系統化教學發展再生能源漫畫輔助教材及國小中年級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碩士班科學教育組,臺北市。
耿筱曾(2000)。國小學童概念學習之研究。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科技>課程發展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63-67)。
高燕錚、陳怡芸、楊珮玉、白子易、王順成、蔡新聲、王文裕(2012)。國小教師對再生能源創新能源教材增能成效之問卷設計。2012年兩岸環境與能源研討會暨第一屆全球華人環境與能源研討會,(125-138)。
康國裕(1994)。從能源供需情勢談我們的能源政策。八十三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能源教育研討會(3-24)。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弘典(2008)。能源小蜜蜂:以數位遊戲式學習輔助能源教育(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縣。
張益仁(2002)。臺北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之實施與需求探討----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前後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3,76-88。
教育部(2008)。環境教育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教司(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國教司。
莊凌泉(2004)。資訊科技融入「澄清水資源保育迷思概念」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許加政(2008)。海洋能源科技發展趨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1(6),110-118。
陳柔樺(2010)。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能源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班,臺南市。
陳秋蘭(2012)。設計國小高年級氣候變遷議題教學網站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臺北市。
陳登吉、賴阿福(2005)。網路與教育。國立空中大學。
陳超塵(1995)。統計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陳嘉彌(1992)。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使用視聽教育媒體之態度及行為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彭木芳(1992)。二十世紀能源回顧與前瞻。核能天地,2,39-51。
曾維雄(2006)。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之規劃與設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班,高雄市。
程金保(2007)。教育部能源教育通識師資培訓營-我國學校能源教育介紹。取自http://energy.ie.ntnu.edu.tw/index.asp。
黃明忠、黃文良(2008)。E-learning教學模式應用於高職節約能源教育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5(4),553-562。
黃哲輝(2010)。myquiz 4.0 xoops中文utf8模組。取自 信望愛:伯特利教會:http://www.ch.fhl.net/xoops/modules/tad_uploader/index.php?of_cat_sn=3
黃筱琳(1998)。高雄市中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嘉勝(2004)。資訊科技媒體融入於我國科技教育之教學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6),14-21。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楊淑卿、周倩。(1999)。中小學教師與網際網路教學推行之研究。遠距教育,41-46。
楊朝霖(2011)。以ASSURE模式開發國小氣候變遷動畫多媒體教材及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資源研究所,臺北市。
經濟部能源局(2006)。能源政策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局。
經濟部能源局(2012)。能源發展綱領。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局。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2)。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年報。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8)。能源政策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廖芳玲、商育滿(2005)。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9,8-10。
劉奕人(2010)。學生參與非制式教育活動能源概念的科技理解-以博館節電競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蔡秉恒(2002)。國小六年級學生運用網路數位學校學習柱體與錐體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蔡信行(2006)。替代能源之回顧與展望(上)。石油季刊,42(1),33-48。
蔡信行(2006)。替代能源之回顧與展望(下)。石油季刊,42(2),51-69。
蔡振昆(2001)。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蔡億錨(2008)。高雄市旗津區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鄭善修(2010)。節能減碳概念在國小自然教科書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蕭伯紹(2010)。國中學生環境教育知識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蕭英勵(2003)。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資訊融入教學活動之內涵。研習資訊,20(6),80-84。
賴來展(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中作文創意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賴宛詩(2005)。教育農園辦理校外鄉土教學活動之研究-以花蓮市農會辦理[水稻文化體驗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花蓮縣。
薛智元(2013)。低碳能源行動博物館學童參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臺北市。
謝瀚頡(2010)。中小學教師海洋教育資源網站之設計與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基隆市。
顏春煌(2007)。漫談數位學習的理論。空大學訊,91-96。
饒世妙(2000)。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臺中市。

英文部分
Armstrong, J., & Impara, J. (1991). The impact of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 on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2(4), 36-40.
Borkowski, J. D. (1987). The concept of energy, its structure and teaching strategy. In D. F. Kirwan (Ed.), Energy resource in science education (pp. 3-8).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Bradley, J. C., Waliczek, T. M., & Zajicek, J. M. (1999).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0(3), 17-22.
Collins, A., & Halverson, R.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 Falmer Press.
Houston, J. E. (1990). Thesaurus of ERIC descriptors. (12nd. ed.). Phonix, Arizona: Oxyx Press.
Jonassen, D. 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Prentice Hall, Inc., New Jersey.
Jonassen, D. H., Peck, K. L., & Wilson, B. G. (n.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Prentice Hall, Inc., New Jersey.
Petrock, E. M. (1981). The rise fall of energy education. (V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10 232).
Schlageter, J. N. (1980). Student cognition, attitudes,and action-orientation and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at the seventh grade leve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ivin-Kachala, J., & Bialo, E. (1999). 1999 Research Repor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y in Schools. Washington. DC: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全文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7.28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7.2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