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李姿慧
研究生英文姓名:Tzu Hui Lee
中文論文名稱: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g小調奏鳴曲, 作品19號》
英文論文名稱:A Research of Sergei Rachmaninov’s
指導教授姓名:鄭伊晴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奏鳴曲大提琴
英文關鍵字: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vCello sonataCello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9
  • 收藏收藏:0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v, 1873-1943)是最後一位十九世紀後期絢爛的俄國音樂大師。他不僅是一位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鋼琴家及指揮家。他的作品帶著祖國的情懷卻也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因為他把原本民族的音樂特色以及西歐文化的產物做融合,使得浪漫風格的發展更為豐富。此首《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9號》為拉赫曼尼諾夫樂曲多產時期的作品,雖然在技巧上並不很艱深,但他獨特的創作技法使他的音樂風格和多聲部的和聲系統方面讓筆者印象深刻。
本論文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9號》共分為五章節。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拉赫曼尼諾夫之生平及創作風格』,介紹拉赫曼尼諾夫在創作生涯中不同之作曲風格;第三章『拉赫曼尼諾夫奏鳴曲之樂曲分析』,注重個樂章曲式之探討;第四章『樂曲詮釋』,表達個人在樂曲詮釋的方法及心得;第五章『結論』。
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v(1873-1943), is a gorgeous Russian maestro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He is not only composer, but also a pianist and a conductor. B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ism music and product of Western European culture, his works are presented profoundly with the emotions of his motherland, also with strong personal feelings, which also enri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mantic.
This "cello sonata ",Op.19 is one of his works in the music prolific period, though the technique is not very difficult, i was greatly impressed by the tone polyphonic system under his unique creation and musical styles.
This article Rachmaninov "cello sonata", op.19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1)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motivations, purposes, and methods; (2)Rachmaninov's bibliography and compositional style, introducing Rachmaninov in the creative career of composer style; (3)The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of Sonata in g minor, which focus on the movement form discussion; (4)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nata, expressing personal music interpretation methods; (5)The conclus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iiv
譜例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拉赫曼尼諾夫之生平及創作風格 4
第一節 拉赫曼尼諾夫之生平介紹 4
第二節 拉赫曼尼諾夫之創作風格與作品 8
第三章 樂曲分析 15
第一節 第一樂章 17
第二節 第二樂章 30
第三節 第三樂章 34
第四節 第四樂章 37
第四章 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奏鳴曲之詮釋與演奏 43
第一節 第一樂章 43
第二節 第二樂章 49
第三節 第三樂章 51
第四節 第四樂章 54
第五章 結論 56
參考文獻 57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Bertensson, Sergei, and Leyda Jay.《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人生》(A Lifetime in Music)。陳孟珊 譯。臺北:原笙國際有限公司,2008。
Robert, Walker.《偉大作曲家群像:拉赫曼尼諾夫》(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 Rachmaninoff)。何貴鳳 譯。臺北:智庫,1995。
王沛綸。《音樂辭典》。臺北:樂友出版社,2007。
李明濱。《俄羅斯文化史》。臺北:亞太圖書,2000。
李哲洋。《最新名曲解說全集9》。臺北:大陸書店,1996。
柯慶姿。《浪漫弦語-2007柯慶姿大提琴獨奏會:音樂會曲目學術研究「研究與探討普羅高菲夫大提琴交響協奏曲Op.125與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奏鳴曲Op.19」》。臺北:磐石室內樂團,2009。
音樂之友社。《新編音樂辭典人名》。臺北:美樂出版社,2008。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大陸書店,2006。
麥可甘迺迪。《西洋音樂百科全書牛津音樂辭典-下》。臺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4。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臺北:美樂出版社,2003。

(二)學位論文
卜建弘。〈拉赫曼尼諾夫柯賴里主題變奏曲作品42之詮釋報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010。
楊凱甯。〈法朗克A大調奏鳴曲之中提琴板本樂曲分析曁演奏詮釋報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011。

(三)中文期刊
吳毓庭。〈深深感受拉赫瑪尼諾夫的溫暖-鋼琴家胡瀞云的俄式浪漫〉。《樂覽》No.152(四月號,2012):49-52。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編輯部。〈當浪漫遇上狂放-拉赫瑪尼諾夫與霍洛維茲的世紀相會〉。《樂覽》No.152(四月號,2012):42-45。
陳國修。〈最後的俄羅斯浪漫-拉赫曼尼諾夫〉。《音樂月刊》 No.133(十月號,1993):138-141。
歐 頭。〈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板本比較〉。《樂覽》No.152(四月號,2012):53-57。
謝世嫻。〈史上最艱鉅、也最唯美的鋼琴協奏曲-改寫琴史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樂覽》No.152(四月號,2012):46-48。
丁晏海。〈布拉姆斯Hemiola藝術歌曲研究〉。《臺南科大學報》 No.28(十月號,2009):73-93。
二、英文部分
Campbell, Margaret. The Great Cellists. Glasgow: Bell & Brain, 2004.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revised 2nd ed. London: Macmillan, 2001.
Leonard,Richard Anthony. A History of Russian Music. London: Jarrolds Publishers Limited, 1956.
Bertensson, Sergei and Leyda, Jay. Sergei Rachmaninoff: A Lifetime in Music.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56.
Harrison, Max. Rachmaninoff:Life, Works, Recordings. London: Continuum, 2005.


三、樂譜
Rachmaninoff, Sergi. Complete score. Moscow: Muzgiz. 1950.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4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7.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