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楊雅玲
研究生英文姓名:YA-LING-YANG
中文論文名稱:資優生敘說中的同儕關係
英文論文名稱:Peer Relationships in Gifted Students' Narratives
指導教授姓名:呂金燮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創造思考組(日)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1
中文關鍵詞:資優生敘說同儕關係個案研究
英文關鍵字:gifted studentspeer relationshipsnarrativecase stud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7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資優生在普通班的同儕關係,透過資優生敘說自己的經驗與想法,與研究者所蒐集的個案資料,了解資優生期待中的同儕關係,以及建立同儕關係的歷程。

研究結果:
一、同儕是偶爾的玩伴:
俊勳的朋友無法了解俊勳內心的一些想法,但他們可以是俊勳的玩伴。俊勳最大的興趣是在自己所看的書本上,偶爾他想要出去玩時,他的朋友就可以成為玩伴。
二、需要了解他的知己:
在俊勳所處的班級中,導師可以成為了解他的知己。
三、俊勳建構同儕關係的歷程:
俊勳建構同儕關係的歷程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一)與書為友(二)尋找書本以外的朋友(三)棋友相伴(四)自在的一個人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於普通班的老師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d peer-relationships of gifted students, who were in regular classrooms. By narratives about the experience and the thought of gifted students’ peer-relationships and informations which gatherd by researcher, we could understand both their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and the building process of their peer relationship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as as following:
1. Peers in regular classrooms are their play-partner once in a while.
2. They need someone who is able to know them.
3. The process of Jyun syun’s peer relationships are as follow: (1)Books are his friends (2)Finding other friends (3)The friendswho play Chinese chess with him (4)Play by himself and feel comfortable.
At least, base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 it give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in regular classrooms.
摘要……………………………………………………………….
Abstrac……………………………………………………………
目次……………………………………………………………….
圖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意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第一節 資優生特質與處境…………………………………
第二節 文本中的資優生敘說資料…………………………
第三節 研究中資優生同儕關係之面貌……………………
第四節 兒童敘說的運用……………………………………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之實行……………………………………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第四節 資料蒐集……………………………………………
第五節 研究者角色與限制…………………………………
第四章 起初的面貌與轉變………………………………………
第一節 關係建立的起初……………………………………
第二節 與書為友……………………………………………
第三節 尋找書本以外的朋友………………………………
第五章 同儕關係的尋找與歸屬…………………………………
第一節 棋友相伴……………………………………………
第二節 自在的一個人………………………………………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回顧與再思…………………………………………
第二節 研究省思……………………………………………
第三節 給普通班教師的建議………………………………
第四節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附錄一:訪談時間表………………………………………………
附錄二:觀察時間表………………………………………………
附錄三:編碼對照表………………………………………………

參考書目
一、中文文獻…………………………………………………
二、英文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凡與唐宗漢譯(2004)。我的天才噩夢。臺北:遠流。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台北:心理。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三民。
王如敏(2001)。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五南出版社。
王佳煌與潘中道等譯(2006)。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
江麗美譯(1999)。資優兒童與人類潛能發展。台北:桂冠。
何華國(199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李子佩(2004)。認輔學生受認輔經驗之敘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雅卿(1997)。成長戰爭。臺北市 : 商智文化。
李秀姿(2005)。創造性戲劇教學對國小資優生創造力與人際溝通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中市。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
呂金燮(2002)。我國國小資優教育課程的發展與調適。資優教育研究,2卷2期,第1-22頁。
易之新譯(2000)。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台北市:張老師。
尚容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
林妙華(2003)。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與友伴關係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3卷1期,第103-138頁。
林淑菁(2004)。是「朋友」還是「同學」?---一個女資優生在不同學習情境同儕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言(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資優資源班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教學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花敬凱譯(2007)。啟迪資優—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台北:心理。
洪嘉盈(2002)。國小五年級資優生與一般生在分組學習時的同儕友伴關係。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未出版:台南市。
徐炳勳譯(1996)。阻力最小之路。台北市:天下。
高欣蕙(2003)。一個資優兒童的人際關係之敘說。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慧如(1999)。人際溝通自我調整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資優生人際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靖卿(1996)。資優兒童同儕關係之探究。資優教育季刊,59期,第25-30頁。
張馨仁(2001)。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游梓翔、劉文英與廖婉如(199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孟嬌譯(1998)。孩子說的故事。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廖永堃(1991)。國小資賦優異兒童學業低成就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敏玲(2004)。我看教育質性研究創塑意義的問題與難題:經歷、剖析與再脈絡化。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1期,493-518頁。
蔡典謨(2004),高智商低成就,學校出了什麼問題?資優教育季刊,民92年09月,第88期,第30~36頁
蔡麗婉(2005)。國小資優生生活適應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雪梅譯(1994)。資優兒童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謝怡珮(1990)。國小一年級同儕衝突歷程研究:一種敘說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韓梅玉(1995)。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Bain, S. K., & Bell, S. M (2004). Social self-concept, social attributions, and peer relationships in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who are gifted compared to high achievers. Gifted child quarterl, y, 48(3), 167-178.
Cornell, D. G. (2004). High ability student who are unpopular with their peer. In Moon, S. M., (Ed. ), Social/ emotional issues, underachievement, and counseling of gig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31-40.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David, G. A.& Rimm, S. B.,(1985). Underachievement: Diafnosis And Treatment.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276-306, Boston : Pearson.
Gross, M. U. M.,(2002). “Play Partner”or”Sure Shelter”: What gifter children look for in friendship? The SENG Newsletter, 2(2), 1-3.
Nelles, L. M.& Gridley, B. E.(2000). Sociocultur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preschoolers of high intellectuall ability. Gifted child quarterly, 44(1), 33-44.
Renzulli, J. S.(1978). What makes giftedness? Reexamining a definition. Phi delta kappan, 60, 180-184.
Rimm, S. (2002). Peer pressurs and social acceptance of gifted students. In Maureen Neihart,Sally, M. Reis,Nancy M.Robinson,Sidney M.Moon(Eds.),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 of gifted children, 13-18. Tex.: Prufrock Press.
Reis, S. M. & McCoach, D. B.(2002). Underachievement in Gifted Studens. In Neihart, M., Reis, S. M., Robinson, N. M., Moon, S. M. (Eds.).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 of gifted children, 81-92. Tex.: Prufrock Press.
Silverman, L. K. (1993). Social development, leadership and gender. In L. K. Silverman (Ed.). Counseling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291-327. Denver: Love.
Sternberg, R. J.(2004). Introduction to Definitions and Conceptions of Giftedness. In R. J. Sternberg(Eds.), Definitions and conceptions of giftedness, xxiii-xxvi. Thousand Oaks, Calif.: Corwin Press.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09.1.18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09.1.1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