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黃美玲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Network Usage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張芬芬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6
中文關鍵詞:網路使用現況網路沉迷家庭社經地位
英文關鍵字:the status of network usageinternet overusesocioeconomic statu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6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之網路使用現況,並探討臺北市國小不同背景變項的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之差異情形,以及分析臺北市國小不同社經地位的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公立國小之高年級學生,包括五、六年級。共得有效樣本1,176份。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網路使用現況:使用年資「6年以上」最多,佔33.1%;每週使用次數「1-2次」最多,佔39.2%;每週使用時間「1-5小時」最多,佔71.6%;上網的地點多為「家裡」,佔91.3%;使用動機「打發無聊」最多,佔54%;多在「客廳、餐廳」上網,佔40%;多以「自己一人」上網,佔53%;常接觸「電玩遊戲」,佔65.8%;多以「桌上型電腦」上網,佔69.7%;問題以「擔心網路安全」最多,佔38.3%。參與活動在娛樂類最多為「網路遊戲」,佔78.4%;在學習類最多為「上網找資料」,佔73.1%;在社交類最多為「Facebook」,佔70.1%;在經濟類最多為「網路購物」,佔24.7%;在打發時間類以「無聊、隨便逛逛」最多,佔60.4%。
二、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使用普遍而多元。
三、臺北市國小不同學校地理區的高年級學生在「使用地點」、「使用動機」、「使用情境」、「常接觸的網站類型」、「使用裝置」以及「參與活動:娛樂類」、「參與活動:社交類」、「參與活動:打發時間類和其他」等方面具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具有顯著差異,男生多於女生。
五、六年級比五年級學生上網行為逐漸朝向更為成熟以及個人化網路使用行為。
六、高社經地位的父母較能引導學童的正向網路使用行為,同時也多提供較新穎的使用裝置幫助學生學習。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提出六項建議,作為學校發展、教師教學、家長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建構多元的資訊融入課程
二、營造優質的網路學習平台
三、充實網路使用的專業知能
四、設計網路使用的相關課程
五、發揮親職教育的輔導功能
六、訂定合宜的網路使用規範
This research aim is to discover the status of network usage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use the internet any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economic statu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use the internet any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research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subjects wer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In all, there were 1,176 valid subject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the following:
1.The status of network usage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use seniority "six years" the most, accounting for 33.1%;weekly frequency of use "1-2 times" up, accounting for 39.2%;weekly use of time "1-5 hours" up, accounting for 71.6%;internet sites are mostly "home", accounting for 91.3%;using motivation "boredom" most, accounting for 54%;more in the "living room, dining" internet, accounting for 40%;more to "own a person" internet, accounting for 53%;regular contact with "games", accounting for 65.8%;and many more "desktop"internet, accounting for 69.7%;problems with "fear network security," the most, accounting for 38.3%.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in the entertainment category up to "network game", accounting for 78.4%;learning classes up to "surf the internet", accounting for 73.1%;in social class up to "Facebook" accounted for 70.1%;up to the economy class "online shopping", accounting for 24.7%;in order to pass the time like "boring, casually stroll" most, accounting for 60.4%.
2.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use common and diverse network behavior.
3.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 areas,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lace of use", "using motivation", "context of use", "regular contact with the type of site", "use the device" and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entertainment", "participation: social class, "" participation: to pass the time classes and other "so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etwork usage behavior, boys more than girls.
5.Sixth grade than fifth graders network behavior gradually toward a more mature and personal network usage behavior.
6.High social economic status than their parents can guide children's network usage behavior positively, but also provide more than the novel use of device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Based on research conclusion, there are six suggestions to schools, teachers, parents, and further research.
1.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e inform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2.To create high-quality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3.The full us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network.
4.Internet use design-related courses.
5.Play parenting counseling functions.
6.Set appropriate network of us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 研究範圍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使用現況
第二節 網路使用行為與動機
第三節 國內博碩士論文相關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實施程序
第五節 資料處理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的現況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之差異
第三節 不同社經地位的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之差異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問卷《初稿》
附錄二專家建議問卷修改前後之原因及對照表
附錄三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問卷《正式》
一、中文部分
王文玲(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習碩士班論文,花蓮縣。
王秀燕(2002)。國中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依琳,余秋慧,柯靖茹,陳鳳兒,黃柏森(2006)。台北地區大,學生對BSP 提供服務之使用與滿足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碩士論文,臺北縣。
王淑秋(2006)。台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智弘,楊淳斐(2004)。一次單元諮商模式。2004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國立台灣大學。取自
http://www.heart.net.tw/wang/paper-new/paper20041204.htm
王智弘(2005)。網路沉迷問題的可能成因與輔導策略。臺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取自
http://www.heart.net.tw/wang/paper-new/paper2005new.htm
王錦慧(2005)。國中生網咖使用、網路沉迷之調查與網咖少年成長團體之輔導成效。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花蓮市。
王燦槐,羅惠筠(1997)。我國大學生BBS族的人際關係初探。中大社會人文學報,5,19-65。
古欣卉(2006)。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網路成癮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關聯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雲林縣。
江佩縈(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沉迷現象對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和課業學習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行政院經建會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46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白皮書。取自http://web1.nsc.gov.tw/public/Attachment/012292110371.PDF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100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222114532071.pdf
呂謂正(2009)。國中生網路成癮與青少年憂鬱症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縣市國中生為例。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李佳蓁(2006)。高職學生網路成癮相關因素及學習成就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李健銘(2010)。網站品質特色、認知專注力對社交網路網站使用行為之影響-台灣與印尼的跨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李盈數(2009)。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網路成癮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李曉君(2006)。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吳正飛(2009)。臺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市。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0)。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溫嘉榮(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臺北市:松崗。
吳明隆(1998)。國小學童家庭結構、學業成就及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訓育研究,37(4),35-54。
吳翠珍(2009)。2009年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富邦文教基金會。取自http://www.fubonedu.org.tw/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2006)。2006年台灣地區兒童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
周玉秀(2011)。網路對人類認知與行為模式的影響。取自http://medialiteracy.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24:121&catid=62:2009-02-27-01-53-52&Itemid=102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旻沛(2004)。大專院校學生網路成癮盛行率及認知因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林欣玫(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林虹妤(2011)。人格特質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交友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施香如(1998)。中學生父母對子女網路沈迷現象之態度與行為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7-2511-S-009-015-N)。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取自
http://report.ice.ntnu.edu.tw/nscreport/872511009015N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 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取自
http://www.heart.net.tw/paper4.shtml
施香如(2004)。網路與青少年—談網路的影響與網路沈迷的預防。
取自www.ccunix.ccu.edu.tw/~deptcrc/update/no4/2.doc
孫式文(2002)。網際網路在災難事件中的傳播功能:理論與實務的辯證。新聞學研究,71,頁133-158。取自
http://mcr.nccu.edu.tw/0071_pdf/71_07.pdf
翁秀琪、施伯燁、孫式文、方念萱、李嘉維(2009)。從使用者出發的網路資源準社會互動研究:理論建構與使用者經驗研究。取自http://mcr.nccu.edu.tw/0101/01.html
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2005)。2005年青少年暑假休閒生活參與情形。取自 http://www.kingcar.org.tw/
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2008)。青少年網路休閒問卷調查。取自http://www.family.org.tw/~sff1/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2
財團法人資訊科技策進會FIND網站(2012)。2012年3月底止臺灣上網人口。取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334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02)。臺灣網路使用人口統計。取自http://www.myhome.net.tw/2002_12/www01.htm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06)。網路使用調查。取自
http://statistics.twnic.net.tw/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2012年7月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21226d.pdf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取自
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index1.shtml
教育部(2002)。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取自
http://eteacher.edu.tw/
教育部(2008)。有愛無礙for general網站。取自
http://general.dale.nhcue.edu.tw/special/special-2-19.html
教育部(2009)。100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資訊議題。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電子報(2010)。網路成癮嚴重 教部呼籲「上網不迷惘」。取自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46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綱要修訂Q & A。取自
www.tpde.edu.tw/97_sid17/重大議題(資訊教育)Q&A
教育部統計處(2012)。各級學校基本資料:101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別資料。取自
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教育部(2012)。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取自
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1255&Type=1&Index=9&wid=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教育部電子報(2013)。迎接數位化學習時代-掀起「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浪潮,550。取自
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767
梁雲霞(譯)(2004)。動腦教與學:大腦研究在教學實務上的應用(原作者:P. Wolfe)。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2001)
梁德馨(2010)。2010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1001e.pdf
郭欣怡(1998)。網路世界的我們:網路使用者之心理特性與網路人際關係特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正昌(2012)。基礎統計學Excel及SPSS之應用。臺北市:鼎茂。
陳仲強、吳姿葶、李佩蓉、黃瀞萱、王慈禪、廖偉迪(2009)。網路使用行為對高中生自我肯定、社會關係之影響-------以台北市高中生為例。取自http://mail.scu.edu.tw/~jiayu/report/94/3A/internet%20using%20behavior.pdf
陳怡安(2003)。線上遊戲的魅力:以重度玩家為例。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jccic/03/fu/3-07.pdf
陳美靜(譯)(1999)。網路心理講義(原作者:P.M. Wallace)。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1)
陳春秀(2012)。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班,臺北市。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雄市。
陳昭佑(2010)。臺北市國小學童家庭環境對網路成癮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學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陳雪芬(2000)。網路“春色”盪漾,學子難以抗拒。取自
http://www.tcc.gov.tw/%257Etcc0/42/news890602.htm
陳淑惠(1998)。網路成癮症之初探。「Net’ 98 Taiwan-網路新紀元國際研討會」論文,頁1-20,臺北市。
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刊,45(3),279-294。
陳淑惠(2008)。網路成癮成因與處遇。取自
https: //www.takming.edu.tw/scc/reference-teacher/網路成癮成因與處遇.pdf
陳慧苓(2011)。青少年網路成癮評估模組之初探。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張仁獻(2003)。台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必弘(2011)。網路使用行為、自尊、依附風格與網路成癮關係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屏東市。
張芳全(2010)。問卷就是要這樣編。臺北市:心理。
張芳全(2010)。統計就是要這樣跑。臺北市:心理。
張秀琴(2012)。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依附及其他背景因素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10)。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瓊文、余啟仁(2011)。數位多媒體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探討。取自http://society.nhu.edu.tw/e-j/95/A17.htm
游森期(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童筱斐(2012)。桃園縣國中生Facebook使用與網路安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文正(2011)。美密蘇里州 禁老師與學生玩臉書。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3/4/2w6pp.html
黃正豪(2010)。網際網路的探討。取自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0/04/2010040322380354.pdf
黃聿清、莊春發(2010)。臺灣網際網路市場多樣化之初探--以網站類型為例。新北市,中華傳播學會。取自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257_1.pdf
黃厚銘(2001)。虛擬社區中的身份認同與信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黃瑟娟(2011)。新北市三重與蘆洲兩所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德祥(2002)。網際網路對大學生衝擊與影響之統整性研究:網路沉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電子商務、網路性愛色情及援助交際,以及網路犯罪。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90-2413-H-018-034)。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黃瓊慧(2000)。從沈浸(flow)理論探討台灣大專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楊正誠(2003)。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楊易蕙(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與教學碩士班論文,臺南市。
楊青垂(2005)。少年沉迷網路之研究-子女與父母管教態度之觀點。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犯罪防治所,嘉義縣。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200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臺北市:東華書局。
鄒佩璇(2010)。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與其相關因素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塗怡芳(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成癮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彰化市。
董潔如(2002)。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葉承函(2009)。人際網絡與網際網路知識分享行為—信任關係的轉型。網路社會學通訊,78。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8/78-05.htm
葉俞均(2007)。探討大學生憂鬱症狀、拒網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在網路成癮模式中之角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葉恆芬(2000)。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台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2)。臺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lp.asp?ctNode=33696&CtUnit=19270&BaseDSD=56&mp=104001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9)。高中職、國中小資訊素養與倫理網路沉迷國中2版,頁3。取自
http://ile.tp.edu.tw/ile/junior/PDF/08.pdf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2012)。無線臺北.臺北無限。取自
http://www.doit.taipei.gov.tw/ct.asp?xItem=46896&ctNode=5614&mp=121001
翟本瑞(1999)。網路上癮。網路社會通訊期刊,2。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02/e-journal1115.htm#%E7%B6%B2%E8%B7%AF%E4%B8%8A%E7%99%AE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廖偉健(2009)。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之調查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技職行政管理碩士班,彰化市。
劉文尚(2004)。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市。
鄭美萱(2009)。圖像及文字媒體與幼兒專注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鄭綺兒(2001)。影響台北市國民小學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蔡志鑫(2010)。金門離島高中職學生休閒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蔡長穎(2002)。資訊心理學概論。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7/social/27-07.htm
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學校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新竹市。
盧浩權(2005)。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高中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臺中市。
盧麗卉(2002)。台北地區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及其相關背景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賴昱霖(2007)。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公立國民小學高年級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戴秀津(2003)。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高雄市。
謝龍卿(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現象之相關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8(2),19-44。
謝寶蓮(2006)。臺北縣國中生網路成癮與電腦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韓佩凌、鄔佩麗、陳淑惠、張郁雯(2007)。北部高中職學生網路沈迷模式之徑路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8 (3),頁355 -373。
瞿海源(1997)。資訊網路與臺灣社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取自
http://www.sinica.edu.tw/~cdp/project/01/7_3.htm
魏心怡(2001)。網際網路與心理幸福、學業成績。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市。
顏淑華(2007)。國小學生網路使用與學業成績之關聯性研究-以彰化縣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關雅之(2008)。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父母管教方式之關係:ㄧ個追蹤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臺北市。
羅文輝、李郁青、施盈廷、楊秀娟(2013)。網路採用、使用與獲得之滿足。新聞學研究,83。取自
http://mcr.nccu.edu.tw/0083/004.html
二、英文部分
Brenner, V. (1997).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ogical Reports, 80, 879-882.
Chou, C. & Hsiao, M.C. (2000).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Computers an Education,35,65-80.
Griffiths, M. D.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 ,61-7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Kandell, J. J.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 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 Behav. 1(1): 11-17.
Suler, J.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rider.edu /users/suler/psycyber/ausinterview.html
Weedman, J. (1991). Task and non-task functions of a computer conference used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measure of flexi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34(2), 303-318.
Young, K.S. (1996). Addictive use of the Internet: 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 Psychological Reports, 79, 899-902.
Young, K.S.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 (3), 237- 244.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8.07.18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8.07.1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